【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歷史科試卷的一道題目連日在香港引起巨大批評聲。在15日要求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取消上述試題評分後,香港教育局17日晚又在官方網站發表題為“歷史教育所為何事?”的長文,闡明該部門對於上述試題以及歷史教育的態度,並強烈呼籲所有教育人士反思教育使命,不要讓教育專業蒙羞。
針對上述被批為“引導學生做漢奸”的試題,教育局發表的文章寫道,一些牽涉大是大非的題目,例如侵略、屠殺、種族清洗等,完全不應引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討論其正面價值,也不可能有國家會放在課本、甚至試題中讓學生討論其利弊,這是基於人類良知的共識,也是學生對承受慘痛經歷民眾同理心的教育。教育局稱,有人嘗試合理化此命題,硬説此是開放題題型,考評技術層面可以容讓學生得出“弊”多於“利”,甚或百害而無一利的結論,這是完全失焦的詭辯。此外,題目所提供的數據都只偏向日本在20世紀初對中國的“援助”,資料的重要性與日本侵華暴行相比完全不成比例,因此命題是偏頗的。因為設題已有問題,其信度和效度難以量度,故將題目取消是合理及負責的做法,也符合學生的利益。據香港電台18日報道,“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歷史委員會”主席劉智鵬當日也表示贊成取消該題目。據香港“01”網報道,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18日會見記者時表示,考評局現時仍未對上述試題處理方式有任何結論,要待考評局委員仔細商討才作決定。
對於爭議試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會長黃均瑜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其中反映了香港教育界一些人士試圖公開通過考試等手段,影響香港的歷史教育和下一代民族觀、歷史觀。“如果不能叫停的話,更加荒謬的題目也可能出現。”黃均瑜認為,歷史考試出現這樣的問題,與香港教育中出現的“泛通識”有關,“這無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甚至給一些有明顯政治意圖的教師製造了空間”。
香港《文匯報》18日報道稱,由於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此前果斷要求考評局取消實體,並於當日派員到考評局跟進,有別有用心者趁機搞事針對楊潤雄,刻意在網上披露楊潤雄兒子的個人資料,更煽動網民對其子不利,言論充斥恐嚇。教育局當日回應稱,對於語帶恐嚇或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言論表示遺憾。(趙覺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