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他是大明最後的希望,擊敗皇太極、張獻忠、李自成,卻受排擠而死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經典

提到明朝的著名將領,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會是開國元勳徐達、常遇春、藍玉等人。他們南征北戰,為大明王朝的建立開疆拓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除此之外,或許人們還會想到戚繼光、李成梁,他們在對外作戰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除了這些,明朝還有着許許多多的優秀將領。如指揮北京保衞戰,力挽狂瀾的于謙;平定寧王之亂,在軍事和思想領域都十分出色的王守仁;在援朝抗倭戰爭中大破敵軍的李如松等。
在明朝末年,有一位四處奔走拯救傾頹江山的名將,他就是盧象升。
明神宗萬曆二十八年(1600),盧象升出生於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的張渚鎮鎖前橋(今江蘇省宜興市西南部)。據《明史》記載:"象升白皙而臞,膊獨骨,負殊力。"也就是説,盧象升皮膚白皙,身材很瘦,在他的胳膊上,有着一根很粗壯的骨頭。他力氣大得驚人,是練武從軍的好材料。
明熹宗天啓二年(1622),盧象升考中進士,先擔任户部主事,這是各部司官中最小的一級,官居從六品。此後,盧象升又升任為員外郎,成為了副司長一級的官吏,官居從五品。
不久,盧象升因其政績受封大名知府。大名府的治所在今河北省大名縣東南部,距離都城北京很近。所以大名知府雖然官居從四品,重要性要高於其它地方的知府。

崇禎二年(1629),"己巳之變"爆發。十月,“後金”領袖皇太極率領號稱十萬的大軍南下,避開明將袁崇煥鎮守的寧州、錦州,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三路攻入關內,直逼京師。盧象升立刻招募了萬餘人前往京師協防。
第二年,皇太極在遵化、灤州、永平、遷安等地後班師回瀋陽,明朝迎來喘息之機。不久,盧象升因為防禦京師的功勞被封右參政兼副布政使,官居從三品。朝廷派出盧象升整頓京師附近兵馬,他"整飭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號'天雄軍'。"
又過了一年,盧象升再度因功晉升正三品按察使,依舊是操練各地兵馬。崇禎四年至六年(1631-1633),農民起義軍流竄到京師附近後,盧象升"力戰卻賊"。關於盧象升破賊的經過,《明史》中有着"象升設伏石城南,大破之,又破之青龍岡,又破之武安。連斬賊魁十一人,殲其黨,收還男女二萬。三郡之民,安堵者數歲"的記錄。

據記載,盧象升作戰非常勇猛,"身先士卒,與賊格鬥,刃及鞍勿顧,失馬即步戰"。一次,盧象升被箭矢射中額頭,他身邊的僕伕也被擊斃於馬下,盧象升反而更加勇猛。於是匪徒們口口相傳道:"盧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第二年,賊軍在湖北肆虐,盧象升受封右僉都御史,前去平亂。平定州郡後,盧象升再升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一帶。同年,朝廷"命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總督洪承疇辦西北,象升辦東南。"

又過了不久,"進兵部侍郎,加督山西、陝西軍務,賜尚方劍,便宜行事。"能夠擁有尚方寶劍,體現了君王對臣子的極高信任,也説明了盧象升在朝中的地位。他善待士卒,與之同甘共苦,於是士兵們都為之而竭盡全力,盧象升也就得以屢戰屢勝,功績累累。

面對明末動亂的社會局勢,盧象升毫無懼色,先是擊潰了以狠辣著稱的張獻忠,又戰勝兵力強大的高迎祥、李自成,將農民起義軍的步伐大大牽制。崇禎九年(1636),盧象昇平亂取得成果後,"京師戒嚴,有詔入衞,再賜尚方劍。"第二年,多爾袞攜清軍南下,崇禎皇帝"三賜象升尚方劍,督天下援兵。"

然而,盧象升雖然被授予重任,但崇禎帝在戰與和之間猶豫,再加上朝中主和派的阻撓,他根本無法調動前線兵馬。崇禎十一年(1638)冬,孤立無援的盧象升被清軍包圍。

據《明史》記載:"象升麾兵疾戰,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矢窮。奮身鬥,後騎皆進,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僕。掌牧楊陸凱懼眾之 殘其屍而伏其上,揹負二十四矢以死。"盧象升的死訊傳來,"三郡之民聞之,哭失聲。"

盧象升驍勇善戰,堪稱明末第一猛將,但年僅三十九歲便受排擠而死,怎能不讓天下為之震動和悲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