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糾葛總是繞不開阿爾薩斯和洛林,您知道這其中的來龍去脈嗎?
歷史上的法國與德國是一對老冤家。而這對老冤家的糾葛仇恨,總是繞不開阿爾薩斯和洛林。説起它們兩國都會如鯁在咽。那麼,阿爾薩斯和洛林在法德兩國之間究竟有過怎樣的過往?到底屬於誰?這其中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共同來理一理。
歷史悠久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凝結着法國與德國愛恨情仇,歸屬問題也相當複雜。
當然現在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無疑是法國的領土。它們位於法國東部,隔萊茵河與德國相望,由現在法國上萊茵、下萊茵和孚日、摩澤爾等省組成。兩地棉花、煤炭和鐵等資源豐富,因靠近萊茵河主幹道河運也相當發達,且有先進的鋼鐵、機械、汽車、煉油、石油化工等工業,富裕程度僅次於巴黎地區。在前兩次工業革命時期,對法國的崛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的德國人説起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不知作何感想?或許是五味雜陳,心情難以言表。在近代歷史上,德國曾兩次從法國奪走阿爾薩斯和洛林,但最終又被法國奪回。一次是在1871年。當時德國還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為了統一德國,普魯士進行了三場王朝戰爭,其中最關鍵的一場就是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普魯士大獲全勝,為此法國不僅賠償了普魯士50億法郎,還被迫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的登基大典,就是在法國的凡爾賽宮舉行的。這些恥辱法國難以接受且銘記在心。
新生的德國很幸運,統一後就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利用法國的戰爭賠款、阿爾薩斯和洛林的煤鐵資源,迅速崛起,為爭奪“陽光下地盤”而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慘遭失敗。法國為洗刷以前的恥辱,瘋狂報復德國,不僅收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還聯合其他戰勝國,逼近德國簽訂極為苛刻的《凡爾賽和約》,意在使德國永遠不能翻身。
然而,總能給人驚喜的德國人,20年後又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用不到40天的時間,就把法國打殘,法國投降後整個法國包括阿爾薩斯和洛林在內都在德國控制之下。可是,德國在二戰中又徹底失敗了,法國沒費吹灰之力又拿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
從此以後德國人接受了兩次世界大戰失敗的教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在西德、東德合併統一修改德國基本法時,加上了現有的德國領土就是德國全部領土的話。
這話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德國已經徹底放棄了阿爾薩斯和洛林。法國人終於可以把心放在肚子裏。德國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兩次世界大戰全部失敗,而且又要合併統一,所以必須付出代價。那麼,阿爾薩斯和洛林與法德究竟有過怎樣的過往呢?到底應該屬於誰呢?讓我們追溯歷史從源頭找起。
公元前五世紀,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還處在原始社會,所以不存在歸屬問題。公元前58年羅馬人凱撒侵入了這片土地,而這個時候,還都沒有德國和法國,所以阿爾薩斯和洛林則屬於羅馬。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而這裏屬於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繼承了這裏。
公元800年左右,查理曼大帝佔領了現在的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北部地區。查理曼大帝的又稱“法蘭克國王、洛林國王、德意志國王、羅馬人的皇帝”,所有這些地方,都臣服於羅馬。
查理曼的兒子臨死前,為了安排三個兒子,就把國土分為東法蘭克、中法蘭克、西法蘭克三國,就是今天德國、意大利和法國雛形。阿爾薩斯和洛林分在了中法蘭克,就是現在的意大利。之後中法蘭克解體,被東西法蘭克瓜分,阿爾薩斯和洛林又到了東法蘭克,從此開始正式屬於德國。
10世紀,在現在的德國土地上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阿爾薩斯和洛林被其統治了700餘年,1648年神聖羅馬帝國衰敗,法國波旁王朝不斷崛起,打敗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家族,法國通過《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第一次擁有阿爾薩斯和洛林。
到了1697年,在歐洲反法同盟的逼迫下,法國簽署了《里斯維克條約》,洛林還給了洛林公爵,重新成為德意志鬆散聯邦的一員。18世紀,法國已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還是一個鬆散的聯邦,皇帝沒有什麼實際權利和尊嚴可言。1766年法國又奪走了洛林和阿爾薩斯,而之前的一千年,這兩個地方一直説德語,且風俗習慣與德國別無二致。
所以,從歷史沿革的脈絡上我們不難看出,阿爾薩斯和洛林理應該歸屬德國。然而,這只是歷史,現實這兩個地方卻是法國無可爭辯的領土。在德意志統一後的六七十年中,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最終在二戰結束後作為懲罰,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劃給了法國,此後在兩德合併時德國又表明立場予以了承認,法德和解。
現如今法德兩國共同主導歐盟,在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合作愉快。而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問題已是塵封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