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韓愈的作品有什麼風格 韓愈簡介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韓愈的作品

韓愈的詩歌成就和影響遠不及他的散文,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散文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他的詩,無論數量和質量,都不能和他的散文相比。但是,他卻是唐代詩歌史上的重要詩人,因為他確立了中唐詩歌的一種風格流派。

韓愈的作品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韓愈對文章的要求是“辭必己出”“陳言務去”,反對模擬抄襲,這本來是很好的,但是走到極端,就不免會有“詰屈聱牙”“怪怪奇奇”的毛病。他的散文氣勢磅礴、汪洋恣肆,想象空間十分豐富。這些特色,對韓愈的詩歌理論和創作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韓愈的詩歌,當然有如他的散文所要求的“文從字順”一類的作品,如傳誦很廣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之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但這不是韓詩的主要風格。他的主要風格,一是主張不平則鳴,即詩歌要有指斥興寄,要能抒情達意。二是主張意境和語言的尚新求奇,形成一種奇崛怪誕、橫空盤硬語的風格。這種風格與元、白所主張的平實淺易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但是都是在盛唐詩風中求變的一種比較成功的嘗試。韓愈的《南山》《山石》《謁衡岳廟》等詩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

韓愈簡介

韓愈,字退之,唐代傑出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世尊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又與歐陽修、蘇軾四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可見其名譽甚廣,對後世影響極深。

韓愈雕塑

韓愈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祖輩皆在朝為官或是擔任地方官,韓愈的父親韓仲卿,官拜秘書郎,在韓愈三歲時早逝,留韓愈一人,孤苦無依,由其兄長韓會撫養成人。韓愈自幼懂事,勤勉刻苦,無需他人嘉許勉勵,七歲便言出成文,十三歲時便能寫作極具風采的文章。

未及韓愈成年,其兄長韓會便離世,韓愈隨同寡嫂鄭氏為躲避宣城戰亂,離鄉背井,顛沛流離。十九歲定居於京師長安,韓愈文風受到大家影響,慢慢趨於主流。唐代文人好推崇古風,效仿楊雄、董仲舒等人的著述風格,以文義深奧著稱的孤獨及、梁肅的文章極受世人推崇。韓愈遂與孤獨及、梁肅交往,悉心鑽研其文筆,獲悉文中思路,望自己能突破其文章影響,在這一代文人中嶄露頭角。

《舊廣東通志》中稱韓愈為“廣東古八賢”之一,他所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其代表作品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説》等等。

韓愈是哪個朝代的

韓愈,唐代傑出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唐代大曆三年出生,是唐代中後期的文人代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唐代中後期文壇作品平庸無奇,韓愈無疑是當時文壇的一枚強心劑,掀起了一場古文運動,影響至宋朝,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倡導古文運動

唐朝在經歷安史之亂後,國勢愈漸衰落,藩鎮割據勢力日益強大,宦官專權,政壇的萎靡之風深深影響着當時的文壇風氣。由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的一次文風、文體、文學語言的革新運動蓄勢待發。

這一場見證時代的革新運動,在復古的口號下,主要針對文風、文體和文學語言,與歐洲的文藝復興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在中國唐朝所掀起的這場思想文化革命比歐洲早了近十世紀。

韓愈等人舉着“復古”的旗幟,提倡學古文,習古道,以此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這一主張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並在社會上興起了廣泛反應,逐漸形成了羣眾性的鬥爭浪潮,壓倒了盛行一世的駢文,這無疑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思想運動。

中唐後,由於缺少力能扛鼎的大家,古文運動自晚唐至宋,逐漸衰微,駢體文又死灰復燃。唯美主義、形式主義的駢文又成為文壇主流。於是又開始了古文和駢文的新一輪的鬥爭。到宋代中葉,由於歐陽修的創導,又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詩文革新運動。


 

韓愈主張

韓愈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自幼就因為家風的影響而對文學有着多於常人的興趣和認知。韓愈七歲時就能言,十二歲時就能下筆成文,所以他能夠對文學對當時的文學創作有着自己的見解。韓愈認為當時的文學創作一味地追求對仗工整講究聲律的駢體文,是不利於內容的表達。所以自韓愈開始,就倡導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的兩位領袖

韓愈所主張倡導的古文運動,不是簡簡單單的創作古時的文章,那樣反而不利於當時文學創作的發展,而是學習先秦兩漢時期散文創作的精華。韓愈人文文章的一大重要目的和作用,就是説理明道,不是在文章表明做花式的修飾功夫。縱觀韓愈自己所創作的詩句文章就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有着雄偉的氣勢,説理極為透徹達點,邏輯性思維也是極為清楚清晰的。所以唐時的杜牧將韓愈的文章和杜甫的詩句並稱為“杜詩韓筆”,蘇軾更認為他是“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主張文學創作要重視內容的表達,這也被他用到自己的文學創作實踐中。韓愈的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直言不諱,率真無比,就是敢於講真話,這也是同他積極有為的政治素養相關聯的。韓愈所創作的《論天旱人飢狀》和《論淮西事宜壯》還有《論佛骨表》都是很好的表現,其中《論佛骨表》更是指出了為官的人不敢指出皇帝過錯的事實。這一篇文章還差點要了韓愈的性命,幸虧有人求親,才降為被貶潮州的結局。

韓愈的文學主張無論是對當時還是後世,影響都是巨大的。自南北朝以來的浮華文化,也自此漸漸被拋棄,一股文學清風開始吹起。

韓愈山石

據歷代考證,常認為韓愈在公元801年離開徐州趕赴洛陽的途中,遊經洛陽北出的一座寺廟,作下了這首《山石》一詩。不過《山石》描寫的並不是真正的石頭,它只是以詩開頭的一個詞,也就是“山石”作為題目的。這首《山石》是一種詩篇的山水遊記,是以前後的時間順序來寫的,大致講述了韓愈在傍晚行路,入寺,夜晚的景色以及第二天天明的景象。

《山石》

全詩總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寫的是黃昏到行到寺廟的所見。寫到了複雜難行的山路,荒涼悽清的古寺,還有寬大的芭蕉和肥碩的梔子。第二部分寫的是寺廟僧人的熱情招待,還有韓愈偶遇寺廟中已經年久稀薄的古壁畫的興奮。後入了深夜後,山中不絕的蟲鳴聲,還有清泠的月光揮灑下來的清涼。第三部分是韓愈晨起趕路的所見和所感。雨後的深山雲霧繚繞,道路難尋難行。後韓愈尋得出路欣喜不已,一路上崖壁上的鮮花,山澗裏的清澈流水,路邊的挺拔松柏無不令韓愈心境舒暢。最後一部分是韓愈有感於眼前的景物,想到人生就應該隨着自己的性子,否則就像被套了繮繩的馬。

韓愈的《山石》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是有着很高的藝術成就。韓愈巧妙的將鋪採摛文運用到詩歌創作中,而且敍事也是酣暢淋漓,讀來盡心盡請。無論是寫物,寫事,寫人還是借景抒情,都被韓愈以得當的手法表現出其中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