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公元1274年,忽必烈集結了三萬餘人和近千條戰船,從朝鮮出發準備征服日本。雖然主力依然是擅於弓馬騎射的蒙古軍,但也有不少漢人與高麗人組成的混合部隊協同作戰,並且裝配了少量的火器。十月十四日,四百名元軍在壹岐島登陸,全殲日軍守備部隊,大部隊陸續登陸。日軍將領平經高率本部騎兵意圖阻止元軍的登陸行為,但依然不敵只好倉皇撤入城內。此時元軍的火器部隊也已經完成了部署,利用強大的火力優勢猛烈轟擊城防,給日軍造成了重創。這場戰鬥是日本人第一次接觸火器並得知其威力。

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元軍

不久,中國的火銃通過朝鮮半島流傳至日本境內,由於數量很少故而沒有對日本產生多大的影響。直到公元1543年時,葡萄牙人攜帶火器遠航來到日本南部的種子島,種子島惠時和種子島時堯這對父子斥重金從其手中購買了兩把葡萄牙火繩槍,並立刻交付工匠進行仿製。

一年後,種子島成功仿製出十把火繩槍,日本開始進入"火器時代"。火器的傳入對日本產生了重大影響,不但直接影響到了日本戰國時期的作戰戰術,還對日本的經濟結構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了日本未來的走向。

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日本古代軍隊模型


改變了日本人的作戰方式

為了更好了解火器對於日本戰國時期作戰方式的影響,首先要對日本的冷兵器和護甲進行一定程度的探析。在火器未傳入日本之前,日本人的主要作戰武器是刀、長槍和弓箭三種。受科技水平的限制,日本當時並沒有出現弩炮和弩箭,所以遠程打擊只能依靠弓箭。

然而日本人所製成的弓不僅射程近,精度也極差。由於弓箭力道較弱,所以日本武士所穿着的甲冑雖然輕薄但一樣能夠起到不錯的防護效果。火器傳入後,這一情況便發生了改變。

在日本,只有上層的武士和大名才能擁有精緻的鎧甲。雖然武士鎧甲是由防護能力低下的皮革、貼片、竹片等組成,但依然十分昂貴,這主要是受經濟條件和成本的限制。而普通足輕只能向大名借入簡陋的甲冑以求增加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防禦能力,還有的足輕只能夠使用竹甲或竹子製成的簡易盾牌。

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足輕甲

在火器未傳入之前,這樣的甲冑勉強可以使用,至少符合當時的時代需求。但火器傳入後,這種防護裝置便形同虛設,輕輕鬆鬆就可以擊穿這層簡陋的甲冑。逐漸,日本也興起了棉甲,但棉甲的造價太過高昂,於是更多的大名將目光放在大力發展火器裝備上,而非着重研發防護護具。

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日本武士甲

雖然日本最先仿製的是歐洲火繩槍,但隨着明朝火器的傳入,日本開始逐漸捨棄歐洲火繩槍,轉向仿製明朝研製的火銃。原因有二:一是明朝火器相較西方更為先進。二是日本獲取明朝火器並加以研製更加方便。

長筱合戰,火器重創武田騎兵

然而,在火器剛剛傳入日本之時,並未得到許多人的關注。火器直到戰國時期才頻繁出現在戰場之上。而第一個將火器大規模裝配部隊的人是著名的戰國三英傑之一——織田信長。可以説,織田信長是全日本第一個認識到火器重要性的人,自幼便一直鍾情於火器的研究。

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織田信長

織田家家督織田信秀死後,織田信長成為新任家督。繼位不久便着手在部隊中裝配仿製的火器。雖然此時織田軍中的火器普及率並不高,但已經遠遠超出其他大名手中軍隊的火器普及率。

公元1575年,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聯手組成聯軍,與武田勝賴決戰於樂原,這便是著名的長筱合戰。在這場戰爭中,武田家以最精鋭的騎兵聯隊出戰。

通過上文分析可以得知,日本的弓箭射程較近,力道不足,所以對高速衝鋒的騎兵所能造成的殺傷能力極為有限。所以武田騎兵在面對聯軍的弓箭手時會有着更大的優勢。

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武田騎兵

然而在這一戰,織田德川聯軍配備了數量較為可觀的火器。同時又在陣地前沿部署了大量的拒馬,使騎兵無法逾越。聯軍藉此機會火力全開,射擊產生的巨大聲響也使馬匹受驚,武田騎兵一時陷入混亂之中,武田軍遭到重創。《鐵炮傳入日本及其影響》中提到:

"首先是武田軍左翼的山縣昌景率軍進攻。因為大久保軍的鐵炮火力非常猛烈,山縣昌景敗下陣來。繼之而來的由小山田信茂、小幡信貞等將領率領的預備隊雖然一度攻到防馬柵前,但都在遭到聯軍鐵炮猛烈攻擊後而被迫退回。"

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長筱合戰

長筱合戰以武田家付出萬餘人陣亡的代價而告終,織田德川聯軍傷亡卻不足百人。雖然武田軍主要是在潰逃的過程中被聯軍追擊才導致有如此傷亡,但可以推測在第一次交鋒時就已經被聯軍的火器擊斃擊傷大量將士。

火器被普遍裝配部隊,但仍無法取代弓箭

長筱合戰的結局使天下大名都為之震動,基本認識到了火器的威力和織田信長本人的能力。於是許多大名都在自己的部隊中開始裝配火器,並研發應對火器的戰術和方法。武田勝賴兵敗樂原後就痛定思痛,意識到戰敗的原因就是與織田德川聯軍之間的武器差距,於是很快便在部隊中開始裝配大量火器。《鐵炮傳入日本及其影響》中就曾提到:

"到了1563 年(永祿六年),鐵炮所造成的傷亡數由0直接變為33人,到1600年劇增到143人,增長速度驚人。發生長篠之戰的年代恰好在1563年到1600年之間。"

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鐵炮隊

因火器造價高昂,所以弓箭手的地位並沒有得到太大削弱,一般大名的部隊中仍然以弓箭為主要的遠程打擊武器。火器的發射間隔較長,即便是在經過織田信長改革戰法後仍然會出現較長的射擊間隔,攻擊頻率遠遠無法與弓箭相比。所以當時主要是將火器部隊部署在戰場前沿,在完成發射後後撤至步兵後方,再由步兵衝鋒與敵廝殺。

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鐵炮兵

由於這一時期的火器射擊精度仍然較為低下,所以只能夠將持有火器的士兵部署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再向敵軍射擊,通過增強射擊密度來彌補射擊精度不足這一狀況。當步兵與敵纏鬥在一起之時,火器便失去了它的作用,盲目射擊極容易擊傷友軍。故而在當時,火器主要是"一次性"武器。

壬辰戰爭中的火器

織田信長死後,其"繼承人"豐臣秀吉也對火器情有獨鍾,將火器的發展再次推上了一個新高度。這一時期的日本基本完成了統一,調動全國資源大規模鑄造火器和研發新技術已經不再是難題。

日本此時的火器已經得到了極大地改進,不僅降低了發射間隔,還使精度有所提高,火器的穩定性也變得更好。逐漸,日本從大規模仿製轉向自主研發並出口海外。明朝人在接觸到日本火器後還對此進行了高度讚揚,《兩朝平攘錄》中有着相關記載:

"鳥銃用實銅鑄成,以利錐研成,孔極光潤,不用木柄,緊繫於臂,實藥加丸,隨發隨至且無聲,人不及避。"

這一時期明朝的火器也已經發展到一個新高度,擁有震天雷、神火飛鴉等先進的火器裝備。日本火器能夠得到明朝人的高度評價實屬不易。

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神火飛鴉

在壬辰戰爭中,火器助日軍以極快的速度橫掃朝鮮半島。這是因為日本火器重量更輕,更便於攜帶和長距離行軍作戰。但當日軍與明軍形成對峙之勢後,其優越性就已經不足以支撐其戰場優勢。同時,日軍的裝配數量雖然較為可觀,但一直沒有足夠的彈藥,這也是日本火器未能在壬辰戰爭中發揮全部威力的因素之一。

結語

火器之所以能夠在日本如此快速的發展,主要與日本的特殊國情有關。戰國時期的日本分裂嚴重,但凡有一點實力的人都選擇割據一方,尋機圖謀天下。再加上日本地域狹小,人口稀少,所以當時每股勢力所擁有的兵員數量都極少。從日本戰國時期的各戰役參戰人數就可以看出。在這種情況下,各大名一直苦思如何以最少的損失換取敵軍最大的傷亡。火器的傳入使他們看到了希望,於是大力發展火器裝備,推進了火器在日本的傳播,也間接推進了日本的科技發展。

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日本古代軍隊

如果沒有火器的傳入,日本還會繼續停留在冷兵器時代。雖然江户時代的戰爭仍然以冷兵器為主,但這主要是因為統一已經完成,不需要大規模製造火器,所以日本再次回到了刀劍至上的冷兵器時代。不過這一時期火器已經得到了大規模普及,幕府軍已經擁有了完整編制的鐵炮隊。

如果沒有火器的傳入,日本的統一進程也不會有這麼順利,很有可能像如今的歐洲一般分裂成諸多小國。所以説,火器的傳入不僅改變了日本戰國時期的作戰方法,還對日本的未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05 字。

轉載請註明: 從火繩槍傳入到鐵炮裝配部隊,淺談火器傳入對日本戰國史的影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