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儀式的真實過程是怎樣的 日本投降前政變了?
日本投降儀式的真實過程是怎樣的日本投降前政變了?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投降儀式也在日本投降後舉行。日本投降儀式過程雖不到三個小時,但它代表的含義,卻是在歷史長河中無法磨滅的。那麼,這場意義非凡的受降儀式的過程是什麼樣子的呢?
日本投降儀式圖片
由於美國軍方內部派系之爭,這場儀式的準備略顯倉促,也因為參加儀式的各國代表語言不通帶來的交流困難,使整個儀式的氛圍沒有那麼莊嚴肅穆,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興奮與激動,當然,日本代表除外。上午八時,各項準備就緒,各國的記者也已站在規定位置,他們正在用手中的照相機記錄這重要的時刻,士兵們也集結在甲板上,荷槍實彈,表情莊重的凝視遠處的海面。
八點半,儀式正式開始,聯合國簽字代表團首先進場,代表中國的是國軍將領徐永昌將軍。其後,英國、蘇聯、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代表也陸續進場。20分鐘後,麥克阿瑟將軍也乘汽艇來到“密蘇里”號,他作為最高統帥,同時也是這次日本投降儀式的最高負責人。隨着代表團陸軍和海軍100名將領的站定,在幾位美國軍官的引導下,日本代表團11人也來到主甲板,日本受降主要代表是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前日本天津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他們都是中國人的“老熟人”了。
9時整,麥克阿瑟將軍宣讀講稿,隨即命令日本受降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隨後,又邀請作為戰勝國的幾個國家先後出列簽字,自始至終,日本受降代表普通木頭一般的站在那,彷彿沒有了靈魂。按照程序,受降儀式也接近尾聲,但卻發生了簽字錯誤的烏龍,最後,可憐的日本人拿着“髒”的投降書,灰溜溜的走了。
日本投降儀式正式結束,它標誌着中國八年抗戰的正式結束,也為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上了最後的句號。
日本投降前政變
日本投降前政變是日本內部的叛亂,中日雙方經過多年的戰鬥,日本人終於無條件投降了,但是部分日本人依舊不甘就此放棄。日本投降前政變要從天皇裕仁對日本國上下的宣告説起,天皇裕仁意志堅定不移地説“我所宣佈的無條件投降的決定不會變……”話音剛落,哭泣聲響起了,他們並不甘心就這樣的無條件投降。
日本投降前政變歷史圖片
天皇下令寫下了詔書,安全起見還將詔書用錄音帶錄音,並且完好的保存,預計在第二天播放的,政變開始有了眉目,主戰派的軍官決定舉行前所未有的政變,就在當天夜晚,他們偷偷潛入皇宮,四下翻找錄音唱片,並打算將它偷走,企圖阻止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的重大決定,但他們的行蹤很快被警衞隊發現,這次政變失敗了。詔書還是如期在廣播播放了,當陸相阿南聽到這個消息,受不住打擊剖腹自殺了。日本投降前政變就此結束。
日本代表已經同意在投降書上簽字。9月2日,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在日本首都東京迎來了一個十分莊嚴的時刻,美國戰艦抵達日本,日本兩位代表重光葵同梅津美治郎同時代表日本政府簽字,與此同時,其它國家的代表也紛紛簽字,有盟軍代表麥克阿瑟,美國代表尼米茨海軍、中國代表徐永昌、英國代表福萊塞、蘇聯代表傑列維亞科,還有加拿大、法國等不同國家的代表都在受降儀式上依次表態。
從那以後,各國人民迎來了勝利的時刻,日本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就此結束,非正義戰爭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日本投降書在哪裏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抗日戰爭可以説是爆發的較大的一場戰爭了,這場戰爭的結果是理虧的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之後在美國的見證下,日本向中國簽署了一份投降書,那麼,日本一共簽訂了幾份投降書,這些日本投降書在哪裏呢?
日本投降書圖片
日本總共簽訂兩份投降書,一份是作為戰敗國向中國簽署的,這份投降書兩個參與了這場戰爭的國家一國一份,日本那份現在被藏在東京,而中國的這份現在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是在台灣軍史博物館裏,另一種説法就是在廣州中山紀念堂,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這兩種説法中顯然第一種更可信一些,因為當時的中國是以國民黨一方為主的,那麼日本的投降自然也會向掌權的國民黨方面提出,而之後隨着國民黨被步步逼到台灣,那份資料被帶到台灣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至於中山紀念館裏的那份,應該只是仿製的,並不是原件。
第二份就是日本向同盟國簽訂的投降書了,這份投降書也是雙方各有一份,但並不是每個參與了的國家都有的,而是這些國家共同擁有一份,之後由美國一方進行收藏,現在那份投降書就在美國的國家檔案館裏,而日本的那份,現在應該是在江户東京博物館裏。
其實不管日本投降書在哪裏,相信只要是參與過那場戰亂的國家,國家裏的人民就都會對當年的真實歷史有些瞭解,而投降書的原版之所以珍貴,只是因為這是一份永遠都不能被掩藏起來的證據,也是一段不能夠被顛覆的事實。
日本投降中國代表
日本在1945年向中國宣佈投降,這場持續了十幾年之久的侵略戰爭,最終以中國贏得勝利為結果徹底結束,那麼日本投降中國代表是誰,為什麼會任命他作為這次投降的代表呢?
岡村寧次圖片
日本投降中國代表是當時日軍侵華戰爭的最高司令官——岡村寧次,他畢業於陸軍大學,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當時身上的官職並不大,但是他既然能夠在二戰時期成為了日本軍界的三大主將之一,就可以看出這個人至少是在領兵方面是有才能的,而與他的軍事才能相對應的就是他的狠辣和謹慎,例如:他曾經進行過不止一次的大規模掃蕩,曾在中國製造過二百七十多萬平民的大屠殺,至於謹慎,則是因為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他從來不會主動出擊,因此只要是他主動的戰鬥幾乎都會贏。
這位岡村寧次可以成為日本投降中國的代表,除了他很會打仗這個原因之外,更多的就是因為這個人對計謀的運用很擅長,也是從軍隊的最底層一步步向上走的,而他在中國的‘出色’表現,也是能夠升職的關鍵,而之所以他會成為這次的代表,與他當時的官職有很大的關係,派遣中國日軍總司令,中國日軍內官職最高的。
對於日本而言,這位投降代表岡村寧次為日本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對於飽受侵害的中國而言,這個人絕對是日本戰犯中名副其實的第一,但是就是這位間接為中國帶來了無數傷痛的日本戰犯,在簽署了投降書之後,不但完好的走回了日本,還被國民黨邀請下當上了軍事顧問。
日本投降地點
在日本正式宣佈向中國投降後,便開始確定日本投降地點,起初地點是選在南京的中央軍校,可是日本指揮官臨時提出了請求要對投降地點進行局部調整。中國領導人同意了日本指揮官的請求,最後在全國範圍內重新確定了十六個投降地點。
日本投降圖片
首先是在芷江宣佈了日本投降。在芷江有許多的日本高級官員前來參與。在南京接受了受降儀式後,日本卻又接到命令要求派蚌埠的官員前去接受受降儀式,於是這便表明日本投降地點最終確定在蚌埠。在受降儀式結束後,蔣介石等人便迅速把自己的軍隊帶進蚌埠。
日本投降地點之所以發生變化,這和國民黨內部利益爭奪有着直接的關係。因為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幾乎遍佈全國,而且還有邊境地區,所以此次日本投降地點分佈全國各地,在雲南邊境地區,日本投降地點選擇在了越南河內。在南方廣州以及海南等地的日本指揮官接受在廣州舉辦投降儀式。在東南地區,主要是福建一帶,日本投降地點選擇在福建的汕頭。
中部地區日本投降地點分佈在湖南長沙和江西的南昌。在湖北地區日本受降地點選擇在了漢中。在北方地區日本投降地點選擇在了北平。台灣地區的日本投降地點則選擇在了台北。
這些都是日本投降地點,這標誌着日本在投降後兵權全部被撤銷,日本在中國的勢力徹底的被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