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回過頭去看英國真的有必要征服印度嗎?

  我們討論英國殖民印度時,容易有代入感,自覺不自覺地拿來和中國比。莫卧兒帝國與清王朝看似很多的相關,都是非主體民族的統治政權,又都在西方列強的欺凌中分崩離析。這種認知方式的形成原因符合邏輯,我們總是需要用熟悉的模型去理解陌生的事物,但多瞭解一些就會發現,印度與中國,完全不同。

  歷史學家告訴我們,殖民國家實現對印度的政治統治是當時的必然。@關毛 @土豆燒牛肉 把歷史故事講得很清楚了,我提供一些其他角度的思路。

  一定要明辨,中華帝國式的中央集權政制並不存在於彼時的次大陸。在西方殖民者抵達印度時,不論是早期的葡萄牙人,還是後來法國人與英國人,他們在這片陌生土地上摸索時,發現這時的印度根本就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不論是西海岸的馬拉巴海岸還是到孟加拉灣沿岸的馬德拉斯或者孟加拉地區,莫卧兒皇帝的權威都太遙遠,這些地區的行政長官(納瓦布或者土邦王)可能連莫卧兒的宗主權都不認。對東印度公司而言,最初的目的當然不是在政治上接管整個次大陸,而是找到原料產地、市場售地與國際貿易中轉地。直到他們發現,政治上的接盤根本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複雜。

  放到英國人的實際情況上考慮,在十八世紀中葉的那段時間裏,他們的主要對手根本就不是莫卧兒朝廷,而是地方勢力,以及同樣野心勃勃的法國、葡萄牙、荷蘭等殖民力量。事實上,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英國佔領孟加拉,隨後五十年的時間裏他們一直在遠離莫卧兒王廷治理範圍的東部和南部與法國人和南部的蘇丹、尼扎姆們搶地盤,並最終實現了有效控制。

  而那個時候,次大陸西部與北部的莫卧兒陷入了與馬拉塔人為代表的印度教勢力的糾葛中,無暇顧及。

  看上圖中紅色的區域,那是英國人在十九世紀初的地盤。他們基本上趕走了法國人和法國人的買辦,培養起了屬於自己的政治勢力。事實上,英國資本主義的到來刺激了印度資本的興起,雖然這些買辦資本家的存在意義主要是為了服務英國的全球貿易。那時的印度東部和南部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內陸零售體系,鐵路與海港的發展也將這些地區綁在了一起。

  事實上,在印度民族大起義前後的二十年裏,東印度公司正經歷着一系列重大利好:此前積累的鐵路與基建工程使原料採購商與商品供應商能夠深入到印度內陸;逐漸掌控了農業與特種經濟作物控制權的東印度公司也在這段時間瘋狂積累財富,蘇伊士運河的開通與美國內戰,當然,還有對華鴉片貿易的蓬勃發展,又從外部繼續刺激了英國資本深化對印度的控制。

  當然,不要以為東印度公司真的是單純的貿易者,強大的資本與技術支撐着遠強於本土力量的軍事實力。英國東印度公司之所以能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實現制霸次大陸,主要還是它的軍事專制。在從孟加拉地區不斷向恆河平原與德干腹地的試探裏,他們擴張腳步隨之加速。至 1790 年時,常備的軍隊力量已經超過 150000,世界上最大的歐式常備軍之一,十年前還能與英國人互有勝負的馬拉塔人和邁索爾人,都被打疼了。

  所有這些,只為説明一個問題,在 1857 年前後,東印度公司的資本與軍事力量已經足夠撐起他們的政治統治——唯一的問題在於,是否真的有“征服”印度的必要?

  從 1757 年冒進殺下孟加拉的克萊武,到開創了孟加拉大好局面的黑斯廷斯,最後到英屬印度大總管達爾豪西,他們都沒能真正“殖民”印度。歸功於莫卧兒的軍事采邑制與包税制,東印度公司早就在其控制孟加拉與邁索爾時,就已經掌握了税收——坐擁資本市場、税收與軍事保障,英國人為何不滿足呢?

  第一,印度沒有成為亞洲的巴西,種植園經濟支撐的殖民地並未形成。除了像鐵路與特種作物這樣保險的投資,英國的資本幾乎不會投入當地經濟,利潤大量回流歐洲,但當地經濟卻並未能提供更多的機遇。作為對比的例子是澳洲、南非,甚至南美。英國新教在其他殖民地從未遇到如此強烈的抵抗,不僅沒有吸收到新的力量,反而在與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對立中加深了這種民族界限。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英帝國時期。

  第二,印度的本土資本和政治力量的對英國資本的阻撓同樣嚴重,脱胎於大地主柴明達爾或者農村頭人的農村資本力量與英國人的合作雖然給後者帶來榨取税收的機會,卻極大地桎梏了農業的發展。在英國人拿下旁遮普之前,他們幻想的高效率自由主義農業在印度根本沒有土壤。在那樣一個遠比封建複雜的土地制度中,英國人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經驗並沒有提供有效的解決路徑。

  當然,還有更多軍事上、經濟上的考慮,英國人正式接管印度在當時的決策者眼裏是不可不為的行動——1857 年民族大起義只是一個契機。在那之前的百年中,英國人已經在事實上完成了對印度的征服,而且以孟加拉為輻射中心,對恆河中下游、德干東部實施了有效的治理。

  從英國正式把印度納入帝國的那天起,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就吵個不停。他們是否真的需要形式上的英印帝國,來幫助英國的資本打入並且繁榮於印度市場——畢竟,英國人在那個時候已經控制了亞洲、歐洲和拉美的大部分市場。消極點説,英國需要從印度身上榨取的一切,可能不需要通過“征服”來獲得;但征服之後短暫的輝煌景象後,呈現出的問題似乎更多。

  英屬印度帝國並沒有經歷成熟的中年階段,就從青少年成長到了衰老狀態。

  一點思考,僅供參考。

  哎喲,是不是又把印度給黑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75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回過頭去看英國真的有必要征服印度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