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的目的
戊戌變法作為近代中國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推動了近代中國民主歷程的發展。縱觀戊戌變法的目的和背景,這與晚清社會的現狀密不可分。戊戌變法的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19世紀末期,晚清社會進入了瓶頸期,因為清政府的夜郎自大而讓外來列強有機可乘。
戊戌變法畫像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之下,維新派認識到只有在全國實行變法,才能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統治。在戊戌六君子的倡導下,光緒皇帝萌發了變法的決心以及信心。隨後,光緒皇帝將變法事宜全權交付在康有為、梁啓超的手上。康梁二人主張向日本學習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因為日本天皇曾利用明治維新將扭轉了日本積貧積弱的局面,所以康有為、梁啓超也認為,只要在中國發展君主立憲制,以及倡導資本主義經濟,才能讓中國重新煥發活力,才能將西方列強驅趕出中國。
從變法的內容來看,無論是政治改革措施,還是經濟發展手段,都體現了濃厚的資本主義特色。所以顯而易見,康梁將希望寄託在光緒皇帝身上,希望光緒皇帝能夠通過變法,帶領中國走入資本主義社會。除此之外,挽救民族危亡也是戊戌變法的目的之一。19世紀末期,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之下,中國已經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戊戌六君子為首的仁人志士認識到只有中國變強大,才能將西方列強趕出中國。在此目的之下,戊戌變法應運而生。
戊戌變法的思想主張
戊戌變法又被稱為是百日維新,發生在公元1898年的6月11日到9月21日,戊戌變法的思想主張是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要求改革政治、教育制度,並大力鼓勵發展工農商等行業。
戊戌變法舊照
戊戌變法之所以有這樣的思想主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近代以來新思想的迅猛發展,鴉片戰爭後中國的民族危機越來越嚴重,封建統治的危機也一步一步地加深,當時一些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思考怎樣來挽救中國,林則徐、魏源等人主張向西方學習,發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這也是中國學習西方的最早的聲音。
第二便是早期的資產階級開始萌發新思想,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中的很多人都參加了洋務運動的實踐,這些人瞭解中國的國情,他們的思想對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的新思想的產生起到先導的作用。
第三是維新思想的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康有為打着託古改制的旗號將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説和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結合起來去宣傳變法,梁啓超將維新思想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而嚴復認為要挽救當時的中國必須要維新,這些愛國人士的先進思想都為戊戌變法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思想。
最後是維新派和頑固派的論戰三個要不要論戰對戊戌變法思想的宣傳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維新派抓住這次的機會使自己的思想迅速且廣泛的傳播開來。
戊戌變法代表人物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政治變革,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啓蒙運動,這場運動促進了當時中國的思想解放,那麼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呢?
戊戌六公子
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康有為、梁啓超、袁世凱等人。
康有為出生於封建的官僚家庭,其祖父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康達初曾做過江西補用的知縣。康有為從小就學習儒家思想,1879年康有為開始接觸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但是沒有考取,在南歸途徑上海的時候,購買了大量的西方書籍,所以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
梁啓超出生在小地主的家庭,他的父親是私塾的老師,所以從小在家接受啓蒙教育,11歲到廣州參加院試考試,考中了秀才,後來在學海堂讀書,學識廣博,17歲的時候就考中巨人,18歲開始接觸西學,後來拜到康有為門下學習,1891年在萬木草堂當老師。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於是梁啓超便和康有為一起和1300多名巨人一起聯名上書,史書上稱為是公車上書。公車上書後,梁啓超便開始鼓吹變法,並大力提倡改革。
1896年,梁啓超擔任上海《時務報》的主筆,在此期間發表了《變法通議》、《西學書目表》等文章,為變法思想的傳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梁啓超也稱為當時非常有名的風雲人物。
慈禧太后為什麼反對戊戌變法
歷史上的戊戌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而戊戌變法之所以失敗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當時的實權人物慈禧太后發動了戊戌政變,捕殺維新派,囚禁光緒帝,廢除新法。那麼慈禧太后為什麼反對戊戌變法呢?慈禧太后反對戊戌變法的原因有二。
慈禧太后畫像
慈禧太后為什麼反對戊戌變法?慈禧太后並不是一開始就反對戊戌變法的,如果慈禧太后一開始就反對的話,那麼戊戌變法根本不可能開始,歷史上不可能有戊戌變法這件事。戊戌變法一開始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允准的,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慈禧太后看到了光緒帝頒佈的那些變法法令嚴重的影響到了大清帝國的封建統治,這才開始反對變法的。
在戊戌變法中新生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希望通過變法建立起君主立憲制。這就嚴重的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實行君主立憲制後國家的權利就轉移到議會中,君主的權利就會大大的受到削弱,而對於掌握權利的慈禧太后來説,其擁有的權利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所以慈禧太后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必須要反對戊戌變法。
慈禧太后反對戊戌變法的第二個原因是,慈禧太后個人的知識結構是非常老化的,這樣的知識結構之下,想要讓她接受維新變法的一些主張是不可能的,作為慈禧太后來講,不可能認識到那些變法措施對當時的中國是有好處的,以慈禧太后的知識背景,有一些維新變法的措施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的,是對當時的中國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所以慈禧太后為了當時的中國考慮,一定要反對變法。
戊戌變法的特點
戊戌變法是以學習西方文化、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制度為目的的一場變法運動,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其兩大政治目標是想挽救民族的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那麼戊戌變法的而特點是怎樣的呢?
戊戌變法代表人物
戊戌變法最大的特點便是這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當時的中國封建思想的根基還是非常深的,而戊戌變法矛頭直指封建專制制度,旨在打破這種制度,這種思想風潮在之前的變法中是鮮有的。康有為打着託古改制的旗幟將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説和中國傳統的儒學思想相結合來宣傳變法,為維新變法奠定了鑑定的理論基礎,而這些思想對日後的不少改革運動有都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戊戌變法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是它推動了清王朝進行自我改革,激起民眾對滿清政府的憤恨,使得中國不少知識分子由維新向改革轉化。戊戌政變失敗後,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人士明顯增多,不少之前對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識分子開始慢慢轉變為革命黨人。
戊戌變法失敗後,變法遺留下來的力量很多都不安變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中堅力量。還有不少參加過戊戌變法的年輕人開始出過留學,更多的西方書籍開始大量流入中國,這對於中國革命先行者的思想轉變和進步都是有非凡意義的。
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説,戊戌變法不僅大大促進了中國民眾的思想解放,也推動了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
戊戌變法地位
關於戊戌變法地位,首先要明確的是它是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先進的中國人面對強大的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做出了第一步嘗試。所以説戊戌變法地位是很高的,下面就來看看戊戌變法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
戊戌變法圖片
戊戌變法的主要引導者是資產階級的維新派,他們在看到了西方的制度等之後,開始對中國的封建制度產生了新的想法,試圖通過改革來使得中國擺脱封建制度的禁錮,從而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這一點是符合社會的發展潮流的。
其次,戊戌變法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無法應對,只能被迫捱打。所以戊戌變法是一場愛國救亡運動,但是因為其發展的主要方面是政治,所以它又是一場政治運動。在民族危亡時刻,維新派率先覺醒,他們希望通過變法使中國擺脱捱打的局面,從而走上富強之路。所以戊戌變法又是一場愛國圖存的政治運動。
同時,戊戌變法還是一場中國近代的思想解放運動。隸屬於資產階級行列的維新派人士在中國倡導新學,主張實施君主立憲制度,也就是改變封建體制,廣興民權。同時他們強烈的抨擊封建思想對人們的禁錮,將西方先進的思想廣泛傳播,使得更多的人看清了現實,開始加入到維新派的行列。簡單説,戊戌變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有着思想啓蒙的作用。
以上就是戊戌變法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就這三點來看,戊戌變法在中國的近代化過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影響是非常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