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八點之聲】高三就餐隔離板上印滿考點,讓學生好好吃頓飯咋就這麼難?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經典

  高三就餐隔離板上印滿考點

  讓學生好好吃頓飯咋就這麼難?

  編者按:本文系“晚上八點”主筆胡欣紅老師發表在紅星新聞上的評論,被眾多媒體轉發,引發強烈社會反響。“晚上八點”特選用此文,以饗讀者。

  前不久,一則“高三就餐隔離板上印滿考點”的消息引發了網友關注,並衝上了熱搜。

  據悉,為防控疫情,河南漯河高三學生在食堂就餐時實行單人單桌,隔板上印滿高考備考知識點,可以邊吃邊學。學生稱這全是“精神食糧”,畢竟高三了,得抓住每分鐘去學習。老師表示,這些知識點會一週一次更新。

  “太有想法了”“知識就是需要反覆鞏固”“這個好,利用時間” ……很多網友由衷點贊,但同樣也不乏有人明確表示了反對意見:“這樣太拼了,影響進食”“能不能讓學生好好吃頓飯?”“幸虧我畢業的早” ……

  隨着疫情在全國範圍內基本得到控制,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為保障開學後的師生安全,“隔離吃飯”是基本的防控措施。將不同年級的就餐時間交錯開來,讓學生“高考式”專人專座就餐,是常見的做法。在座位間裝隔板並印滿考點,這個做法無疑更有心了。支持者們認為,這樣不僅起到防護作用,“隔離牆”上呈現出各科知識點,還可以供同學們學習鞏固知識,可謂一舉兩得。既然如此,何以還會引發爭議?

  首先,就餐隔離板上印滿考點的做法有點不太符合科學。

  眾所周知,人在進食的時候,大腦參與唾液腺、胃及胰腺等分泌消化液的工作,食物的氣味、顏色、形狀及進食時的聲音刺激人的嗅覺、視覺及聽覺,反射性地促進胃液、胰液的分泌。邊吃飯邊看書學習,注意力一旦分散則食物對大腦的刺激就減少,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減少,胃腸蠕動也相應減弱,就會影響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的吸收。

  此外,就餐時胃腸接納食物,使食物與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再通過蠕動讓食糜向下運行。胃腸的工作緊張而繁重,需要供應充足的血液。如果邊吃邊學,大腦中用來記憶的部分就興奮起來,也需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這樣自然就影響了腸胃的工作。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該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所謂學生邊吃邊學,這樣的“兩不誤”只是看起來很美而已。偶爾為之,或許無傷大雅,經常這樣做,恐怕只會適得其反。

  其次,邊吃邊學的“人性化”措施背後,潛藏着滿滿的功利應試色彩。

  高三學生當然應該“爭分奪秒”,但即便是緊張的備考衝刺,同樣也應該遵循基本的教育規律和身心健康規律。該休息時好好休息,該吃飯時好好吃飯,保持身心健康才能確保良好的學習狀態,從而取得理想的成績。

  就事論事地説,高三學生吃飯本來就很快,疫情之下還會進一步“提速”,短短十來分鐘能記住多少考點,為啥就不能讓學生好好吃頓飯?迅速吃完飯然後再踏踏實實看知識點不好嘛,這樣知識點沒記住,飯也吃得不舒坦,圖啥呢?

  道理很簡單,為何還有學校要這樣“見縫插針”呢?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做法並非個例。河南漯河不是始作俑者,之前就有媒體報道廣西北海市某中學已經採取這樣的做法了,不知道會不會還有學校跟風“抄作業”?

  窺一斑而知全豹。通過就餐隔離板上印滿考點,足以感受到其背後的深厚功利應試思維,這種平時就存在的問題,無非通過戰疫的特殊時機放大出來而已。囿於“現實”,我們不可能完全摒棄功利應試色彩,但切莫自以為得計甚至大肆宣揚。

  教育無小事。在座位間裝隔板是好事,但怎麼“裝飾”,不能披着“人性化”的外衣做違背科學和規律的事情。

  “晚上八點”主筆

  國內知名教育評論員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