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多年,我發現語文閲讀是一個“聲聲慢”的提分過程,同學們上課聽老師講解,會覺得閲讀就那點知識,很容易,而到了自己梳理做題時卻毫無頭緒,無從下手,這是為什麼呢?會不會做閲讀理解分為以下三類同學:
有的人做閲讀理解好似有天生的敏鋭力,能洞察出題者的意圖,他的回答跟參考答案總是八九不離十;有的人做閲讀理解永遠是對一半,錯一半,對得不明所以,錯得稀裏糊塗;也有的人在課外輔導機構補閲讀理解已補到懷疑人生,越學越糊塗,錯得越來越離譜,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閲讀可謂是學語文道路上的三大難點之一,關關難過關關過,分分難提分分提,對很多同學來説卻是越學越難提。有人説閲讀嘛,就是讓你多看書啊,看多了自然就會了,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
每逢高考考完,總有那麼一批學生,找到考卷閲讀文章的作者,在他們社交軟件下面艾特他們,把題目打出來問什麼意思,作者回答道,我沒什麼意思啊。也有的作者不信邪,自己寫的文章,被拿來做高考閲讀題,怎麼可能自己會答不出來呢?於是,他們嘗試去做,結果可想而知,就跟那些問他們的學生一樣:不會。
其實,作者做不出來是情有可原的。寫文章就跟我們平常寫日記、寫作文一樣,看到什麼寫什麼,自己想什麼寫什麼,難道寫文章時還要把《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都帶上嗎?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道題是:文中所提“一塊藍色的窗簾”為什麼不寫其它顏色,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品質?當年的考生網友們艾特了作者,作者當時的回答是,我家的窗簾確實是藍色的,沒什麼意思啊。作者是沒表達什麼意思,但是能通過文章所説的場景來看出作者大概是一個怎樣的人,如,藍色代表的是胸襟開闊等。
高考閲讀,連作者也解答不出來。
我常跟學生説,如果是作者討厭的事物,一般不會出現在文中;如出現文中,定有所提及不喜歡等之詞。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一些職業跟文字猜測掛鈎的,如,心理學家、警察破案,他們就是根據隻言片語來推測一個人到底如何的。
面對閲讀題,我們要做福爾摩斯,學會觀察,去聯想所能聯繫起來的事物,一一去破解出題者的意圖和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字如其人,文如其品。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閲讀出題者在此出題上是樂此不疲,源源不斷,説是為難學生,不如説是教學生去剖析作者的意圖或者説是內心。
當然,套路也很重要,套路就是回答技巧,答題公式。就像我們做數學題,面對答題的時候,我們能只寫一個答案嗎?當然是不能,重要的關鍵是線索,要套用公式把過程寫下來,這才是完整的回答。
閲讀理解不難,説了是理解嘛,那怎麼理解呢?不妨學做個福爾摩斯,去推測意圖,巧答閲讀理解的題目,讓你不再失分。
你還覺得閲讀理解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文有話説:別人30分鐘能寫出一篇漂亮的範文,憑什麼你不行?
是英語難學,還是你沒掌握方法?英語老師道出真相和學英語的3個
想要提高成績,做好試卷反思,學霸與你只是咫尺之遙!
藏在課本里的小秘密,你發現了嗎?它們就是最好的滿分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