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定鼎天下的王朝。不過清朝雖然是外族進入中原,但在經過一系列“漢化”之後,他們也成功的將''夷''變為''夏'',進一步穩定了自己的統治。可作為“夷”他們在融合的同時,也保留了一系列別具特色的民族風俗與政治特色。
瑪父唸叨的故事
我是滿洲正白旗人,當年我的瑪父跟隨着我大清太宗文皇帝打過仗,我的阿瑪跟隨着世祖章皇帝定都北京,因此,我就出生在這四方城之中,而我,也一直聽着瑪父的唸叨……
想當年咱們太祖皇帝依靠着先祖留下的十三副鎧甲以及妻子皇后佟氏的幫助下,經歷了數次血戰,終於統一了建州部,而我太祖皇帝(即努爾哈赤)也終於有了自己的一片土地,在這以後,我建州部先後與大明的邊部產生了數次戰爭,我大軍次次戰勝,這都依靠於太祖的英勇以及無限的智慧,他為了便於管理,就將建州部落分為四旗,既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後來由於人口數量增加,就又加了四旗,既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用八旗制度統領兵馬、人口、牛羊,十分便捷,後來,我太宗皇帝因為手掌正黃鑲黃兩旗,權勢相對較大,因此受到其他貝勒的推舉,成為帝王(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滿清八旗
直到世祖章皇帝(即福臨)時,繼位時年幼,有當時的皇叔也就是正白旗統領多爾袞輔政,只不過後來哪怕是到了獨立理政的年紀多爾袞還是不放權,沒辦法,畢竟他是一旗的統領,皇帝畏懼,直到多爾袞去世才親政,之後,正白旗開始直接有皇帝統領。由於正黃、鑲黃、正白是由皇帝親自統領,因此,也被稱為''上三旗'',而其餘的五旗由宗室統領,因此被稱為''下五旗''。
八旗總領
除了滿洲八旗之外,由於大清建國的時候蒙古部落對大清的幫助特別大,因此還特地設置了蒙古八旗,同樣也是便於管理,順便還能保持親厚之意。在太宗文皇帝時,還特意設置了漢八旗,所謂的漢八旗是指在明末主動依附的或者是在戰爭中投降的漢人。漢八旗深受太宗文皇帝信任,甚至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名臣,比如洪承疇、孔有德等。
但是在太祖皇帝的時候就為後人定下了鐵律:滿漢不婚,所以無論是皇帝還是王爺貝勒,甚至是普通的滿洲人都不會娶漢人的女兒的,就是因為這一條規矩。
青梅竹馬的小妻子
我就在祖父的嘮叨中長大了,我的父祖也等着皇帝選秀之後,好給我找一門親事,畢竟年紀大了,該娶親了。皇家的規矩,三年一選秀,那是就是所有的滿軍旗中適齡的女子都會被帶進宮去,先由皇帝挑選,選剩下的才能出宮自行婚配,如果沒有經過選秀就私自婚配的,是要受刑罰的,好在,選秀時間馬上就到了,而我家也沒有適齡的女孩子,也不用湊這個熱鬧,只是希望我姑姑家的孩子不要被選上,她可是我''定好''的媳婦。
滿族新娘
雖然親事的消息還沒到,不過另一個消息卻傳來了,要在上三旗中挑選筆帖式,所謂的筆帖式就是將滿文譯成漢文,漢文譯成滿文或者蒙文,工作還是相對比較簡單的,而且只要不犯錯是很容易升官的,因此,好多人想要去做這個筆帖式,好在我阿瑪和瑪父在正白旗副統領那裏有些臉面,能夠讓我參加這次筆帖式的考試,而我也還有一些學問的,因此我的考試也就順利通過了,我也從一個小小的白衣成為一個七品的筆帖式,而我這個筆帖式應該算是同級裏面最大的了,因為我的工作地點是在內閣。
就在我為官的前一天,我心心念唸的表妹也娶進門來,果然,她沒有入選,也沒有被佐領選中做宮女,能被放出宮來也是一件大喜事,這不結果剛出來,第五天我們就去迎親了,終於有美嬌娘在家中能夠侍奉長輩,我也就能安心做官了。
滿漢一家
寅時剛過我就穿戴好了,拿好腰牌憑證進宮,被宮內的小內侍帶到了辦公的地方,那裏還空空蕩蕩的,不一會兒,人也就來全了,一共六張桌子,桌子上筆墨紙硯俱全,我和另一位鑲黃旗的滿人一人一人,還有兩位是漢人,另兩位是我們的領事,也是一滿一漢。其實滿漢同朝為政也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畢竟大清朝雖然是滿人馬上得到的天下,但是治理天下就用不上戰馬了,還得靠滿腹的學識,也不能只靠滿人治理天下,畢竟滿人的人數太少了,中原的漢人很多,而且還是最有智慧的,因此治理天下少不了他們,於是,也就出現了同一職位要有滿漢兩位官員的出現,這樣不僅可以相互學習經驗,也可以彌補不足。
滿清八旗
但是,自我朝立國之初,由於是屬於外部蠻夷入主中原,所以漢人百姓對我們的就有着極大的仇視,而且還有當時十四王爺(多鐸)在揚州的屠城十日,更是激起了當時百姓的反抗,好在我世祖章皇帝(順治帝)力挽狂瀾,進一步提高漢人士子的地位,同時也多次下詔鼓勵滿人學習漢話,進一步增加了滿漢之間的融洽度,甚至,當時的皇太后還親自撫養漢人孔有德之女,因此,漢人對滿人的友愛度進一步增加了。
更何況在我世祖章皇帝親政之後,認真學習漢人經典,甚至讀書至深夜,勞累之嘔血,這都為我們滿人做出了榜樣,甚至還被一直延續,哪怕是當今皇帝也是每日筳經,學習漢人經典。而且在國內穩定之後就開始承襲明制,開展三年一度的科舉考試,這科舉的施行可以讓漢人百姓家的知識分子能夠繼續通過考試來為國家效力,同時,大清為了能夠和漢人融合,尤其願意團結漢人的知識分子,現在任內閣行走的陳廷敬、張廷玉都是通過科舉考試才當的官,就連和我一起的那兩位漢人的筆帖式也是通過科舉,只不過我們滿人要當官除了可以通過科舉之外,也可以通過統領推薦,增加了一個途徑罷了。
“大規矩”的滿人
雖然我們當官相對簡單一些,但是滿人的規矩還是很大的。
比如,同是犯翫忽職守罪,漢人的官可能就會直接革職查辦或者降職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我們犯錯,國法基礎上和漢人一樣受罰外我們還得受家法,就是得去統領那再領一遍罰,或者是抽幾鞭子、或者是直接去餵馬去,這都要看當時統領的意見。
滿族習俗
再比如,漢人的族長去世了,可能也就送點喪儀就可以了,但是我們滿人的旗主如果去世,那麼我們整個旗的旗人都要過去幫忙,就像當朝深受皇帝信任的大學士,他本是正藍旗人,由於他的老旗主去世了,所以這位大學士只得放下朝務,盡力幫忙辦老旗主的喪事,而且,旗主和旗人之間就是主子和奴才的關係,所以哪怕那位大學士是二品大員,見到老旗主也得稱奴才,在老旗主的喪事中讓端盤子就得端盤子,後來,還是皇帝一直沒見着這位大學士,打聽之後才知道給老旗主辦喪事呢,皇帝雖然心中不太滿意,但是還是沒有開口得罪,直到喪事辦完,皇帝才將這位大學士抬為正黃旗,畢竟上三旗的領導是皇帝,也就不用忙着這些事了。因此,可以看得出滿人的規矩有多大了吧!
而且,雖然有的旗主可能落魄了,但是隻要他還活着,身為他下轄的旗人照樣也得磕頭稱奴才,這也是現在很多的旗人走路的時候繞着旗主走的很大的原因,畢竟當朝大員在大街上磕頭,有時候他們的臉面也掛不住。
滿漢同朝
我在內閣當筆帖式的日子雖然還很短,但是也能看得出一點苗頭來,可以在奏摺中輕輕鬆鬆的分辨出哪個是漢人上的奏摺,哪些是滿足人的奏摺,很簡單,那就是看看那些人的奏摺中出現''奴才''這兩個字,這個是區分滿漢的明顯標誌。雖然在漢人文化中''奴才''這兩個字是帶有貶義的,但是對於我們滿人來説,''奴才''才是代表親近的意思,而且,就連皇帝私下見一些滿臣,那些大臣們都是口稱奴才的,而一些漢人大臣自持身份,一直稱臣,不過,有一次我在謄寫摺子的時候居然發現了一個漢人大臣也用''奴才''稱謂,這不禁讓我捏了一把冷汗,好在我只負責謄寫,摺子呈上去之後,果然皇帝下旨訓斥,並且還規定:日後奏摺無論滿漢一律用''臣''。其實這也是對於奏摺制度做了一個規範,順便將滿漢同等看待。
而作為一個小小筆帖式的我,也快要升官了,並且聽前輩們説,內閣筆帖式升官是最快的,畢竟能常常見到長官,我還是滿人,他們隨便一句話就受用不盡了。
總結
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後,中國又一次陷入“夷族”統治之中。作為“新統治者”,建立大清的滿族統治者對“漢族”進行了一系列的鎮壓活動,這種鎮壓既有如揚州十日這般血腥,卻也有對先進文化的學習利用。這種學習利用,既包括了設置漢八旗,又有利用傳統的儒家文化拉攏地主階級的科舉考試、滿漢同朝等。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在這其中滿族的主導地位。
參考文獻:《清史稿》《百年京張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