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電梯發展的二三事

  “電梯關門不能夾到東西”。不只是人,夾到物體也不行。


 

  這個問題,是發展的,容我慢慢道來:

  1、早期,所有電梯都是使用的檢測關門時門板受到的阻力的裝置,我們叫它安全觸板。為什麼不用紅外線呢?因為技術不成熟。當時的紅外線技術存在以下問題:

  (1) 紅外線設備很貴。

  (2) 因為貴,紅外線條數少,一般只配 1 條或 2 條。門之間只有一兩條光線的話,很難保證能檢測到手臂、兒童,根本不安全,所以配置紅外線的同時還得保留安全觸板。

  (3) 因為光線條數少,一旦壞了一條,安全性大大降低。

  (4) 紅外線有發送和接收兩端,壞任意一端這條線就廢了。

  2、科技在發展,電梯在進步。慢慢的,單條紅外線被淘汰了,光幕發明出來了。

  簡單介紹下光幕:英文名 Multi-beam,由幾十到幾百條光線組成,其中任意一條光線被遮擋時,向電梯發送信號。

  電梯門一般 1.8-2 米高,在這個垂直面上有幾十到幾百條光線,而且在大部分人體位置光線會更密集。這下安全多了吧?

  之後,光幕越來越便宜,慢慢的,比安全觸板還便宜。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光幕變成了主流,安全觸板已經退居二線。

  一般電梯標配光幕,無安全觸板;

  對電梯夾東西比較敏感的電梯,選購光幕 + 安全觸板的組合。

  3、其他還有一些因為各種原因(主要是成本)沒有成為主流黑科技。簡單説下其中的代表 3D 光幕:一般光幕是 2D 平面,3D 光幕就是一個錐體三維區域。只要有符合條件的物體進入區域,就給電梯發送信號。

  4、為什麼我説這是個發展的問題,沒有固定的單選答案?誰能保證以後就不會開發出“穿戴智能設備聯動感應器”、“生物感應器”、甚至 AI 控制的電梯呢?

  5、話説回來,就是什麼都不裝,安排個大媽負責開電梯,別擋門完全靠吼,也不是不行吧?這樣算啥?“智能個性人型操作系統”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97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電梯發展的二三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