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讀山海經原文賞析 陶淵明趣事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山海經陶淵明

陶淵明著作的《讀<山海經>》一共有十三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十首。詩歌中描寫的是精衞和刑天的故事,通過他們頑強鬥爭的行為來寄喻詩人不滿社會黑暗、憤慨不平的心情和意願。

陶淵明《讀山海經》之刑天圖

《讀<山海經>》第十首:“精衞銜微木……良辰詎可待”。原文講述的是上古炎帝的女兒精衞被東海給淹死了,死後化作名叫“精衞”的鳥兒。為了報復東海,精衞每天都要銜很小的木塊去填補東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間斷。刑天,上古人物,他在與天帝爭奪權力的時不幸落敗。天帝把刑天的頭給砍了,埋在常羊山。刑天雖然落敗,但仍不肯屈服天帝。即便頭部被砍埋在異處,他還是始終堅持着一股堅毅的鬥志,揮舞着手中武器要與天帝抗爭。同樣是死於非難的悲哀人物,帶着心中的怨念轉化成異物也絕不後悔。如果生活中沒有這樣堅毅的品質,哪呢美好光明的未來怎麼會來臨呢?

我國古代神話傳説中最具有強烈鬥爭和反抗精神的就是精衞和刑天。陶淵明對當時昏暗的社會政治充滿憤慨之情,特意藉助這兩個人物形象來表達心中的不滿和抗議。這首詩的寫作手法隱喻深藏,寫作的風格和情調都與其他詩歌反差較大。但是始終仍然保持了陶淵明託物言志、簡單幹練、理趣合一的特點,豪放之中隱現憤慨反抗之心與追求安適沉穩、自由自在的精神追求。

陶淵明趣事

陶淵明的趣事之“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故事表現了陶淵明高傲的人格氣節。他不甘與貪污受賄之伍同流合污,在充滿誘惑、黑暗的官場與世俗中“出淤泥而不染”,始終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

陶淵明圖像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發生在義熙元年。陶淵明剛度過不惑之年,在家中閒適着。後來在好朋友的勸説,再次出仕擔任彭澤縣令官職。在任三個月後,朝陽派人下來陶淵明所在的彭澤縣檢查公務,受使命前來的人是督郵劉雲。督郵劉云為人凶神惡煞,專門趁公務之職撈取油水、收刮民間的油脂油膏。檢查公務結束後,他收穫的賄賂不下千金。而且,如果當地的百姓、縣令不給他獻上“禮物”,他就以此為由栽贓陷害。因此,督郵劉雲在彭澤縣臭名遠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陶淵明不願意忍受督郵劉雲的壓迫和欺詐,就不去見他,自己推卻了官職迴歸家鄉。此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趣事被大眾流傳。

除了這件趣事之外,陶淵明還有兩件小趣事,不過這兩件小趣事都與酒有關。

陶淵明趣事之葛巾漉酒。郡將前來看望陶淵明時,陶淵明正在釀酒。正好就煮熟了,陶淵明隨意將頭上戴的葛布取下來漉酒,漉完之後又戴回腦袋上,弄得頭髮滿是酒星子。陶淵明也不在意,隨後接待了郡將。

陶淵明趣事之我醉欲眠卿可去。陶淵明與人家交往,不分貴賤。只要是來拜訪他的,他都會以酒待客。若是在客人先前醉了,他就會説》“我已經醉了,想睡覺休息一下,你可以離去了”

從這兩個趣事中,可以看出陶淵明是個隨性率真、不拘小節的君子,對酒亦十分喜愛。

陶淵明後代

陶淵明的後代有一部分現居住在南京祿口機場附近的祿口鎮昝(zuǒ)巷,一部分留在江寧祿口昝巷及江寧區陶吳鎮。現生活在南京的中國古琴協會常理事陶藝也是陶淵明的後代,他們是在南宋年間遷移到南京來的。

陶淵明像

據《陶家族譜》記載,居住在江寧祿口昝巷的陶淵明後代,因子嗣繁衍旺盛被分為東西兩支,每支各有自己族系的輩分。而居住在南京的陶淵明後代,是在南宋年間為了躲避戰亂從江寧祿口遷移出來的,發展到現在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遷移到南京的陶氏一族,在南京以發展棉業為生,生意做得非常紅火。陶藝的的曾祖母出自當時的名門家族,為他們在南京發展及創業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南京城南華露崗是陶淵明後代生活的地方,那裏保留了很多他們生活的足跡。

為了尋找補全陶淵明家族族譜《陶氏族譜》,陶藝多次走訪老家江寧祿口。黃天不負苦心人,經過了多年的努力,終於在宗親陶金象那找到了《陶氏族譜》。這本家譜是在清代時重新修訂過的,雖然只剩幾張殘卷,但細細看來也可知陶藝這支陶氏後代遷移的大略詳情。他們先遷移到江西,再到安徽,輾轉了幾處地方之後,才真正的在南京江寧縣居住下來。

殘卷之中除了記載陶氏後代的分散情況,還記載着《淵明公誄言》、《祠堂碑記》及《重修河定橋記》等內容。


 

時運陶淵明

《時運》是陶淵明在晉安帝元興年著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一共分為四個章節,讚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及萬物復甦的大自然,詩人陶醉於大自然中,不僅淨化了心靈、開闊了心胸,還在大自然的陶冶中提升了人格。

陶淵明

《時運》詩的大意講述的是,在暮春萬物復甦的時節,詩人一個人外出郊遊,孤單形影。愜意的欣賞着自然中的美景,心情開懷,但只有影子跟自己作伴,不免覺得傷感。前面兩個章節描述的是歡欣之情,後兩章敍述的是傷感之意。

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熱愛大自然了,大自然的一切美景都讓他欣喜。隨風而擺的禾苗、秀麗壯美的山峯、自由飛翔的鳥兒……看着此情此景,陶淵明陷入了茫茫的遐想中。人生本來就是如此容易滿足,為何還要去追逐不屬於自身的榮利。於是舉杯而飲,自醉自意、自得其樂。

漢魏之後,四言詩已經漸漸消退,隨之興起的是五言詩。但是五言詩的語言節奏結構單調乏味,作詩時還要考慮其節律的完整,常加入無實際意義的語詞,全文讀起來拖沓累贅,不夠簡練。陶淵明著作《時運》時,並沒有跟隨興起之風采用五言詩,而是有意的選擇節奏簡單、語言平穩簡練的四言詩為主題。《時運》在著作中就以《詩經》的四言體格式為模板,詩歌的題目取自第一句詩的“時運”二字,題目下面還有開序,以此開門見山點明全詩宗旨。《時運》與《詩經》相比較,前者的效果、意藴更勝一籌。

陶淵明寫輓歌

《陶淵明寫輓歌》是一本小説,作者是陳翔鶴。作品主要通過對陶淵明晚年時期上廬山見到東林寺法會場景後引發的感悟,以及由此引發了一系列關於生死的思考的描寫,着重描寫了陶淵明對於輓歌的創作衝動。

陶淵明畫像

小説的整體內容可以分成四個層次。層次一是這樣的:晚年時期的一日清晨,在牀上輾轉了一夜的陶淵明在起來後,想起了昨天在東林寺看到法事現場後深感不快而提早回家的事情。層次二是這樣的:秋天令人不禁瑟縮的寒涼天氣,使躺在房子過道的胡牀上的陶淵明想起了阮籍的《詠懷詩》,然後他跟孫子小牛説他再也不上廬山了。之後陶淵明聽説親家的人將他的詩稿拿去抄寫,並且還將此作為傳家寶保存下來,對此,他內心感到非常愉快欣慰;但是同時他又對那些來攀關係的刺史王弘、檀道濟等人相當厭煩。

層次三則描繪了一日傍晚時分,陶淵明與阿通夫婦喝酒,並且談論朋友顏延之和慧遠和尚在生死方面的不同看法的情景,還講了一個關於和尚論道的笑話。層次四則是這樣的:在一日三更時分就已醒來的陶淵明定稿了他的作品《輓歌》,並且又繼續琢磨斟酌他的《自祭文》。

整部小説作者通過探究陶淵明的心理活動,來表現陶淵明不慕富貴的高尚品質,以及淡泊志遠的品格,與此同時,作者也藉此暗示了當時諸多知識分子生存艱難的情況,寫出了眾多知識分子的心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04 字。

轉載請註明: 陶淵明讀山海經原文賞析 陶淵明趣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