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裏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裏。明朝永樂年間,國力強盛,北方蒙古的勢力已經被驅逐到了長城以外,國家政權已經相當穩固了。這個時候朱棣開始需要尋求一種方式來彰顯自己國家的強盛,大概朱棣是想成為天下的“貢主”,希望海外的國家都能來到明朝朝貢。於是朱棣就派鄭和出國,去召來各國嚮明朝進貢。

鄭和石像

所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向海外的國家展現明朝的實力,同時朱棣也想用這種方式來緩和國內一些人對於他這種武裝獲取政權方式的不滿。所以就有了鄭和率領着龐大的船隊出使海外。鄭和的船隊既不是一般的外交團,也不是商船,是一種兼有外貿和外交雙重意義的船隊。

鄭和到了一個新的國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傳明朝皇帝的詔書,向各國宣告,明朝皇帝是上邦大國的君主,是奉上天的旨意來管理天下的,四方的夷邦都要聽名皇帝的安排。朱棣的目的就是要和這些國家建立起藩屬國的關係,如果他們前來進貢,就會與他們禮尚往來。

但是很多人對朱棣命令鄭和下西洋這件事情還有更深的看法,鄭和取得政權之後,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當時就有傳聞朱允炆是逃到了國外。所以朱棣命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就是到國外尋找消失了的建文帝。建文帝是朱棣最大的隱患,所以不惜花費重金造船隊出使海外。也有説法是,朱棣可能是要鄭和去海外尋長生不老的丹藥,但這些也都是猜測罷了。

鄭和寶船

鄭和寶船是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最大的海船,也是鄭和船隊的主力,它在鄭和船隊中的地位相當於是現代海軍中旗艦或者是主力艦。當然還有一種説法是,鄭和寶船就是鄭和船隊的總稱,鄭和下西洋的船隊都叫做鄭和寶船。

鄭和寶船

而且之所以稱之為鄭和寶船也是有來歷的,這艘寶船是鄭和船隊的主體,乘坐的都是船隊的指揮人員和出使團隊的人員,以及外國使節什麼的。許多珍奇的寶物也都是在艘船上,許多國外進攻的貢品、真品也都在這艘船上,所以叫它寶船還有一個意思就是“運寶之船”。

鄭和寶船的桅帆總體設計上採用縱帆型佈局、硬帆式結構,帆篷面上帶着撐條相當於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遠洋船型上採取“底尖上闊”的結構,船頭昂船尾高。

船體結構上設了多道橫艙壁,把一整個艙按功能分割成好幾個不同的個小艙,多的有二十八艙之數,少的也有二十三艙,這不僅有加強結構和分艙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發展,而且還有利於分割艙段分類載貨,滿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每個中國人想到鄭和下西洋,腦袋中就有一副寶船乘風破浪在大海中踽踽獨行的畫面,想必這艘船就是鄭和寶船了吧。鄭和寶船的意義除了是中國航海史上的奇蹟之外,還讓無數的中國人對於冒險有了更多瞭解。

鄭和有後代嗎

在1381年的時候,朱元璋派兵到雲南去剿除盤踞在那裏的元朝的舊勢力。而當時明軍的副統領藍玉就把年僅十歲的鄭和給掠了去,並且還把鄭和給閹了,送到軍中做了秀童。後來藍玉又把鄭和帶到了南京,送到了燕王的府上。

電視劇中的鄭和

所以説鄭和是在十歲的時候就被閹割了,這個時候鄭和根本就沒有生育能力,就更別説是有後代了,但是就算是在今天,還有人自稱是鄭和的後代,這裏面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古時候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説法,所以香火的傳承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明朝許多著名的宦官都是有養子、義子什麼的,鄭和也是。鄭和過繼了自己的長兄的兒子鄭恩來為自己的後嗣,鄭和在雲南的一支後裔就是由鄭恩來所繁衍的,另外還有一部分因為在清朝的時候無法忍受官府的壓迫,逃到了泰國。有記載,當時鄭和的第十七代子孫跟着馬幫來到了泰國北部的清邁一帶,而且還娶了當時清邁土司的女兒,於是就在泰國落地生根了。當然由於年代久遠,這一支的鄭和後裔已經不會説中文了。

如今的鄭和後裔也主要分為兩支,分別是由鄭恩來的長子和次子所繁衍的後代,在中國遇難的一支生活着百餘人的鄭和後裔,生活在泰國的也有百餘人。但是生活在泰國的鄭和後人可能已經不知道自己是鄭和後人了。


鄭和麥哲倫

在我們現在這個年代,説起環球航行,那也是挺簡單的。隨着科技一步步的發展,這種事情就變得很簡單了。但是在好幾個世紀之前,那也是很艱難的事。在歐洲,環球航行的第一人非麥哲倫和他的船隊莫屬了,但是在中國,也有這麼一位,那就是鄭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一下鄭和麥哲倫。

鄭和畫像

鄭和麥哲倫,對航海事業的貢獻都是很大的。麥哲倫在當時航海條件並不發達的時候,臨危受命,在西班牙皇室的指示下,開啓了漫長的航行之路。在這一路上,他的船隊吃了不少的苦頭,死傷也無數。更令人揪心的是竟然還有內部矛盾,好在他及時化解矛盾,才使得航行得以繼續,最終完成環球航行。而鄭和的航行,比麥哲倫早了將近兩個世紀,可見當時中國的技術是處在世界的先進水平。據史料記載,當時的船隊規模也是極其龐大的,光海船就有二百四十輛之多,而船員更是數以萬計。與前者一樣,他們的船隊也經歷了很多磨難,但是也與前者有所不同。

前者的船隊是為了尋找香料,供奉給皇室,而後者的航行則是為了促進當時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加深各國的貿易往來。據悉,鄭和的航行有前後八次之多,最終也是在船上去世的。而麥哲倫同樣也是這樣,在船上去世。可見兩人已經把航海當做是自己畢生的事業。

鄭和下西洋地圖

鄭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對中國古代的航海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鄭和一生所做的最為大的壯舉就是七次下西洋。在1405年到1433年的這二十幾年的時間裏,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航海歷史上的壯舉。

鄭和下西洋地圖

和西方著名的航海家、冒險家以及美洲的發現者哥倫布比起來,鄭和首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七年。而且鄭和七次下西洋,而哥倫布出海揚帆的次數是四次,在這一方面鄭和也優於西方。從規模上來看,哥倫布的船隊更是沒有辦法和鄭和的船隊相比,不論是人員、船隻還是所載的貨物,都不是一個量級的,在鄭和的船隊面前,哥倫布的船隊顯得非常的“寒酸”。

鄭和從江蘇太倉的劉家港出發,穿越了馬六甲海峽,橫渡了印度洋,最遠到達了非洲的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曾經到達的國家也爪哇、蘇門答臘、古裏、蘇祿、真臘、左法爾、暹羅、忽魯謨斯、阿丹、天方(阿拉伯國家)、彭亨、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而且還有人説鄭和還有可能到達過澳大利亞,甚至發現美洲的都不是哥倫布,而是早於哥倫布就投身於航海事業的鄭和。

鄭和所到之處都是與各個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希望結成邦交。對那裏的人民介紹中國的商品,和中國的文化,對中國外交、文化和貿易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之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6 字。

轉載請註明: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