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馬援哪個女兒當皇后 馬援銅柱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經典

馬援女為皇后

馬援一生是比較輝煌的,就連他的後代也是比較爭氣的,但是馬援是東漢的開國功臣,在朝廷中的地位還是比較顯赫的,雖然馬援不善於和朝廷中的官員們拉幫結派但是地位還是不容小覷的,馬援有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其中有一個女兒是當上了皇后的。

馬援畫像

這位馬援之女是比較賢良淑德的,當時馬援去世之後,自己的母親是比較悲傷的,身患疾病,之後自己的一位兄長也夭折了,當時只有十歲的她要幫着家中處理事情,還有照顧自己的母親,所以很小的時候就培養出了很好的抗壓性,小小年紀對於處理家中的事務是井井有條的,受到周圍人的稱讚。

機緣巧合,馬援之女在十三歲的時候進了宮成為了太子妃,之後深得太子劉莊的寵愛,直至在劉莊當上皇帝的時候因為馬氏的賢良淑德被封為了皇后。這就是馬援女為皇后的故事。

當時的馬家是比較得勢的,自己的哥哥在朝廷中也是受到了很大的重用,但是可惜的是馬氏沒有自己的孩子,之後不得已收養了劉炟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撫養長大,之後劉炟當上了皇帝,馬氏就成為了太后,所以馬援之女的一生是比較顯赫的。所謂是一榮俱榮,在馬援女為皇后的時間內,馬家的實力在當時的朝堂上是比較厲害的,家中的各個成員都受到了一定的恩惠的。

馬援是歷史上面戰功赫赫的軍事家和將軍,即使是他的後代也是比較爭氣的,在古代自己的家中能夠出現一個皇后也是實屬難得的。

馬援與馬超

很多人都將歷史上出現的馬援和馬超這兩個人物相聯繫在一起,因為他們同是一個姓,所以很多人就以為這兩個人之間有着血緣關係,有的人説馬超是馬援的祖父,有的人説馬援是馬超的後人,其實他們兩個之間根本就沒有一點血緣關係,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歷史人物。

馬援石像

首先我們對馬超詳細地瞭解之後,就會知道他是一個會帶兵打仗的將領,在作戰方面功績是非常顯赫的,其次,這一點馬援就跟他截然相反。馬援他這個人是東漢時期一名傑出的軍事家,他的祖先是姓趙,趙奢就是馬援的祖父,因為在與秦軍作戰的時候,趙奢立下了戰功,所以就被趙惠文王封為馬服君。

後來趙奢的後人全部都改為了馬姓,這也就是説馬援的祖上和馬超是沒有一丁點關係的。只是因為當時封號的原因,所以才將自己的姓給改了,同時這兩個人在性格上也有很多的不同,馬援他這個人非常的孝順,也不喜歡奢華的生活,只希望自己能夠清清靜靜的過着田園生活,相比之下,馬超他這個人性格方面就表現得非常的急躁,一生當中大多數也都是在戰場上度過的。

由於這兩個人都是生活在動亂的年代,在命運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馬援對於因為軍事方面也很有自己的見識,得到了劉秀的重用。馬超和馬援這兩個人物,一個是在作戰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另一個是在軍事謀略上取得了很多的成就。雖然他們兩個之間並沒有什麼血緣關係,但是在我國軍事歷史上面同樣佔有着重要的地位。

馬援銅柱

馬援銅柱指的是東漢時期,交趾女子徵側、徵貳兩姐妹起兵對抗漢朝。漢光武帝劉秀為了平定叛軍,便派遣將軍馬援率兵前往鎮壓。在馬援的指揮下,交趾之亂被平定了。為了界定漢朝領域邊界,馬援在此立下銅柱,以示標榜和證明。同時,馬援銅柱也彰顯了漢光武帝對馬援成績的誇讚。

馬援銅柱

公元40年2月,徵側、徵貳姐妹率領士兵向東漢光武帝劉秀宣戰,不久之後,徵側、徵貳姐妹領導的二徵起義得到了九真、合浦等郡人的支持,起義隊伍越來越壯大。在徵側、徵貳姐妹的帶領下,起義軍打敗了東漢朝廷的駐軍,並獲得了65座城池。在危急情況下,東漢光武帝劉秀派遣馬援出兵鎮壓,在馬援的操縱下,東漢朝廷平定了徵側、徵貳姐妹發起的二徵起義。

戰爭結束後,馬援在越南中部一帶,立下銅柱為界,馬援銅柱上寫着“銅柱折,交趾滅”六個大字。越南人每次從馬援銅柱路過時,都會拿石頭投擲它,久而久之,馬援銅柱就被圍成了山丘形狀。《新唐書·南詔傳》、《中國地名大辭典》、《明史·廣西土司列傳》等書籍中,都有關於馬援銅柱的記載。根據《明史·廣西土司列傳》記載,元末動亂時,越南人趁機北犯,他們將馬援銅柱向北推進了200多公里。公元1397年,明太祖派遣呂讓和陳誠前往越南,讓他們恢復馬援銅柱所在處。


馬援名言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所熟知的幾個成語,都是馬援留下來的名言。比如“聚米為山”、“馬革裹屍”、“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等等都是馬援名言。馬援不但是東漢名將,而且他還是輔助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中興大業的大功臣。馬援出生在一個貧寒之家,少有大志的馬援曾經想放棄學業前去邊疆開墾謀生。馬援出發前,他的大哥因病去世了,馬援為了給哥哥服喪而留在了家中。

馬援畫像

後來王莽當政,馬援前往邊區開墾荒地,在馬援辛勤勞作下,他擁有了數千頭馬、牛、羊。但是,胸懷大志的馬援並不知足,馬援常常説: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身為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在面對窮苦生活時,應該越窮越有勇氣,越老越該強壯。雖然馬援在家鄉成為了一個有錢人,但是馬援不願意做個守財奴,他把賺來的錢都分給了兄弟和相鄰,自己依然身着舊衣褲在田間勞作。

後來,馬援投到東漢光武帝劉秀門下,為劉秀平定羣雄出謀劃策。馬援南征越南,凱旋而歸時,很多親朋好友都前來祝賀他。但是報國心切的馬援考慮到匈奴仍在邊境擾亂,於是馬援再次向光武帝請求出徵。馬援臨行前説到:“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牀活在兒女手中?”這句話也是馬援名言之一,為後人廣為傳唱。

馬援墓

馬援是西漢末年的著名愛國將領,也是西漢的開國元帥之一。在我國的歷史上擁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馬援墓位於現在的陝西省,馬援墓的具體位置在寶雞市扶風縣城,馬援墓由於地處關鎮伏波村西。

馬援墓

所以從地理位置來看,相對偏遠,所以沒有太多的人士前來拜訪,甚至還有不少的朋友甚至不太知道馬援墓具體在何方。只是在近年來,由於陝西省非常重視對所轄歷史文物的宣傳和推廣。所以,讓更多的朋友對馬援墓的情況有了一些相關的瞭解。

從外觀上看,馬援墓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在外形和佔地面積上與普通的墓碑非常相似,只有走近前,才能夠看到上面撰刻的“馬援墓”字樣。雖然馬援墓沒有體現現古人的豪華,但是馬援本人在中國的歷史上可謂是一個非常有名的英雄這豪傑,它在中國歷史上所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視,堪稱是我們歷史的一代名人和偉人。

馬援墓的存在,可以説在某種程度上提示着我們後人一定要銘記歷史,馬援墓的存在也間接的提示着我們有太多的古文化值得後人去珍惜,特別是這些古人的事蹟更是值得我們大家牢記和歌頌。馬援墓這些古蹟的存在也證實了我國曆史中曾出現過各類的英雄人物。所以,重視和緬懷這些古人是我們對歷史的最大尊重和對古人的最好的敬意。讓我們大家共同的記住歷史,記住馬援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