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與兄弟爭奪皇位的故事 李世民字什麼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李世民兄弟

李世民共有二十一位兄弟,即: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李智雲、李元景、李元昌、李元亨、李元方、李元禮、李元嘉、李元則、李元懿、李元軌、李鳳、李元慶、李元裕、李元名、李靈夔、李元祥、李元曉、李元嬰。

李恪劇照

唐代歷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就是李世民發起的玄武門之變。這次政變,讓李世民獲取了皇太子之位,但是李世民也由此事被推上風口浪尖,成為儒學後人批判的對象。

李淵起義對抗隋朝,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三兄弟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李淵建立唐代政權後,李世民征戰南北,為擴充唐朝的領土做出卓越的貢獻。當初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主意,李淵曾許諾,如果起義成功,就會立李世民為太子。但是,李淵建立唐朝政權後,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李淵優柔寡斷的立儲態度,引來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的廝殺。李元吉支持李建成,倆人敵對李世民。李世民凱旋歸來後,李建成擔心李世民“功高蓋主”,會威脅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屢次和李元吉陷害李世民。

李淵知道三兄弟有很大的矛盾,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不想因為偏愛某一個兒子,而引來其他兒子的猜忌和陷害。李淵決定召見三位兒子,李世民知道此次前去必定充滿了危機。在門下客房玄齡和尉遲德等人的支持下,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李世民率先在玄武門進行了埋伏,他早早收買了李建成部下的將領常何。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入玄武門之後,李世民向他們發射弓箭,隨後李元吉上前搶奪李世民的弓箭,拿着弓弦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此時尉遲敬德從後方進攻,發射弓箭將李元吉射死。太子率兵和李世民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尉遲敬德提着李元吉的人頭來到了城頭之上,這下雙方停止了戰鬥,隨後李世民殺掉了李建成。

李世民字什麼

關於李世民字什麼,沒有相關的記載。李世民在18歲之前就跟隨父親行軍作戰,李世民率領軍隊跟隨父親直進關中。不到幾個月便拿下了長安。李淵擁護楊侑為皇帝,楊侑隨即加封李淵為唐王,李建成為王世子,李世民為秦國公。

李世民劇照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將隋煬帝殺死,李淵在五月份的時候稱帝,改國號為唐。並立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世民被李淵受封為秦王的時候還不到二十歲,之後一直率兵征戰南北,為開拓唐朝的疆土努力。在他二十歲時,是否舉行了弱冠之禮,成為了一個未知數。即使李世民舉行了弱冠之禮,父親為他取了“字”,但是對於地位比他低的朝中大臣和黎民百姓來説,也沒有稱呼他“字”的機會。當時,比秦王李世民身份高的只有唐高祖李淵和太子李建成,父子倆人可以稱呼李世民為“二郎”,其他人只能稱呼李世民為“殿下”或者“秦王殿下”。久而久之,大家只記得秦王就是李世民,慢慢地就淡忘了他的“字”。後來,在看李世民的簡介時,只有他的名字和出生詳情,卻沒有關於他“字”的記載。

古人在稱呼方面有很多的禮儀。比如當上皇帝后,任何人都不可以直呼皇帝的名字。更有甚者,帝王的名字要避諱,在詩書作品之中不能有所提及。李世民登基後,對於稱呼方面比較開明,他下詔説明:“世民”兩個字如果沒有連起來用在作品中,就沒有多大的關係。

李世民年號

公元626年,李淵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改年號為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就此開啓了貞觀之治。

李世民劇照

李世民登基後,看見全國上下一片蕭條的景象,心中很是擔心。因為隋末戰爭的緣故,唐朝人口不到三百户,為了興旺人丁,唐太宗決定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除此之外,他親眼見證隋朝的滅亡時因為朝廷的腐敗,為了汲取經驗,唐太宗一直虛懷若谷,勵精圖治,積極聽取朝中大臣們的意見。經過一系列的穩定措施,社會各方面逐步呈現回升趨勢。

在政事上,李世民十分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並且倡導朝廷政治的清明。唐太宗曾經派遣房玄齡和李靖等朝中重臣考核各地官員的業績,在全國範圍內巡察,整頓風評。唐太宗親自選拔地方官,並且將他們的功勞和過失寫在宮中屏風上,確保政治上的清明。除此之外,唐太宗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員要輪流值班,以便朝廷即時召見。

在軍事上,李世民派遣李靖到塞北平定突厥,在李世民的軍事戰略之下,突厥被唐朝所滅。這一戰讓西域各國的首領記住了唐太宗李世民,此後尊稱他為“天可汗”。

經濟上,唐太宗重視農業的發展,並且減少了農民的賦税,讓百姓能安定生產生活。對於商業,唐太宗為商業發展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在政策的鼓動之下,各地商品經濟逐漸萌芽和發展,推動了唐朝經濟發展。

在外交上,唐太宗積極和其他國家展開友好外交政策,使國內外保持密切頻繁的聯繫。促進了唐朝和印度、吐蕃國家的經濟、文化、政治的交流。


 

李世民主張

李世民登基後,改國號為“貞觀”。唐太宗在位期間,頒佈了針對唐朝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提高了唐朝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

李世民劇照

從諫如流是唐太宗的主張之一。他親眼見證隋朝的滅亡時因為朝廷的腐敗,為了汲取經驗,唐太宗一直虛懷若谷,勵精圖治,積極聽取朝中大臣們的意見。以大臣魏徵為例,根據書籍記載,魏徵一共諫言200多次,在朝廷之上敢於直説太宗的過失和錯誤。唐太宗對魏徵又愛又恨,愛的是魏徵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多次諫言以提醒自己政事上的過失;恨的是,魏徵在朝廷之上揭露自己的不足,讓唐太宗屢次陷入尷尬之地。正是由於有魏徵、馬周、褚遂良等正直大臣諫言,唐朝才會顯露繁華之貌。

大臣要廉潔奉公,是李世民的又一主張。唐太宗認為,只有政治清明,官員廉潔,社會才會發展,國家才能繁榮。他曾經寫下百字箴言,旨在告誡大臣為官之道,也以此提示自己要做一位勵精圖治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並且倡導朝廷政治的清明。唐太宗曾經派遣房玄齡和李靖等朝中重臣考核各地官員的業績,在全國範圍內巡察,整頓風評。

輕徭薄賦是唐太宗在經濟上的一個主張。因為隋末戰爭的緣故,唐朝人口不到三百户,為了興旺人丁,唐太宗決定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除此之外,唐太宗重視農業的發展,並且減少了農民的賦税,讓百姓能安定生產生活。唐太宗的這一舉措,得到了百姓的支持,調動了百姓們的生產積極性。

李世民性格

每個人都有多面的性格,李世民也不例外,從他的人生經歷可以分析出他的性格特點。

李世民劇照

首先,李世民是一位果敢的人。當初,李淵在隋朝為官,隋煬帝派遣他駐紮太原一帶,為防止突厥的進攻,並且平定四處的戰亂。李淵的意向根本不在於在隋朝為官,他的志向更為遠大。但是,礙於自己兵力不足,遲遲不肯起義,李世民見父親如此猶豫不決,便勸告父親起義,李世民給李淵分析了當下的局勢。李淵認為李世民説的很有道理,隨之在晉陽起兵。在玄武門之變中,也可體現出李世民果斷的性格特點。李建成和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李世民礙於兄弟之情,便沒有和他們計較。李淵召見李世民三兄弟時,李世民知道前去必定危機四伏。事先在玄武門做好了埋伏,等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到,李世民便將倆人亂箭射死。

其次,李世民是一位活潑開朗,有義氣的人。李世民的隊伍中,有很多大將,比如程咬金、羅成等等。他們認為李世民是一位重情重義之人,才會跟隨他征戰四方。

第三,李世民是一位温柔有愛心的君主。以他和長孫皇后的感情為例,長孫皇后先後為他生下三子四女。李世民登基不久,就立了嫡長子李承乾為皇太子,十分愛護長孫皇后所生的孩子。晉陽公主是長孫皇后生的小女兒,晉陽很小的時候,長孫皇后就離世了。李世民親自撫養晉陽公主長大,而晉陽公主也是他唯一一個撫養的孩。晉陽公主早逝後,唐太宗悲痛了很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15 字。

轉載請註明: 李世民與兄弟爭奪皇位的故事 李世民字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