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科舉制度究竟是誰廢除的 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揭秘

揭秘科舉制度究竟是誰廢除的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揭秘!關於科舉制度是誰廢除的這個問題不難。史書上記載:“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下令,一紙詔書廢除了延續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1905年是光緒三十一年間,但是光緒皇帝在位期間,清政府的朝政是慈禧太后把持的,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左右着朝廷決策的走向。所以間接的可以説,科舉制是慈禧太后廢除的。那麼,是什麼原因可以讓頑固不化的老太后頒佈這一指令呢?

慈禧太后圖片

清政府後期,科舉制八股取仕的弊端日益顯現。這個時期因為國門被迫打開,外來民主、平等、自由、博愛等近現代思想衝擊着國民的頭腦。一些博識之人考察國外的國家機構,政府體制,學術民風,得出結論:要想在使得中國富強起來,除了要學習外國的科學技術,還要從根本上摒除國人落後迂腐的思想,這就意味着建立近現代教育提上日程了。教育是一個民族的立根之本,尤其現代化教育可以促進科學技術創新,培養新時期人才。因此在戊戌變法中,康有為提出廢科舉,廢除八股取仕,建立新式學堂、新式學校,受到光緒皇帝大力支持。可惜的是光緒帝沒有實權,維新變法只維持了一百零三天就失敗了,改革的措施也成了泡影。

清政府繼續以科舉制度選拔官吏。但是廢除科舉的呼聲更加迫切。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失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更加激化。這時,慈禧太后被迫實施了清末新政舉措,但是,新政只是慈禧太后為了緩和階級矛盾打出的幌子,並沒有真正運行。也因此使得矛盾激化更加劇烈,廢科舉,停八股,設立新式學堂的呼聲日益高漲。因此,在1905年9月初,迫於朝廷重臣的聯名上書請求,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頒佈昭令廢除科舉,宣告了中國科舉制度的終結。

所以説關於科舉制度是誰廢除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慈禧太后。

科舉制度廢除時間

科舉制度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舞台上盤踞着一千三百多年,最終還是退出了歷史舞台。那麼,科舉制度廢除的時間是哪年呢?

學子趕考圖

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科舉制度廢除時間是1905年,這是歷史可以明確的時間。那麼,為什麼科舉制度是在20世紀初廢除呢?因為科舉制度為國家建設網羅了許多人才,而且存在一千三百多年,卻在這個時期被廢除,橫向縱觀世界歷史比較,科舉制在20世紀初被廢除,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放眼看世界,十七八世紀,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在,再加之資本主義啓蒙思想的傳播,西方眾多國家前後進行暴力革命建立君主立憲制或者資本主義共和制,先進的統治階級促進社會進步。同時改良後的蒸汽機的催化下,許多國家或多或少,或早或遲着都進行了工業革命。這些國家相繼成為了世界霸主。然而縱觀這時候的中國,由於明朝末年倭寇在我國東南沿海橫行霸道,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明朝的安定,間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因此清政府在成立初期就實習了閉關鎖國政策,長期的閉關鎖國導致中國嚴重落後於世界文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再加八股取仕的科舉制度,缺乏思考與創新,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

種種原因導致19世紀40年代,國門被迫打開,清政府腐敗無能,與列強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民族危機日益加重。這時期的有識之士認識到,要想挽救國家,拯救民族,必須要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因此,此時的科舉制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了。並最終在1905年,廢除了在歷史舞台中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

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皇上為選拔官員而設立的一種人才選拔方式,最初設立是在隋朝時期,隋文帝設立進士科開始的,隨着時間的流逝科舉制度也在不斷的發展,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起源階段,第二個階段的發展階段,第三個階段是衰退階段。

科舉制圖片

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是這樣的:科舉制度在隋朝時建立,為了能夠加強皇權的統治,執政者用科舉制度代替了原來的政治制度,並且開設進士科運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員。但是當時的體制並不完善,到了唐朝的時候科舉制度逐漸完善,被分為常科和制科兩種類別,武則天時期還曾經出現過武舉,到了宋朝科舉制度出現改革,這個時期明確了考試時間,建立了防止徇私舞弊的系統,在考試內容上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明朝時期科舉制度進入鼎盛時期,明朝時期科舉考試被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舉辦的時間是每三年一次,會試在鄉試的第二年舉行,第一名的稱呼叫做會元,這一階段的監考官一般由忠臣擔任,通過會試之後貢士要參加殿試,也是最高級別的考試,在這一過程中沒有落榜與不落榜之分,只有名次之分。科舉制發展到清朝的時候弊端越來越凸顯,八股文取士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僵化,最終科舉制度被統治者廢除。


科舉制度對世界的影響

説起科舉制大家一定都不會感到陌生,科舉制是我國在早些年間發明的一種選拔政府官員的考查方式,通過這一種方式當時的中國得到了非常多的優秀的人才,這種制度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説是非常好的,下面説一下科舉制度對世界的影響。

科舉制圖片

歐洲很多國家例如英國和美國,在選舉以及人員的選舉上都採用的是類似科舉制度的一種制度。其實在很多年之前,他們的傳教士來到中國的時候見到了中國的科舉制度那時候中國通過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他們的這種方式令傳教士感到非常的欣喜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拔下班人才的方式,於是把這種方式傳到了自己的國家。科舉制度對世界的影響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所以它的歷史地位是非常高的。

就這樣科舉制的雛形逐漸開始在世界的各個地方開始出現,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他們國家的政治制度在最初的時候其實是由中國的科舉制度演變而來的,其實在很早的時候科舉制度就開始傳播到不同的國家或者是城市,科舉制度對世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作用,作用主要集中在主要是在歐洲的一些國家,科舉制度在由他們國家的傳教士傳到他們的國家之後,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對科舉制進行了一些改造之後,將這一項制度運用到自己的國家之中,就這樣科舉制度在世界範圍內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清代科舉制度分為哪四級

在清代時期科舉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而且還要分為不同的等級,只有一層層的參加考試並獲得好的名次才有機會被任命為官員,據説當時的考試是要分為四個不同的級別的,那麼清代科舉制度分為哪四級呢?

清代科舉考試場景

關於清代科舉制度分為哪四級這個問題歷史上有着十分明確的記載,首先第一級就是參加童試,準備參加這個考試的人被人們稱為是童生,只要是成功過關的人被錄取之後就成為生員,並且還要接受教官的管理和教導,這也就是人們常説的秀才了。其中成績最為突出的人是廩生,其次分別是增生和附生。

在此之後就要參加第二級的考試了,這個考試就是鄉試,一般都是每間隔三年在各地的省城進行,因為這次的考試是在秋天進行的,也被人們稱為是秋闈。秀才和生員們進行鄉試之後,成功通過的則成為舉人,在所有人中考到第一名的則是解元。

另外第三級的考試則是會試了,這是在鄉試結束之後的春季的時候進行的,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是春闈,這次的考試參加的人士只能是舉人,他們在成功通過之後成為貢士,其中考試出現的第一名就是會元。以上的三級考試所考驗的內容一般都是八股文以及詩詞等內容,四書五經佔據着比較重要的部分。而第四級考試則是殿試了,也就是由皇帝主持,貢士們進行殿試考策問,在此之後由皇帝親自點名,只要成功的就成為進士了,而其中一甲的名次分別為狀元、榜眼和探花。

對科舉制度的評價

在中國古代曾經出現過非常多的政治制度,這些制度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非常有利於當時的中國的發展的,其中有一個制度名字叫做科舉制,到現在為止都還是非常受到人們的喜愛的,但是有關於對科舉制度的評價,不一樣的人説法是不一樣的。

科舉制度圖片

有些人可能會説科舉制是中國在很早的時候就有的一種制度,這種選拔賢能的人的方式,對當時的中國來説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當時的中國,在還沒有科舉制度之前朝堂上的職位基本上都是有當時的在朝堂上非常有地位的人向皇上推薦人才或者是直接由自己的孩子接替自己的位置,所以出現了科舉制之後人們對於科舉制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因為他們開始能夠有機會真正和政治有一些接觸了。

對於那些非常有政治想法的人來説,他們可以用一種相對來説比較公平的方式來為國家策劃計謀,展現自己得才能,所以對於老百姓來説,科舉制度是一項非常好的制度,因為他開始讓人們走入到朝堂中去,但是對於科舉制的評價還有一些人是非常反對的,那就是當時的名門貴族,他們的地位因為科舉制收到了動搖,所以他們對科舉制的評價是非常不好的。

而對於現在大多數的人們來説,他們對於科舉制度的評價,實際上都是認為是有利的方面大於不利的方面的,雖然它的根本目的是可以加強皇上的統治,但是很多人對於科舉制度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10 字。

轉載請註明: 揭秘科舉制度究竟是誰廢除的 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揭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