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高校思政課從面對面的課堂教學轉向以網絡技術為依託的線上教學,這對思政課教學帶來一些新挑戰。應對新挑戰,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基礎在教學內容,關鍵在以理服人,貴在改進教法,需要更加註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相統一,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厚植愛國情懷。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在中國人民心中積澱起來的最純樸、最深厚的感情,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頑強拼搏,廣大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日夜奮戰,人民子弟兵聞令而動、敢打硬仗,彰顯出忠誠擔當、恪盡職守的崇高品格,書寫了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新篇章。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需要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注重發揮青年學生主體作用,讓愛國主義精神入腦入心。可將疫情防控中湧現的愛國主義素材融入教學內容,以豐富多樣的載體呈現典型人物,以生動的話語講述感人事蹟,進一步增強青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使之堅定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擔當,自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中。
強化理論引導。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峯,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在增強理論的解釋力、説服力上下功夫,提升青年學生理論素養,強化對青年學生的理論引導,為青年學生增強理論思維夯實基礎,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重要責任。這需要對防疫抗疫一線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蹟進行多角度呈現,充分展示人民羣眾的主體性與歷史地位、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意義,既重視人物事蹟講述的生動性,又重視思想理論闡述的深刻性,引導青年學生不斷堅定“四個自信”。堅持以科學理論培養人,講好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疫情大考中如何化危為機,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講好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如何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體現社會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講好防疫工作者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如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呈現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方法論;等等。
改進教學方法。青年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但知識結構、思維方式還處於逐漸完善的階段。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從青年學生的思想實際入手,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多運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活躍教學氣氛,讓青年學生積極參與思政課教學,以優質的內容吸引人、以鮮活的形式打動人。引導青年學生參與現實問題討論。有表達、有辯論,就能更好激發他們深入思考理論問題的興趣和潛能。面對這場疫情,廣大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贏得了黨和人民高度讚譽。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可結合抗疫鬥爭一線青年的先進事蹟和精彩表現,讓青年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採取互動式、啓發式、交流式等教學方法,既講道理又講情懷,既講現實又講事實,字字講到最“渴”處、句句暖到心坎上,增強青年學生獲得感,鼓勵他們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