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宋朝第二任君王宋太宗生平資料簡介 宋太宗強幸小周後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經典

宋太宗簡介

宋太宗是宋朝的第二代君主,他在宋太祖去世之後成為皇帝,在他登上皇帝的位置後,很快就讓吳越王和陳洪進等人歸附宋朝,在位期間曾經親自上陣征討太原地區,讓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開始恢復為整體的局勢。關於這個人物的信息在宋太宗簡介中有着相關的介紹,那麼宋太宗簡介中是如何介紹這個人物的呢?

宋太宗圖片

宋太宗簡介中介紹到他出生在939年的時候,本來的名字是趙匡義,但是為了避諱宋太祖的名諱所以才將名字改為了趙光義,在繼承皇位之後又改名為趙炅。在他登上皇位之後將年號改成了太平興國,表示自己一定會創造出新的事業,之後讓他的弟弟趙廷美擔任中書令,同時將他封為了齊王,並讓許多兄弟的子女都得到了皇子皇女的待遇。趙光義也非常注重培植自己的親信力量,他的幕府中人大多都進入了朝廷擔任官職。

另外宋太宗簡介中還介紹到趙光義在皇位穩定了之後,還曾經想要讓宋朝統一天下,在他不斷的施加政治壓力之下,從前出現割據局面的福建和兩浙都逐漸歸順於朝廷。在979年他先是派大臣圍攻太原地區,之後又自己親自征戰,將北漢擊敗之後,終於讓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恢復統一。

之後他又繼續北伐,準備攻下燕京地區,但是趙光義卻在戰場上受傷,最終倉皇退兵。而他準備收回燕雲十六州的計劃也隨之破滅,或許正是因為他一直想要用戰爭解決問題,所以宋太宗在位期間重武輕文問題十分的嚴重。最終他在997年離開了人世。

宋太宗強幸小周後

小周後周嘉敏,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第二任皇后。第一任皇后是周娥皇,世人稱其為大周后,所以稱周嘉敏為小周後。大周后去世四年後,李煜正式冊封小周後,此時她才18歲,充滿着青春的活力,美麗賢淑,李煜對她的寵愛遠遠超過了大周后,然而好景不長,這段幸福快樂的日子終究短暫。

《熙陵幸小周後圖》

正當他們沉迷於紙醉金迷的生活時,宋朝的鐵騎踏破了南唐的國門,儘管李煜一直小心伺候這位霸主,可是依然難逃被吞併的厄運。李煜被俘押送汴梁,小周後也在其中。宋太祖趙匡胤並沒有殺死他們,為了顯示自己開明拉攏人心,封李煜為“違命侯”,小周後為鄭國夫人,兩夫妻就留在了汴梁,名義上的冊封,實際上是軟禁。

宋太祖死後,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趙光義好色,他早已垂涎小周後的美色久已,於是常常下旨讓小周後入宮覲見,藉機實施強暴。看到愛妻被凌辱,李煜什麼都幹不了,身為亡國之君,他所能做的只有苟且偷生。

更加令人髮指的時,趙光義強幸小周後除外,還把畫師召來,當眾強幸小周後,命畫師現場作畫,將整個過程描畫下來,後人稱此畫為《熙陵幸小周後圖》。因為宋太宗死後葬在永熙陵,故稱“熙陵”。對於小周後來説甚為屈辱,每次從宮中回去之後都又哭又罵,李煜也只能以淚洗面,不久之後長期鬱鬱寡歡的李煜死於汴梁,有記載稱他是被宋太宗賜毒藥死的,死的時候42歲,不久,小周後也死了,時年28歲,結束了她屈辱的一生。


趙光義為什麼要幹掉趙匡胤

在北宋的歷史上,關於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突然暴死一直是千百年來人們討論的焦點話題。而其中很多人的看法都是趙匡胤的突然死亡並不是一場意外,而是他的弟弟趙光義的精心策劃和準備,目的就是奪取趙匡胤的皇位,自立為帝。如果我們仔細查看一下趙匡胤死亡的整個過程和趙光義這個人,確實他的嫌疑是最大的,因為他同時滿足了殺害趙匡胤的動機和時間兩個條件。

趙光義(左)劇照

趙光義雖然被趙匡胤封為了晉王,但是他並不滿足只是當一個王侯,他要成為掌控全天下的人。那麼他怎樣才能當上皇帝呢?按照千百年來的規矩,皇帝的位子是傳給自己的子嗣的,從來沒有傳給過自己的弟弟。那麼他就不能等到趙匡胤死後再傳位給他了,他必須要尋找一個機會殺掉趙匡胤,然後自己才能有當上皇帝的可能。這個機會最終還是來了。

來看一下史書中記載的趙匡胤死亡的過程。那是在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10月19日,當天晚上,趙匡胤突然把弟弟趙光義召入了宮中,不為別的,只是想和他喝個酒。事情在這裏還並沒有什麼異象,兄弟之間喝個酒,聊聊天,拉一下家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過隨後的事情就不正常了,當晚趙光義並沒有離開皇宮而是留宿在了宮中。這裏就有點不合規矩了,按理來説趙光義是不能在宮中留宿的,他的留宿是破壞規矩的行為。不過之後發生的事情更人感到不可思議了,在兩人喝酒之後的隔日清晨,當時只有五十歲的趙匡因突然就駕崩了,而且之前沒有任何徵兆。而在趙匡胤死後的第二天,趙光義就繼承了皇位。

從上面種種跡象來説,趙光義確實是殺害趙匡胤的第一嫌疑人。因為趙匡胤一死,受益最大的一定是他自己,再加上趙匡胤死前和趙光義的“親密舉動”,他有理由更有機會殺死趙匡胤。不過我們不能就僅僅憑藉猜測斷定趙光義一定是兇手,我們還需要更加強有力的史料來佐證這個觀點。

趙光義怎麼死的

宋太宗趙光義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在歷史上做出過突出功績的皇帝。他繼承了他的二哥宋太祖的遺志,積極拓展疆土,曾經逼迫吳越王錢俶割讓了漳、泉二州,之後又御駕親征消滅了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時期,基本統一了整個南方。此外,在處理朝政上,他進一步加強了中央的權力,並延續了宋太祖重文輕武的政策,使得北宋經濟發展很快,社會穩定和諧。而關於他的結局,也有一段令人感到哀嘆的故事。

趙光義劇照

説起趙光義的死亡,就要説道一個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次作戰——高梁河之戰了。這是在太平興國四年即979年,宋軍為了奪回幽州即現今的北京而在高梁河即現在的北京西直門外和遼軍展開的一次激戰。趙光義對於收復燕雲十六州一直懷着極大的熱情和信念,不僅因為燕雲十六州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奪回這塊地區可以大大加強北宋對於遼國的防禦。

也是因為這是在五代時期後晉政權的建立者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原本是就是屬於他們的東西。於是趙光義沒有經過策劃和準備就攻打遼國,意圖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奪回幽州。當時遼國的皇帝耶律賢得知幽州被困的消息之後,立即派遣精鋭軍隊增援。在遼軍的反擊下,宋軍三面受敵,全線潰敗,一共死了差不多萬餘人,趙光義雖然僥倖逃脱,但是大腿上卻中了二箭。此後便留下了病患,幾乎每年要復發。

在996年秋天的時候,箭傷又一次復發,趙光義知道自己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於是便在交待完後事之後,於997年3月病逝,享年五十八歲。看到這裏,我們不禁要嘆惜:如果他能在發動戰爭之前做精心的準備和謀劃,或許事情就會有所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