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始祖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圖片賞析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道教始祖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這句話的意思是説,越是實在的話越不好聽,然而好聽的話卻不實在。

老子像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人的本性就是愛聽好話,所以我們要明辨是非。

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六十四章)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説一顆很是粗大的樹木,是從一顆小樹苗長起來的;九層高的樓台也是從地基開始累起來的;很遠的路程,也是從我們腳下的第一步開始的。

荀子曾經説過,“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他的學生李斯也説,“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雖然它們的語句和寫這句話的人相同,但這句話內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是同樣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

3、“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第二十二章)

這句話的意思是説不自誇,才能顯的明瞭;不自以為是,才能彰顯自我;不自我誇耀,才能見功底;不自我矜恃,才能長久。

老子對這一點很是重視,所以他在另外一個地方又用肯定的語氣説了一遍:“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第二十四章)很明顯我們知道,這些名言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怎樣才能面對自我?什麼才能被稱做是果敢堅定?什麼時候才叫做剛愎自用?這些都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圖片賞析

老子,本名為李耳,後人尊其為老子。曾有傳言説老子自打出生起便是鶴髮白眉,不過這也只是傳言,老子年輕時到底是不是真的鶴髮白眉我們現在也是不得而知。

老子像

然而老子年老時的畫像倒是有過幾幅,而看向古畫已經年老的老子,我們發現:

老子的頭型偏圓,一頭鶴髮較為稀疏,耳朵稍顯肥厚;自然,這既然是老子年老時的畫像,定是少不了獨屬於老人的皺紋。不過我國古時的畫像一向是注重意境,而不似西方那般的重形體;所以想來現如今的老子畫像與老子的本人也是有一定的偏差的。子,自古以來便是我們對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稱;雖然被稱為子的人有無數,但是經過歷時的洪流與時間的洗禮,能被後人記住,並且敬重有加的子,實在是寥寥無幾。而老子,確是其中的一個。

老子以他被後世廣為讚揚的道家思想創始人的身份而被後人牢牢銘記在心,他的思想更是被後人加以推廣。然而也有另一種説法,老子其實並不是道家的創始人,老子亦為老萊子。可無論如何,無論老子到底是不是道家的創始人,我們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老子的思想為我們後人帶來的益處,他所提出來的人與自然的關係而引起的我們的深思,與他所著的《道德經》其不可估量的文學價值。

所以無論老子到底是不是道家的創始者,他亦然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孔子拜見老子的故事是什麼樣的

人的思想是難以琢磨的,孔子一心想向老子學習,於是便帶着自己的幾個弟子從魯國拜見老子,向老子請教學問。他們等了好幾天,終於等到了孔子,所以孔子一見到老子,就暢談自己的理想,談論古今,並希望得到老子的指教。

孔子雕塑

可是孔子沒想到,老子不留情的否定了他。老子説一個人需要不是古聖賢,而是知道如何知進退。在自己雄心勃勃的時候,懂得退讓;在自己鋒芒畢露的時候,懂得隱藏自己。老子告訴孔子,這個世界是比自己的額頭還要堅硬的,不要盲目亂撞,知道自己的分寸。懂得勇敢,也懂得退讓,也要懂得害怕,不懂得害怕的人是危險的。

學會直立行走,也要懂得拐彎。知道什麼是堅持,也要學會什麼事靈活。一個人需要雄心,也需要當頭一棒。懂得居安思危。就像人生路途中的溪流一樣,能柔軟能堅硬,既能穿過狹小的山谷,也能掀起狂風暴雨。也能在疾風暴雨中摧毀一切;就像隨心所欲的風一樣,能温柔的從指縫中溜走,也能在平靜的掀起一場颶風。就像陰晴不定的雨一樣,能無私的滋潤大地,也能使大地上氾濫成災。所以看似柔軟的東西有時候最堅硬,而往往看似堅硬的東西,最是脆弱。就像人的生命,看似柔弱,其實最堅強。

老子也教會孔子,要戒掉自身的傲氣,其實就是告訴孔子,性格也是一種智慧。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怎麼死的

關於老子怎麼死的這一問題一直眾説紛紜,有人説老死,也有人説是羽化成仙。老子作為道家思想的奠基人,道教前身的創始者,自然會讓人帶上神秘色彩。然而羽化成仙的説法實在有些荒謬。對於老子的死亡文獻有記載的。《弘明集》中記載:老子生於賴鄉,死就槐裏。此外還有老子墓一直留存今日,老子墓位於陝西省周至縣樓觀台的大陵山。

老子像

史料記載老子享年84歲,在平均年齡只有五六十歲的古代,老子可謂是當之無愧的長壽,普通人很難超過這樣的年齡。

相傳老子死的時候,鄉親鄰里都來弔唁,他們哭的非常傷心,就像是自己的親人死去一樣。而老子的好友秦佚來弔唁時不跪拜只是鞠躬示意,哭了三聲就停止了。有人就問他:“你和老子是真正的摯友嗎?他死了為何你一點也不傷心這樣合理嗎?”他説:“我與他自然是多年好友,老子出生是從沒有到有,死去是從有到沒有,都是順應世間變化的。那些在出身的時候就感到欣喜,死去的時候悲傷都是違背世間常理的。我是老子的摯友,當他順應規律死去時,所以能夠用理性的態度看待他的生死,所以不是如此的悲傷。”人們聽到他這樣説都説:“你是老子真正的好朋友啊。”

這個典故一直流傳至今,先不論這一故事的真實性。老子之死至今也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告訴世人老子死去的詳細歷史,所以老子究竟是如何死的在人們心中仍然有很多謎題。

道教始祖老子銅像有什麼含義

老子是傳統道教的創始人,他所著寫的道德經是後世研究道家學説的經典,他的思想光輝一直綿延後世,流芳千古。為了突出老子這位智者的道的思想,彰顯他對宇宙萬物來源的思考,老子像的材質以青銅為主,整體造型以厚重不失莊嚴,威嚴不失大氣,又不失仙風道骨。

老子銅像

老子的頭部,充分展現了一個智者應有的面部姿態。面部飽滿,頭部高高的隆起,白白的眉毛温順的垂着,眼神鋭利,朝着遠方看着,面部慈祥,給人一種無形的敬畏感,這是對知識、對思想的熱情和敬重。他的頭像束髮戴冠讓人產生一種莊嚴感,飄散的散發,就像老子的思想一樣,飄散在天地間,惠及後人。身上穿着傳統道家的素淨道袍,裏面則穿着周的史官官服,寓意他曾夢想在周完成理想以及他的社會地位,但卻最終在道家的精神世界裏幡然頓悟,脱離於紅塵中的爾虞我詐;抑或是想用道教來淨化滿是銅臭味的官吏的腐朽之氣。老子手上則持着他的著作道德經,他的左小指指着天空,高高的,直直的,寓意天法、自然心平體正。

從遠處來看,老子頭像整體線條感流暢,總的呈現出一種飄逸感,身形飄逸瀟灑,仙氣林林。他的身側分別不同的飾物,道袍身上着八卦卦象,層次清晰,線條明朗,從道袍邊從上往下慢慢延伸,寓意着道家思想的幽遠深邃、無限延伸。

道教始祖老子故里在哪裏

老子故里在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的名是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欽賜。鹿邑是道教鼻祖李耳的出生地。隱山遺址、太清宮被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子故里

鹿邑是元朝至元二年,改名鹿邑縣,縣名一直沿用到今天。春秋時期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宋朝初期的著名學者、道家的修士陳摶,都出生在這裏。

根據記載,太清宮開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名字為“老子廟”。從此以後,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典籍中均有皇帝親自或派大臣拜謁的記錄。

唐朝帝王,視老子廟為家廟。唐高祖李淵,把老子廟建造的好像是帝者居住的地方。高宗李治,來到老君廟,加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創建紫極宮。武后武則天,擴建了李母廟,後為洞霄宮,也就是俗稱的後宮。唐玄宗李隆基曾經兩次親臨老子廟,並親自為《道德經》作批註,親筆書寫全文並立《道德經注》碑一個。天寶二年,李隆基下旨改紫極宮為太清宮。

宋朝皇帝愛好向道,宋真宗趙恆親自率領大臣朝拜太清宮,加封老子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樹立大宋重修太清宮之碑、先天太后之贊碑、會真橋記等碑刻。

老君台,在鹿邑縣城東北一角。是我國現存比較有名的老君台之一,另一處在老子最後修行地,河北沙河渡口村,老君台是為了紀念老子修建的,它的歷史非常悠久,意義非凡。

傳説中老子修道而成仙,就是在這裏飛昇,也稱“昇仙台”或“拜仙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82 字。

轉載請註明: 道教始祖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圖片賞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