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新政的中心內容是什麼,慶曆新政中心是什麼?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因為元昊前來求和,雙方的矛盾有所緩和,北宋朝廷於是有精力開始對內改革。於是宋仁宗任命范仲淹、富弼等改革派開始着手改革,范仲淹提出十項改革措施,稱為條陳十事,這構成了慶曆新政的中心內容。
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的中心內容便是范仲淹提出的條陳十事,具體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澄清吏治,包括明黜涉、抑僥倖、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這些措施主要是針對當時社會上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和冗員現象提出的。二是富國強兵,具體內容包括厚農桑、減徭役、修武備。這主要是針對北宋積貧積弱和冗兵現象提出的。三是厲行法制,這是針對當時朝廷政令朝令夕改,威信不高的情況提出的。
范仲淹提出的條陳十事便是慶曆新政的中心內容,可以看出,這十項改革措施針對性非常強,可以説是針砭時弊、切中要害,非常具有可行性,可以説就是完全針對北宋社會的弊端和矛盾提出的,而且在改革初期,范仲淹等人也是切實貫徹執行的,因此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時間朝廷風氣為之改變,一派政治清明,欣欣尚榮的局面,受到百姓的歡迎。但是這十項措施並不完全實施,所遇到的阻礙非常巨大,雖然只是封建體制的自我改良,但是由於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最終還是失敗了。不過隨後一場更大的改革即將來臨,這就是王安石變法。
慶曆新政的背景
慶曆新政的背景是相當複雜的,北宋宋仁宗慶曆年間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在表面上一片太平盛世下其實藴藏着巨大的危機,而且這樣的危機已經威脅到北宋政權的統治根基,概括起來這些危機總體來説一是積貧積弱,二是內憂外患。正因為如此,以范仲淹、歐陽修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歷史上稱為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的主導者宋仁宗
慶曆新政的背景之一就是積貧積弱,這是導致北宋中期社會危機重重的根本原因。北宋開國之初,吸取了唐末五代滅亡的教訓,用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地方節度使的兵權,避免對中央政府產生威脅。但代價就是政府允許這些開國功臣的子孫以恩蔭的方式入朝為官,進入北宋中期的慶曆年間,這種恩蔭做官的人數越來越多,不僅導致正常科舉的官員沒有職位安排,而且導致大量的冗官,造成中央財政的極大困難。
慶曆新政的背景之二就是內憂外患,北宋社會的土地兼併現象很嚴重,而政府又不加以抑制,導致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普通老百姓的負擔很重,失去生活保障,因此各地不斷爆發農民起義,政府只好疲於應付。而且當時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西夏、遼國不斷對北宋構成威脅,而北宋的幾場對外作戰都以失敗告終,最後都以貢獻大量歲幣了結,這就造成冗費現象。為了應對這樣的危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了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是1038年党項人元昊建立西夏,要求北宋承認西夏的合法地位,至此北宋與西夏的關係徹底破裂,民族關係驟然緊張。雙方先後發生了三川口之戰和好水川之戰,但都以北宋的失敗告終。經歷了兩次打敗,北宋元氣大傷,而已經與北宋簽訂《澶淵之盟》的遼國此時也來趁火打劫,威脅北宋。北宋王朝疲於應付,只好向遼輸送了大量的歲幣,才解決此事。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好水川之戰
與西夏的兩次戰役失敗是慶曆新政的導火線,之後產生了一系列對北宋不利的連鎖反應,徹底激化了原本隱藏在太平盛世表面下的社會危機,一是積貧積弱,北宋建立以來就存在的積貧積弱現象日益加劇,社會貧富加劇,冗兵冗費冗員現象突出,財政入不敷出。二是內外交困,北宋慶曆年間的民族矛盾日益加劇,而國內的土地兼併現象也十分突出,廣大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税負很重,由此各地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而朝政只能派兵鎮壓,但效果不佳。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在於北宋與西夏作戰的慘敗,這直接衝擊了原本如一潭死水的朝局,以范仲淹、歐陽修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憂心忡忡,不斷上書要求改革,而面對慘淡的社會局面,宋仁宗也不得不面臨現實,於是啓用范仲淹等一批改革派着手製定各項改革措施,這些措施歷史上統稱為慶曆新政,由此慶曆新政的序幕才正式拉開。
慶曆新政反對派
慶曆新政是宋朝的一次偉大變革,這場改革試圖使國家的經濟水平有所改善,而這場改革停止也是因為有很多的反對派,那麼慶曆新政反對派是哪些呢?
宋仁宗像
慶曆新政限制了一些大地主、大官僚以及一些官員的利益,所以説慶曆新政反面派便是這些利益受阻的地主、官僚。也因為這些反對派導致了慶曆新政最終的失敗。
改革之前,不管收成好不好都是地主斂財,但是這場改革之後卻是政府為人民提供好處,這樣就危害了地主,改革之後土地的收費方式也得到了變化,按照人口和土地的多少來收税,大地主個人土地多,所以説交的税就多,打擊了地主的經濟水平,使他們的經濟更加緊張,現在買賣各種商品也是由朝廷負責,避免大地主們在其中哄抬物價,賣不完的商品也有朝廷以至儲存起來,避免和以前一樣在來年大地主們一起發放出來牟取暴利,一系列的改革都危害了,大富商大地主和一些為官人的利益,總而言之,反對者肯定利益受到了一定打擊的人,有這些大地主們的反對,宋仁宗不得不停止這場新政,因為其中很多人都是官員,和朝廷是密不可分的,官員的利益危害到了朝廷的利益,宋仁宗害怕這些反對派作出有害於朝廷的舉動,所以便立刻停止了這場運動。總而言之,慶曆新政所謂的反對派就是那些大地主大官僚,以及朝廷的重要官員們。
慶曆新政和熙寧變法
要説慶曆新政和熙寧變法,主要用從它們不同的方面説,因為慶曆新政和熙寧變法相差很多。
王安石雕像
慶曆新政主要是為老百姓謀福利,並去解決老百姓一系列的經濟問題,根本出發點是為了保障老百姓權利,並且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和一些重要官員的經濟條件。但是熙寧變法與慶曆新政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一個是從改革國家的官職制度來改變生活狀態,但另外一個是直接頒佈法令,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條件。一個是從側面,而另一個直接且明確的條例。熙寧變法其中的元豐改制主要是改善當時官職制度,通過改進朝廷內部的官職制度來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和經濟水平,並不是直接去用相對應的新政去改變當時農民的生活狀態。可以説慶曆新政是熙寧變法的前提,因為王安石思想發展轉變,從而發起了熙寧變法。慶曆新政和熙寧變法的相同點就是它們兩個變法都是失敗的,但是失敗的原因卻是不同的。慶曆新政失敗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很多反對派的反對,是因為削弱了大地主大官僚的經濟水平,正好大地主和一些朝廷部分官員的利益和朝廷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這樣一來,宋仁宗不得不停止了這一場改革。但是王安石變法也就是熙寧變法失敗的原因是因為超之過急,並且它本身都不知道當時的國情,而且並沒有信心去實行這場變法。這也是熙寧變法和慶曆新政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