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對張衡的評價如何 著名天文學張衡圖片介紹
社會各界對張衡的評價如何
張衡是一個多才多藝,舉世罕見的天才,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巨匠、文學家、發明家,史學家,畫家。在天文學、地震學、地理學、氣象學、機械學、數學、文學、藝術等領域皆造詣頗豐。
張衡塑像
張衡一生髮現了兩千五百餘顆恆星,他的身份頗多:渾天儀,地動儀的發明者、指南車的製造者……他深受後人喜愛,郭沫若稱讚他“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翦伯贊在《中國史綱要》中把張衡稱作“反讖緯的思想家”, ”高似孫在《緯略》中評價“張衡、馬忠號‘木聖’”。除此之外,張衡還被外國人稱為“東方的亞里士多德”,足以證明人們對於張衡的欣賞與崇拜。
《後漢書》專門為張衡立傳,説張衡“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稱讚了張衡的品德高尚。張衡的朋友崔瑗曾稱讚張衡 “道德漫流,文章雲浮。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瑰辭麗説,奇技偉藝,磊落炳煥,與神合契”,范曄寫張衡學識淵博,“少善屬文”“通五經,貫六藝”。
張衡雖有官才,卻無官欲,品行高尚,對貪官污吏絕不心慈手軟。他的政治眼光敏鋭,政治頭腦清醒,政治手腕高明,懂得如何獨善其身。腳踏實地,不為名利,洞察社會百態,其為人處世,皆有自己的一套作風。
如此品行端正、潔身自好之人,後人想不喜愛都難吧。
張衡博物館的地理位置詳情
張衡博物館,建於八十年代末,佔地16000多平方米。位於我國河南省南陽市北郊卧龍區石橋鎮小石橋村西北隅,由張衡墓園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是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也是我國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張衡博物館圖
張衡博物館為公益性免費參觀建築,開放時間為每週的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週一閉館),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館內珍藏一千餘件文物,著名景點有漢闕、山門、門房、拜殿、角樓、石像生、渾天儀、地動儀雕塑等,為了讓遊客更好更深入的瞭解張衡,其內還有《張衡生平成就展》。詳細介紹了“南陽五聖之一”張衡生平,傳説他生於此地葬於此地,為人“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捨晝夜”,也因此成為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他的諸多發明中,渾天儀和地動儀最為有名。數千年來無數科學工作者為其痴迷,雖然後來佚失,但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展開了復原工作,終於在五十年代製作成功。
為紀念張衡,國家批准建設張衡博物館。在張衡墓前,還留有著名學者郭沫若的碑文。郭沫若稱讚張衡説:“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每年張衡博物館都會開展張衡誕辰紀念系列活動,往來遊客絡繹不絕。
著名天文學張衡圖片介紹
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他為我國天文、地震等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網絡上我們最常見的那張張衡圖片是我國著名畫家蔣兆和所做。
張衡畫像
蔣兆和是我國現當代著名的美術教育家,歷任國立中央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他所畫的張衡面容清癯,美髯飄飄,似乎有一陣暖風飄過。雖然張衡已經是千百年前的人物,但經過這樣一幅畫,我們彷彿與張衡促膝而坐,娓娓而談。
張衡從小就喜歡觀察星星,特別喜歡聽北斗七星和月亮的故事,總是纏着奶奶給他講。他邊聽奶奶講故事,邊時不時地問奶奶:“天上為什麼那麼多星星?它們為什麼沒有掉下來?”
奶奶對於孫子的問題,顯得無可奈何,因為奶奶也回答不出來,只能摸着孫子的頭説你以後多看書學習就能知道了。這讓小張衡產生了自己尋找答案的想法。小張衡急切地想要讀書,他希望能在書中發探索浩瀚夜空中無窮的寶藏。
十歲那年,小張衡終於有機會去書館讀書了,他知道讀書對他來説非常不容易,因此學習他十分認真努力。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本書,名字叫《鶚冠子》,書中按北斗星定季節的四句話:“斗柄指着東方時是春天;斗柄指着南方時是夏天;斗柄指着西方時是秋天;斗柄指着北方時是冬天。”,這給了他很大的啓發,他開始思考,它們的運行各有怎樣的規律呢?
從此,他常常在夜裏觀察星空,記錄不同節氣北斗星的變化,年復一年,他終於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北斗星總是圍繞着一箇中心轉,一年轉一圈。
由於張衡勤奮好學,喜歡讀書,對不懂的問題敢於打破砂鍋問到底。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衡的知識也變得越來越豐富,終於成為了一代偉大的科學家。
張衡發明的渾天儀介紹
渾天儀是由中國東漢著名天文學家張衡所創制改進而成的,是古代用來演示天體運行的儀表。我國現存最早的渾天儀在明朝製造完成,現陳放在南京市紫金山天文台。
渾天儀雕塑
渾天儀是依據我國古代一個很重要的理論“渾天説”而製造,它是反映“渾天説”的一種儀器。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其實早在公元前4世紀,周朝就有人制造出了渾天儀,南北朝時期,太史令錢樂之也鑄造過一座渾天銅儀,宋朝以後的梁代基於種種原因也製造過渾天儀。那時的渾天儀相當於形象化的星圖,但是其功能與作用顯然都是強於星圖,而且從製作上來講也比星圖困難。但是當時的技術使得渾天儀的不夠準確。
張衡發展和完善了古代的天文學説:渾天説,並且更加勤奮的專研於天文。最終,元初四年,他在前人的基礎上製造並改進出了前無古人的銅鑄渾天儀,最外層周長長達一丈四尺六寸,並增加了二十四節氣等等天象。
張衡製造的渾天儀的偉大之處在於,渾天儀上有兩個漏壺,滴水可以推動圓圈按着刻度慢慢轉動,可以比較精確地呈現出各種天文現象,所以當人們從室內觀測渾天儀呈現的現象是,驚人地發現竟然與外面觀測到的一致。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夠比較準確地觀測天體的渾天儀。
國際天文學界已經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以便紀念張衡的傑出貢獻。 渾天儀的發明讓中國科技史又劃下了光輝的一筆。張衡的偉大貢獻讓人敬佩。
張衡小行星是什麼樣子的
張衡小行星,又稱小行星1802,1964TW1,位於太陽系,屬於小行星帶。於1964年被人們發現,為了紀念中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天文學家以及文學家張衡為古代科學特別是天文方面做出的偉大貢獻,聯合國天文組織特將此小行星命名為張衡小行星。
張衡畫像
張衡小行星是由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第一顆以中國人名命名的小行星,對我國的天文學領域有着重要的意義。按照國際慣例,發現小行星者有權命名該小行星。
在中國,命名最多名字的,是那些在古代和現代為我國科學做出偉大貢獻的科學家,例如袁隆平星、祖沖之星。張衡小行星也屬於這其中。其實小行星是不能隨便命名的。首先你得有十分專業的天文學知識以及十分強大的設備,來保證真正發現新的行星。然後你要會正確的選擇觀測地址,比如在霧霾嚴重的工業區,就別指望能發現了。再次,你要有着專業的觀測技能,大口徑望眼鏡和頂級單反,會攝影。然後還得有耐性,像張衡那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觀測天體,最後運氣好的話,你會碰巧觀測的一顆小行星。
但是先別急着高興,國際小行星中心必須先確認你觀測到的小行星是否已經被別人發現了。萬幸,終於確認你是第一個發現的,還不夠,這時候這顆星只是獲得了“暫時編號”,要在4次迴歸中觀測到該小行星,並且得到精確的運行軌道,才可以得到永久編號。最後你才能命名。我們尊敬張衡,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希望張衡的偉大功績能夠在天上永遠激勵着我們前進。
關於張衡的電影有哪些
中國電影張衡,198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上映,主演許還山。電影體現了張衡才華橫溢卻淡薄名利不重仕途,一心熱愛科學執着鑽研的偉大精神。
張衡電影劇照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偉大天文學家,博學多才,刻苦鑽研,為我國天文,地震,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幼年家道衰落,因此接觸民間真實困苦,給他堅持為民造福追求科學的思想帶來了積極影響。
電影主要講述張衡寫了著名的《二京賦》,名滿京華,受到昭官,卻不為名利,不重仕途,不迷女色,一心追求科學真理,與好友一路尋師訪友,無奈封建矇昧,人心歹毒,被捲入階級權利鬥爭之中,卻仍然執着鑽研追求科學,守護真理,為減少百姓受地震災害,製造預防地震的地動儀的故事。
電影未婚妻蘭竹被逼婚上吊而死,摯友崔瑗自願代替張衡下了牢獄,工匠車羽被當妖人祭神,張衡被革職離京,太史令桓震熱愛科學的老人出生相助,通過這些烘托張衡所付出和堅持的種種不易,着重刻畫張衡追求科學的執着鑽研精神。
服裝器物非常精緻,古典韻味十足,考據嚴謹,劇本細節處理,有戲劇張力,傳統的君子小人之爭也拍得引人入勝。雖然愛情線比較粗糙,拍攝時代感強,內容設計略有不足,但電影主旨體現的對科學對正義的追求很觸動人心。
張衡是一部很值得看的電影,比起當代各種浮誇虛空沒有靈魂的電影,這恰是一劑正氣十足的精神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