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詩為什麼獨樹一幟 李商隱簡介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李商隱的詩
李商隱是唐朝少有的對於詩的意藴美好有着極度追求的詩人,他擅長詩的創作,此外在駢文上的文學造詣也十分突出。他的詩構思獨特新穎,風格別緻綺麗,尤其是無題詩以及情詩的寫作上,更是纏綿曲折、婉轉動人,傳頌至今。不過他的有些詩文略顯得過於晦澀難解,因此有人感嘆李商隱的詩這麼美,只可惜沒有註解難懂其情思。
李商隱 畫像
李商隱的詩歌傳世的有六百餘首,作為一個有着明顯政治傾向以及抱負的積極分子,他的詩中直接觸及政治題材的佔了很大的比例,詠史詩具有極高的成就,既不是無病呻吟,也並非託古懷今,而是借歷史經驗來批議當下世事與統治者,將古今二者巧妙結合,創造了一種政治詩的特殊形式,加強了詠史詩的藝術感。
他的愛情詩在中華古典詩中佔有獨特的一席之地,而無題詩又是李商隱本人別具一格的創新,主要以男女情思為主題,很大一部分表達的是對妻子的深情,意境美好,感情婉轉,辭藻華麗,節奏有致,讀起來意味深長,觸動人心。其中最突出的特色,要數他詩文中的朦朧感,讀起來迷離卻動人,得以傳誦。
李商隱的詩歌能夠在當時詩人輩出的年代獨樹一幟,主要是因為其心思敏感,用情至深,開啓了詩文創作的新風格與新藝術層面。其中他詩歌成就的最高峯要數近體詩,七言律絕尤為最佳,是繼杜甫之後,唐七律史上的第二座豐碑。
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也叫李義山,號樊南生,晚唐年間著名的詩人,原籍是河南沁陽,後來祖父一輩遷至河南鄭州地區。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與温庭筠併為“温李”,是晚唐時期甚至整個唐朝中為數不多的執意追崇詩意境美的一位詩人。
李商隱 畫像
李商隱出生時,家父為獲嘉縣官,後來父親去世他便隨母親回到家鄉,生活十分艱難。李商隱作為家中長子,便為人抄些經書補貼家用,曾追隨堂叔學習,十六時已有一手好書法和好文筆。829年,李商隱結識了白居易等前輩,且受到令狐楚的賞識與教授,因此在這幾年間李商隱勤奮好學、積極應試,結果屢考屢敗,寫作上由散轉駢。後來李商隱在王屋山學道幾年,對他的一生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後李商隱開啓了他艱難的應試之路,837年,李商隱中進士入官,其思想觀念屬儒,胸懷大志,但由於屢屢失敗懷才不遇後因此詩歌逐漸表現出不滿,對於黑暗政治的批判深刻有力。後來李商隱因為婚姻而陷入了牛李黨派之爭,被批為背叛去世的恩師令狐楚,在官場上備受屈辱遂辭職。
後來李商隱回到秘書省任職,遭遇母親去世於是回家守喪,這是李商隱政治生涯中的致命一擊,後來岳父去世,李商隱的境況更加困難,於是儘量調整心態,減淡政治興致。後來守喪結束,李商隱重回秘書省,在權力爭奪中被排擠壓制,他一心從政卻不得不接受仕途已到末路。
851年,李商隱妻子去世,二人雖聚少離多,但夫妻感情很好。後來李商隱被邀請到一個待遇不錯的推官上任職兩三年,辭官回鄉閒居。
李商隱一生由於岳父與恩師的關係,在牛李之爭的夾縫中難以生存,備受壓制官場失意,鬱郁不得志,大致於858年病逝鄭州。
錦瑟李商隱
《錦瑟》是李商隱代表名篇之一,雖然李商隱之詩不乏借物言情,但是這首雖然名為“錦瑟”卻並非詠物之意,只不過是按照慣例將詩歌的前兩個字作為題目。李商隱的詩向來晦澀難懂,而此詩又是李商隱的詩中最難解讀的一首,詩家向來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感嘆。
錦瑟 李商隱
詩人在這首詩中,回憶了自己當年的青春歲月,感慨自己所經歷的不幸,寄託了悲愁、憤恨之情,並且大量採用了莊生夢蝶、滄海珠淚等歷史典故,運用比興、聯想等手法,將聽到的聲音轉化為視覺感受,將分割的碎片意象組合成朦朧的意境,藉助能見能感的形象以傳遞詩人心中真誠、強烈卻又幽怨、曲折的情義。全詩辭藻華美,含蓄深沉,意味深遠,感人至深。
詩文大意:華麗美好的錦瑟,為什麼要用五十根琴絃來配?它的每一弦每一柱,都使人無比思念似水一般的年華。莊周在夢中幻化成蝴蝶翩翩,而夢醒時分悵然若失;杜宇將心託於子鵑,魂歸時刻,滿是無限的哀愁。茫茫大海在月色的映襯下,閃耀着如同淚珠般的點點光斑。藍田山上的美玉,因為温暖月色的照耀,升起縷縷的青煙。這般的深情,何必再次追憶呢?就是在當時,也已經足夠令人感懷了。
李商隱的這首詩作於晚年,他在官場沉浮多年,仕途始終失意,中年又喪妻,因此此詩的真正含義向來都是眾説紛紜,或愛國,或思妻,又或是自傷,至今也始終難以分曉。
馬嵬李商隱
《馬嵬》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筆下的一組詠史詩作,共有兩首,一首七絕,一首七律,均以唐玄宗與楊玉環二人為主人公,通過二人之間的故事而抒發情感,全詩飽含了對唐玄宗的深刻批判,其中詩名的“馬嵬”是指楊玉環被賜縊死的地方。
楊玉環 馬嵬
第一首的大致意思為:天下風雲變幻,安祿山發動叛亂造反,逆賊們撼天動地地殺入長安城,而唐玄宗被逼無奈之下將自己最心愛的妃子處死,不久後連自己也隨之鬱鬱而終。難道唐玄宗真的會認同楊玉環有叛國意圖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為何他的玉輅還要如此倉促地逃向馬嵬這個地方呢?
而第二首的大意為:傳説中天下除了九州之外,還有九大州。只可惜想必唐玄宗與楊玉環之間今生緣分已了,而來生是否能再續前緣,尚且沒有人能夠知道。人生的相守與離別,誰會知曉呢?遙想唐玄宗當年,暫且留住在馬嵬,只能聽見衞兵們晚間巡查的打梆聲,再也回不到像宮中那樣安枕高卧等待雞鳴報曉的舒適日子了。當時他們還在皇宮中嘲笑牛郎織女二人一年只能相距一次,誰知如今六軍停兵以逼唐玄宗處死愛妃,兩人已成永絕,連牛郎織女也比不上了。如此想來,堂堂君王也不過如此,連自己心愛的女子都沒能力保護,既然如此,還不如普通人家能與民婦相廝守。
這是一首鮮明的政治諷刺詩,李商隱將矛頭直至唐玄宗,認為他自己沉迷於女色最終導致國家傾覆,而且作為一代君王還不如普通的百姓能夠留住自己心愛的妻子。
蟬 李商隱
詠蟬有三絕,其中之一李商隱的《蟬》是詩人託物言情的一首五律,這首詩起初通過描述蟬的境況,中間轉而跳躍到對於自身境遇的敍述,直抒胸臆,字裏行間濃烈的情感溢於言表,在詩文的最後又自然地回述到蟬的身上,與開頭相呼應,言意通暢。
蟬 李商隱
李商隱的詩文多言情,他的這首《蟬》詩以蟬開頭,以蟬結束,章法緊湊,中間又加入對於自身的描述,做到了對蟬的形象刻畫以及對於詩人自己內心情感的婉轉表述,做到了二者之間的融合統一,李商隱借蟬高潔的個性來彰顯自己的品格,堪稱託物言志的絕佳之作。
這首《蟬》詩的主要意思是,你正是因為停留在高高的樹枝上棲息才會使自己難以填飽肚子,你用悲傷的孤鳴來傳達愁意只不過是白費力氣因為根本沒有人會來理會。夜裏的五更過後寥寥的聲響已經如同消失了一般,然而樹木整片的蒼綠始終如故依然無動於衷。我在官場中的職位如此底下,就像是隨波逐流,飄飄蕩蕩的桃梗,而家園中叢生的雜草因為長期的肆意瘋長已經變得齊平一致了。勞煩了你的鳴聲能夠時刻提醒我保持警醒,我的家中貧窮得早已如同清水一般。
然而此詩創作時,正好是詩人李商隱因為兩次於秘書省為官,卻始終難得得志,生活境況一日不如一日,因此鬱鬱寡歡。這首《蟬》表達的就是詩人雖然仕途不順卻依然堅守自己清高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