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優學優考策略致力於學與考的最優結合,助力學子考入理想大學!
高三是忙碌的一年,也是緊張的一年。對於高三黨來説,這不僅僅是一場個人的戰役,更是與老師家長攜手共進的一場衝刺戰。
對於老師來説,在這場戰役中,不僅要做好理論的指導,還要做好心理的疏導,高三這一年也是高三黨與自己的較量。
而在這場戰役中最重要的陪跑者便是家長。家長們不僅僅是父母的角色,也是高三同學們的良師益友。當同學們心理有壓力時,父母應該及時疏導;當同學們由於種種原因飯量縮減時,父母應及時發現,詢問原因,改善飲食……
終於看到乾貨!高三把關教師給家長的3條建議,最後一條太難實現。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三老師給家長的建議是什麼。
1. 和孩子交流注意方式和內容,巧用側面切入
高三的孩子容易浮躁,心理壓力大,沒地兒發泄,有時候會生悶氣,有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發泄”的最佳對象。
有時候會以飯鹹作為一個切入口。孩子:“今天的鹽是降價了還是免費送的?”家長:“今天做飯有點遲,所以我有點急,也沒有注意,其實也不是很鹹,下午多喝點水。”孩子:“你如果愛吃你自己吃吧。”説完摔碗而去。家長莫名的躺槍,心裏也很不是滋味兒。
有時候會以衣服洗的“不及時”為切入口。孩子:“媽,我的另一套校服呢?我今天要穿。”母親:“我還沒有洗,以往你都是一週穿一套,所以按照這個規律來的。”孩子:“你根本沒把我的事兒放在心上。”孩子轉身而出,留下媽媽在原地……
很多時候,父母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原本是很簡單的事兒,卻被孩子放大了,以前很正常的事兒,現在卻容忍不了,父母也抓狂。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的另一種發泄的方法,孩子心中也很鬱悶,某道題沒有解出來,做題正確率不高,只能回家向父母發泄了。
父母這時候不要和孩子起正面衝突,儘量避其鋒芒,用開玩笑的口吻化解這次“矛盾”,等到孩子心情好轉,再從側面切入,尋找問題的根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併為孩子提升信心。
2. 沒有用的話不説,有意義的事多做
高三的孩子有時候多聽一個字都覺得煩,更不要説父母每天的“嘰嘰喳喳”了。
在與孩子交談的時候,父母應該要學會察言觀色,如果孩子對某個話題感興趣,則可以深入交流,如果孩子對某個話題明顯感到厭煩,則父母也要學會欲言又止,不要往“槍口”上碰。
除了要説正確的話之外,父母還要為孩子多做有意義的事,比如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父母積極幫助;孩子感到心裏不得勁兒時,父母給予鼓勵,用實際行動給孩子勇氣。
父母為孩子多做點有意義的事兒,這不僅有利於孩子的高考,以後回憶起來也是一種美好。
3. 自己學習瞭解高考相關信息,給孩子實質性的指導
在整個高三的學習過程中,父母不僅要給孩子們心理上的疏導,也應該給孩子們學業上的實際性的指導。這樣孩子在學業上遇到問題的時候,在學校有老師,在家有父母,孩子的心理壓力也會減小。
父母也應該時刻關注高考政策,關注高考的動態變化,這樣可以為孩子提供準確的志願指導。
除此之外,父母自己也應該通過一些線上線下的學習積極瞭解孩子的學習內容,這樣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父母也不會手足無措,給孩子一種無處訴説的感覺。
高考不僅是孩子的戰場,也是父母的戰場,父母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為孩子疏導心理問題,為孩子緩解壓力,給孩子打氣,給孩子動力,與孩子一起學習。
總之,備考漫漫,願家長與孩子攜手同進,共同迎來明年六月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