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匈和親究竟是説的東漢嗎 漢匈和親是什麼時候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漢匈和親是説東漢嗎

漢匈和親是説東漢嗎?不是,漢匈和親是特指西漢時期,因為西漢政權建立之初,中原地區經受了秦朝末年長時間的大規模戰亂,民生凋敝,百業待興,人口損失很大,急需休養生息,此時初建的西漢政權,面對強大的匈奴,不得已才採取的漢匈和親政策,希望藉此緩解漢朝和匈奴的緊張對峙局面,減少匈奴南下入侵的行為,此時的漢匈和親本質是漢朝向匈奴俯首稱臣,進貢納禮的外交手段。

漢匈和親 昭君出塞畫像

等到了西漢強大起來,國力昌盛,人民富足時,漢武帝用武力征服了匈奴,把匈奴趕回了北方故鄉,再也沒有能力南下入侵了,此後進行的漢匈和親,就是匈奴向漢朝俯首稱臣了,漢朝為了擴展在西域的影響力,答應了匈奴的和親請求,並且漢匈和親的政策一直持續到西漢末年。

到了東漢時期,在西漢時期如日中天的匈奴已經非常衰弱了,不僅匈奴內部爭鬥不斷,而且被匈奴欺壓的西域少數民族也是虎視眈眈,日子並不好過,此時匈奴並沒有能力招惹東漢,雖然有史書記載,東漢時期,匈奴也曾派遣使者請求和親,但被東漢光武帝劉秀拒絕了匈奴使者,此後,東漢就一直沒有和匈奴有和親政策。

所以説,歷史上的漢匈和親,是特指西漢時期的,這是由於時代環境造就的,在此後的歷史發展中,也沒有很多朝代有和親政策,多時了穩固雙方和睦共處的關係,並沒有像西漢初期這樣卑躬屈膝。

漢匈和親是什麼時候

漢匈和親,是西漢時期同匈奴等西邊少數民族進行的聯姻政策,是加強相互關係並結成同盟的重要手段。漢匈和親政策一直貫穿整個西漢時期,並根據漢匈和親的時間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 。

漢匈和親 昭君出塞

漢匈和親是什麼時候?其實自漢高祖劉邦同匈奴作戰失敗就開始了,劉邦率領的33萬大軍在白登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不得已的情況下,手下謀士進言向匈奴單于進獻美女,緩解困境,果然奏效,此時,漢匈和親就開始作為一種稱臣納禮的屈辱手段,漢朝向匈奴爭取生存空間的外交策略一直維持到漢武帝時期。經過西漢初期70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在位時,已經國庫充實,人民富餘,社會安定,欣欣向榮,國家有實力與匈奴展開持久戰役。

漢匈和親到了漢武帝時期便暫時中斷了,漢武帝憑藉武力,三次派兵深入沙漠進攻匈奴,匈奴三次皆敗,被打退到了北方區域,根本沒有實力南下入侵了,於是在中斷了10年左右的漢匈和親,式微的匈奴面對周邊西域少數民族的報復,漢朝的追擊,匈奴內部的爭鬥,不得已主動向漢朝提議漢匈和親,於是,漢匈和親的雙方地位和當初完全轉換了,漢朝成了匈奴俯首稱臣的對象,匈奴成為了被動,委屈求全的一方。

漢匈和親政策,前期階段是漢朝作為被動的一方,為西漢國內爭取時間休養生息,後期階段,通過漢匈和親,漢朝擴展了在西域的影響力,傳播了漢朝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促進了當時的中西交流。

漢匈和親的公主

漢匈和親,是自西漢政權建立一直到西漢末年,漢朝和西邊少數民族主要是匈奴進行的一種外交策略,從漢匈和親的意義,可以分為兩類,西漢初期的漢匈和親,是漢朝為了爭取休養生息的時間而不得不向匈奴俯首稱臣,納貢進獻,這是一種被動,屈辱的外交策略。到了漢武帝時期,經過武力征討,漢朝打敗了昔日強大的匈奴,此時,匈奴為了生存不得不向漢朝俯首稱臣了,於是此時的漢匈和親,就是漢朝實力的展現,是附屬國家為了依附漢朝而進行的外交手段。

漢匈和親 畫像

縱觀整個西漢時期,漢匈和親的公主多達數十人,但是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昭君和解憂公主了,王昭君原本是漢室宮女,一直沒有機會在宮中嶄露頭角,漢匈和親時,宮中女子多加避諱,而王昭君想到在宮中一樣終老,不如出使匈奴,於是主動請纓,正愁無人和親的漢朝皇帝大喜過望,不僅封王昭君為公主,還陪贈了大量的金銀珠寶,送親隊伍蜿蜒不絕,聲勢壯觀。這就是古代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漢匈和親的公主還有一位比較出名的,就是解憂公主,解憂公主最著名的事蹟就是,嫁了幾次,第一次是堂兄,第二次是堂弟,第三次是繼子,這也是因為西域少數民族的婚俗,兒子有權繼承父親的妃子,父死子娶,兄死弟娶,在西域再平常不過,和中原地區的漢族文化大不相同,而且漢匈和親的漢朝公主們生下的子嗣,多成為了當朝的權勢人物,為西漢和少數民族的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漢匈和親的背景

漢匈和親,是西漢時期,漢朝和匈奴通過聯姻,加強相互關係的一種外交策略,由於雙方地位,社會環境的不同,漢匈和親的背景賦予了漢匈和親不同的意義,在西漢政權剛建立時,北方的匈奴也在日益壯大,但是西漢政權是經過秦朝末年的連年征戰建立的,百業待興,迫切需要時間來休養生息,面對北方日益強大的匈奴,初立的西漢政權並沒有實力和時間來和他們打一仗。

漢匈和親 畫像

漢匈和親的背景,在此時就是敵強我弱,劉邦面對匈奴的侵擾,曾親自率領33萬大軍與匈奴作戰,結果是被匈奴圍困白登七天七夜,劉邦一直視此戰為人生恥辱,讓後世劉氏子孫銘記,於是從此戰開始,漢匈和親就由漢朝一方主動提議,以換取匈奴的信任,面對漢朝的和親公主和大量的財寶,匈奴並沒有停止南下侵擾的行為,讓漢朝很是頭疼,但是因為國家沒有實力,不能與之一戰, 一直忍辱苟且,直到漢武帝時期。

漢匈和親的背景,到了漢武帝時期,已經和以前發生變化了,西漢經過了70多年的休養生息,國庫充盈,人民富足,國家有實力進行持久戰,更因為漢武帝的雄心壯志,誓洗前恥,命令衞青、霍去病率領大軍進軍沙漠,攻擊匈奴的心臟,匈奴大敗至此開始衰落,漢匈和親在中斷了10年有餘後,已經四分五裂的匈奴不得不向漢朝俯首稱臣,於是主動向漢朝求婚,此時的漢匈和親,已經和當初的漢匈和親有了不一樣的意義,雙方地位的轉換,意味着漢朝已經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大國,敬仰四方。漢匈和親一直持續到了西漢末年。

漢匈和親的意義

漢匈和親是自西漢王朝初立起,漢朝中央政府對西方少數民族主要是匈奴實行的和親政策,縱觀整個西漢時期,和匈奴的和親政策因為實質意義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西漢初期至漢武帝在位初期,這段時期的和親政策是一種被動,屈辱含義的和親,是為了爭取休養生息的時間,由於秦朝末年,連年戰爭,中原地區民生凋敝,西漢政權建立後,短時期內做不到和當時已強大起來的匈奴為敵。

漢匈和親 昭君出塞

在此種背景下,漢匈和親的目的就是西漢政權委婉的向匈奴表示友好謙讓,實質上是一種稱臣納貢的被動外交策略,當時漢匈和親,漢朝選來和親的公主,是真正的劉氏宗室女子,而且隨公主和親的嫁妝也是金銀珠寶,堆積如山,但是這種屈就的和親,並沒有讓匈奴停止南下侵擾的鐵騎,匈奴接受了漢匈和親,但也沒有完全遵從和親的條件,讓西漢政權苦不堪言。

漢匈和親的意義,在這段時期,就是一種變相的“美人計”,弱勢的一方向強盛的一方稱臣納貢,目的就是爭取生存空間,等到了漢武時期,漢匈和親的意義,又有了新意義,西漢政權經過前期70多年的生息積累,到了漢武帝劉徹時,漢武帝面對匈奴的屢次進犯,終於決定攻打匈奴,而且此時已經具備了長遠戰爭的物資和人力,經過三場和匈奴的戰役,漢武帝基本消滅了匈奴北方邊患。此後,由匈奴主動提議的漢匈和親,就是和當初漢朝一樣,是為了爭取生存空間的一種被動的外交策略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58 字。

轉載請註明: 漢匈和親究竟是説的東漢嗎 漢匈和親是什麼時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