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蔡澤列傳描寫什麼內容

范雎蔡澤列傳

《范雎蔡澤列傳》出自《史記》,其中的范雎蔡澤二人具有超人的口才,可謂是一代奇才。範睢是本魏國人,曾經周遊列國,希望得到國君的賞識志栽培,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於是想在魏王手下謀得職務,但是卻遭到魏王弟弟的毆打,甚至死裏逃生一回。再後來,魏國人鄭安平帶着範睢一起逃走,並改名換姓,稱之為張祿。

戰國七雄地圖

實際上,在范雎的一生中,並不是一帆風順,他曾經差點被魏齊侮辱至死,然後不到兩年就做了歷史評價是怎麼樣的?對歷史有沒有推動作用" href="/zh-mo/classic/NZVBFvyjuS.html">秦國的相國,最後又於人生巔峯退隱。不管是榮華富貴,還是遭人羞辱,范雎都有所償,這一切都憑着自己的出色口才。在秦國的辯士當中,除了范雎,還有一位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傳奇式人物,那就是蔡澤。這個人物不如范雎名氣大,但也不可小視。最為重要的是,初到秦國的蔡澤只憑着一次談話,竟然使名重天下的范雎把自身相位供手讓給了他。

蔡澤是燕國人,與范雎相似,也曾到各國求官而不得,但皆無所獲。比如,蔡澤被趙國驅逐後,又前往韓、魏,在路途中,所帶廚炊具被人搶走,無奈之下,蔡澤只好進入秦國。到了秦國後,蔡澤揚言激怒範睢,並以自己的過人智慧,取代了範睢的宰相位置。當然,範睢蔡澤二人之所以能夠被扯在一起,也許就是因為他們有共同之處,都是當時不可多得的辯士人才,所以才有了古文經典《范雎蔡澤列傳》。

范雎怎麼讀

范雎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宰相,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辯士。那麼,范雎的“雎”怎麼讀呢?長期以來,范雎又作“範睢”,這兩個字極為相似,如不仔細辨認,根本看不出區別。其實,前者是“且”字旁,後者是“目”字旁,兩個不同的偏旁使兩個字的讀音完全不同。

范雎劇照

“雎”是“關關雎鳩”的“雎”,讀ju(居);睢則讀sui(隨)。可見,這兩個字是完全不同的字,完全不同的讀音。很多人之所以不清楚範宰相的名字怎麼讀,一則是因為兩個字極為相似,不易辨認;二則是因為,在史書上范雎有時候也作“範睢”,司馬遷的《史記》就寫作“範睢”。

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後世之人沿用司馬遷的寫法,將範宰相的名字寫成“範睢”,但是近年來,有學者考證出“範睢”的寫法是錯誤的,應當作”范雎”,理由是古書上有的將範宰相的名字寫成“範且”,所以範宰相的名字,應該是“且”字旁的“雎”,而不是“目”字旁的“睢”。另外,在戰國時候,很多人都喜歡用“雎”做名字,比如著名的“唐雎”,所以這也印證了犯宰相的名字是“范雎”而不是“範睢”。

弄清楚了到底是“雎”還是“睢”,那麼,范雎怎麼讀就好説了。如果是遇到“且”字旁的“雎”,就讀“ju”;如果是遇到成“目”字旁的“睢”,就讀“sui”。至於,歷史上那位著名人物究竟是“范雎”還是“範睢”,還是留給專家去考證吧。

范雎説秦王

戰國時代,不僅名將輩出,靠一張嘴折服羣雄的辯士也大有人在,秦國後期的范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范雎是魏國人,自負有才,便四處遊説諸侯,希望他們接納自己的建議,但是都沒有成功。只好屈居魏國一個叫須賈的大夫手下做門客。

穰侯劇照

有一次,范雎跟隨須谷出使齊國,齊王很賞識他的才能,便重賞於他。須谷將此事報告給了魏國權貴魏齊,魏齊認定范雎通敵賣國,命人將他打個半死,還讓人往他身上撒尿。范雎裝死逃了出去,跟着秦國使臣逃到了秦國去了。

秦國當時的國王是秦昭王嬴稷,他以武力征服了周邊小國,對范雎這種靠最邊吃飯的辯士不以為然。於是,范雎給秦王上書一封,歷陳秦國之弊端,秦王之險境,秦王這才召見了范雎。

當時,秦國的內政由宣太后和穰侯把持,范雎要上位,就得將宣太后和“國舅”穰侯等權貴排擠出朝廷,但當時的范雎只是一介布衣,與秦王也沒有交清,而宣太后和穰侯都是秦王的骨肉至親。所以,范雎先不忙着表達自己的主張,而是先試探秦王,見秦王情詞懇切,這才説了心裏話。范雎先是舉了姜太公和文王的例子,表明即使交情很淺也可以對彼此深信不疑;又舉出伍子胥的例子,以示自己願意對秦王忠心不二。秦王聽後深受感動。不久,秦昭王廢棄了宣太后,將穰侯等四大貴族趕出京城,拜范雎為相。范雎説秦王的成功,是范雎走上政治高峯的起點,也體現了古人超高的語言智慧。


范雎與白起

秦昭王時期的宰相范雎是一個才妙絕倫的人,他學富五車,膽識過人,經常替秦王出使東方各國。在范雎的遊説之下,東方六國的合縱策略被瓦解,秦國國力日益增強。范雎在歷史上算得上一個名相,後人對他的評價也不低。不過,范雎為人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妒忌。

長平之戰

身為宰相卻對有功之人妒忌,這並非什麼好事。據説,秦國名將白起就死於范雎的妒忌。那麼,范雎與白起究竟是什麼關係,范雎是怎麼殺掉白起的呢?

范雎本是魏國人,因為秦昭王很賞識他的才能,所以封他為宰相。范雎當上宰相之後,也確實靠着一張利嘴為秦國立下不少功勞。白起是秦國人,武將出身,擅長攻堅戰,後世對他的軍事評價很高,是戰國四位著名將領之一。所以,范雎與白起的關係,就是文臣與武將的關係。他們二人關係可以比對趙國的廉頗和藺相如。但是,廉頗和藺相如的“將相和”被傳為歷史佳話,范雎與白起的關係就沒那麼“喜劇”來了。

秦趙長平之戰,白起大敗趙括,並殺死趙國幾十萬降兵,令東方六國失去抵抗的意志。韓趙兩國對白起十分忌憚,便派人重金賄賂范雎,並對范雎説:“秦國一旦統一,秦王必定稱帝,到時白起位列三公,難道您甘心屈居他之下嗎?”於是,范雎勸秦王命白起收兵,白起聽説此事,從此與范雎有了嫌隙。不久,秦王下令讓白起再次領兵攻趙,白起不從,認為最佳的進攻時機已過。秦王認定白起抗旨,再三命令白起出徵,白起只好帶病上路。但是,范雎對秦王進言説,白起目無君上,有謀反之意。於是,秦王就賜了一把寶劍,命令白起自殺。就這樣,一代名將歸於塵土。白起死得冤枉,秦人為他建祠,而范雎卻因此背上了一個饞殺功臣的污名。可見,公道自在人心。

范雎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功臣,大多數都沒有好下場,或者被當代的帝王忌憚而殺害,或者失去“先帝”的庇護,被新主子除掉。戰國時期的商鞅、吳起等人為各自的國家殫精竭慮,最後卻沒能得到好下場。秦國的宰相范雎,憑藉一張伶牙利嘴,利用”合縱連橫“之術,為秦國的霸業奠定了基礎。

秦昭襄王

那麼,范雎是怎麼死的?是不是被秦王殺死的呢?

眾所周知,范雎雖然是魏國人,但是深受秦昭王的信任,不但拜為宰相,還經常賞賜給金銀珠寶。但是,范雎這個人性格很有特點,他睚眥必報。有恩報恩,有仇則報仇。對於曾經對不起他的人,他是一個也不會放過,而對於曾經在他落難時相助過的人,他又不吝惜財物回報。

當初,范雎從魏國逃到秦國時,得到了鄭安平和王稽的幫助,為相後便分別舉薦為秦國大將和太守。但是,這兩個人卻不爭氣,後來都犯了大罪。秦昭王雖然沒有責備范雎,但是對范雎難免心生芥蒂,而范雎此也很內疚。正巧這時候,一個叫蔡澤的人找到范雎,對他説,自古月滿則虧,您現在正是鼎盛時期,這時候不功成身退,更待何時呢?范雎覺得有理,加上之前的事的影響,便辭去了宰相之職,交出了相印。秦昭王挽留未果,只好由着他去了。范雎辭官後,不久就病死了。

所以,范雎是怎麼死的,是不是被秦王殺死的,顯然就有了答案。范雎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合縱連橫”策略依舊發揮着作用,幾十年以後,秦國滅六國,終於一統天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2 字。

轉載請註明: 范雎蔡澤列傳描寫什麼內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