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庇克梯塔斯曾説過,人類擁有兩隻耳朵與一張嘴巴,是為了讓我們在別人那裏聽到的話是説出的兩倍。
執筆:王彩雲
定稿:蘇子後
相信不少家長都有一個困擾,那就是一個問題無論自己跟孩子講了多少遍,他完全跟沒有聽懂一樣,下次還是繼續犯錯。
圖片均源於網絡 圖文均無關
為什麼家長一個問題説多少遍娃都不聽?
其實,這是超限效應所引起的。
這種超限效應是指人在受到過強、過久、長期的刺激後,在心理產生了很多不耐煩或想反抗的心理現象。
這種效應在家庭教育中經常會遇到,如當孩子出錯的時候,家長會一次、兩次、三次……對一件事情做相同的評價,而娃就會從最開始的內疚到不耐煩,甚至是感到反感、厭煩,出現了“我就是要這樣”的心理情緒和行為。
即便是一些比較理智的父母,會耐心地跟孩子解釋錯誤的原因,並告知他們下次應該要怎麼做,但發現在娃下次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還是不會注意到,依舊會犯錯。
如何能讓孩子聽話嗎?
其實,在親子教育中,家長能夠給孩子良好的傾聽,比直接教導會更有用。
葉庇克梯塔斯曾説過,人類擁有兩隻耳朵與一張嘴巴,是為了讓我們在別人那裏聽到的話是説出的兩倍。
此外,簡尼爾森在其著作《正面管教》中提到,孩子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學會了成長。當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應該像一名心理諮詢師一樣,將自己的重心放在傾聽上,而非説教上面,這樣才能讓孩子更願意表露自己的內心。
“SOLER原則”讓溝通更有效
1、Squarely 面向對方
不少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可能會選擇一邊做事一邊説話或聽娃説的方式,這樣就很難確保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家長所講的話上面。
同時,當孩子向家長述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時,家長也無法轉向系地聽和溝通,這樣就很難達到真正有效的溝通。
而家長若採用面向對方的方式來進行溝通,不僅能夠讓自己和孩子都能夠全神貫注的聽和理解,還能夠給娃提供學習語言的機會。
2、Open 保持開放心態
在現實生活,家長如果遇到孩子屢教不改,就容易生氣而説出一些難聽的話,如你就是笨,你分明是想跟我對着幹等。
其實,這種帶有責罵方式的溝通,很容易讓孩子出現一些逆反的心理,或是用沉默的方式來應對,對於教育沒有一點點好處。
家長應該保持開放心態,善於傾聽孩子述説自己犯錯的原因,有助於我們瞭解娃的想法和感受,讓他們能夠更加願意去改善自己的不良行為。
3、Leon 上半身前傾
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可能會理解家長的情緒和言詞,知道父母所想要表達的意思。
而對於較為年幼的娃,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這時候情緒往往比你説了什麼話,顯得更為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對人們的面對面交流,提出了3個主要的溝通元素——用詞、聲調,還有肢體語言,且對應的比例為7%,38%,55%,由此可見肢體語言在溝通中是最重要的。
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使用上半身前傾的方式溝通,能夠讓他們感覺你很真誠,利於娃説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或是採用半蹲或單膝跪地的方法。
4、Eye contact 眼神接觸
俗話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因此在溝通的過程中,眼神交流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不僅能夠讓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整個過程中,情緒更加飽滿,還利於情緒的疏導和精神的溝通。
5、Relax 放鬆點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若是採用緊張的氛圍,那麼就會讓孩子感覺到害怕,甚至壓根就聽不到你在説什麼。
而若是營造了一種輕鬆的氛圍,那麼在溝通的時候,不僅能夠讓彼此聊得更放鬆開心,還容易讓孩子接受你的建議,並述説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