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社會趣聞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885年,美國頒佈禁酒令,美國人約翰·彭伯頓為了發明了無酒精的飲料,意外地發明了一種深色的糖漿,並稱為彭伯頓法國酒可樂,隨後他發現這種飲料有提神鎮靜的作用,在加入了糖漿和水之後,形成了可口可樂的原液,之後再助手無意中加入了蘇打水之後,可口可樂正式成型。
1886年,阿薩·坎德拉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並在美國大展拳腳,飛速發展。到了二戰時期,美國參戰後,可口可樂公司意思到想要實現“讓全世界都喝可口可樂”,參戰的美軍就是最好的消費者和代言人。
於是可口可樂公司響應了號召並發表聲明“為了支持祖國的正義戰爭,不論我們的將士走到哪裏,本公司將不惜成本,保證每位戰士只用花5美分就能喝到一瓶家鄉的可口可樂”。
按照最初的想法是把瓶裝可樂直接運到前線,但玻璃瓶子易碎,便改變計劃,使可樂糖漿桶裝運輸,在美軍駐地最近的地方建立罐裝廠,可口可樂公司一共派遣了248人隨軍到國外,有些人甚至有軍職,被稱為“可口可樂上校”。
隨後,這批人隨軍輾轉,從新幾內亞叢林到法國里維拉那的軍官俱樂部,除了南北極外,可口可樂在戰時總共建立了64家裝瓶廠,賣出近百億瓶的銷量,大發戰爭財。
可口可樂不僅在盟軍中廣受歡迎,在德國納粹黨衞軍中也表現不凡,元首希特勒就很喜歡喝。二戰之前,德國軍隊就急需一種清甜可口的飲料,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與希特勒達成了一致,在德國建立裝瓶廠,且德國市場前景非常好,1939年在德國就有了40多個裝瓶廠。
當時的德國可口可樂分公司已經是個完全獨立的企業了,為了保持公司的生存,開始通過所以的聚到傳播來勢可口可樂的形象本土化,大量的參與納粹的名流獲得,極力撇清與美國的關係。
但隨着1940年之後美德直接關係開始越發緊張,美國不再往德國輸送可樂糖漿了,德國人在用完僅有的可樂糖漿後,就再也無法生產了。德國軍方需要這種飲料,而可口可樂分公司也要活下去,迫不得已之下納粹軍方希望研究出可以替代可樂的新型飲料。
在分公司負責人和團隊的研究下,研究出了一種新的飲料配方,第一次使用糖清做甜味劑,原料還有水果殘渣,併為此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芬達。在芬達上市後大受歡迎,並在整個德國佔領區內開始慢慢流行了起來。
那時候經常會出現某種玩笑,如果附近出現了可口可樂飲料,代表着盟軍已經來到了這裏,而如果出現了芬達,那麼表示納粹德軍已經來到了這裏。儘管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為德國提供了芬達,但遠在美國的總公司並不知情,直到後來還發布公開聲明與德國分公司劃清界限。
二戰結束後,可口可樂的軍用生產線並沒有撤回,而是在後來的重建時期,繼續運轉,銷售對象成為了平民,並且在芬達原有基礎上再次改進,成為現在所買到的芬達。
而可口可樂在1928年開始贊助奧運會,近百年來從未間斷,所推崇的品牌精神跟體育競技的精神十分吻合,在戰後重建過程中,擴展到了全世界的範圍,讓可口可樂開始嘗試融合全世界的文化。
在1979年,中美剛建交之後,3000箱可口可樂便運到了北京和廣州,成為了首個重返中國的國際品牌,並針對不同國家,不斷調整廣告訴求和文化落腳點,力爭成為本土文化的一部分。
可口可樂不僅向全世界展示了美國文化,還向世界介紹了一種商業模式,貿易全球化,不愧為21世界當之無愧的飲料代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