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唐太宗李世民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是誰?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經典

唐太宗李世民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時也是唐朝的詩人,並且在政治軍事上也有非常出色的成績。

唐太宗圖片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稱號,在對外和對內上他都有着一套方針。對外他積極開拓疆土不僅重創了高句麗,也將東突厥滅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在國內他就勸課農桑,奉行節約,並且主張以文治天下。作為一代君王,能任人唯賢,多次聽取諫官魏徵的逆耳忠言,並作出相應的改變,這些使得唐朝能夠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唐朝在當時能夠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也正是因為他的勤政愛民,不懈努力。唐朝民俗開化,經濟繁榮,是當時各民族的大熔爐,唐太宗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代,“路不拾遺,夜不閉户”便是當時的社會現象的寫照。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了23年,他在位的時間並不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但確是歷代皇帝中貢獻最大的。他在位期間朝堂上下都是一派和樂。

玄武兵變,歷史滄桑,一將終成萬骨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終歸來得不是那麼名正言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在位時所作出的政績。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患病癱瘓在牀上,最終在終南山上駕崩,安葬在昭陵,廟號為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追封的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其創下的大唐盛世也為後人所稱道。

唐太宗李世民論止盜簡介

《唐太宗論止盜》一文出自於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相傳當時的唐朝雞鳴狗盜之徒甚多,百姓家家户户都擔心夜裏有小偷來偷東西,為了治理這一社會問題,唐太宗李世民與羣臣商討“止盜”的方法。

唐太宗圖片

唐太宗問羣臣要如何解決盜賊猖獗這個問題,有的大臣主張用嚴厲的刑罰來處罰被抓住的盜賊。唐太宗認為:百姓中之所以會有人去做盜賊,是生活所迫,是因為國家不夠富裕,是因為貪官污吏太多。如果我們的國家沒有貪官,沒有繁重的苛捐雜税,百姓人人都有餘糧,吃得飽,穿得暖,那麼雞鳴狗盜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自此,唐太宗開始自上而下的解決這一問題,對上,開始節儉以減少開支,懲治貪官,君主不驕奢淫逸,做官的清廉,百姓自然不用多交賦税來供養這些人;對下減輕百姓的賦税及勞役,兵役,百姓生活富足,自然不用以偷盜為生。推行這些政策幾年後,唐朝社會治安秩序井然,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的現象,可見唐太宗推行的這些政策是從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後來唐太宗常對身邊的侍衞説:自己不敢過於放縱自己的慾望,因為君主的慾望通常都要百姓來承擔,國以民為本,剝削百姓供養君主,國家也會隨之衰弱的呀!後人將唐太宗止盜的理論記錄下來,《唐太宗論止盜》成為了歷代君王拜讀的治國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是誰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是長孫皇后,在唐太宗還沒有稱帝的時候,他就和長孫皇后結婚了,而且他們之間的感情十分好。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後,唐太宗終於登上了皇位,在這期間,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功不可沒。她一直都陪着李世民,給他提各種良策。

《隋唐英雄》長孫皇后劇照

李世民發起玄武門之變時,原本他沒有帶領長孫氏到此領地,但長孫氏出乎意料的站在了李世民的身旁,這一定程度上給了李世民精神上的支持,一旁的士兵看到長孫皇后也來參與此事,而且還給他們加油鼓氣,這使得士兵們使出渾身解數來贏得此次的戰鬥。長孫皇后深愛着李世民,她不會因為害怕各種危險處境而離開李世民,即便前方苦難重重,她也會陪着李世民。

在此政變以李世民勝利而結束後,李世民登上了皇位,很快,李世民便封長孫氏為長孫皇后。即便他們的政治地位有了明顯的變化,但李世民與長孫皇后之間的感情依舊是一如既往的好。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皇后在閒暇時間會閲讀各種書籍,同時還會和李世民進行交流各種治理國家的策略。長孫皇后對李世民治理國家有着很大的幫助作用。

在長孫皇后患上疾病後,第一次治癒了。可是沒過兩年,長孫皇后再次生病,這次幸運沒有再眷顧,長孫皇后因病去世了,這使得李世民十分悲傷,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感情穩定的維持了20多年。


唐太宗李世民屬什麼生肖

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日期一直有爭議,有兩種説法,一種是生於公元598年1月份,那麼按照這個説法,李世民屬蛇;另一種是李世民生於599年1月份,這樣來看,他就是屬馬。

唐太宗劇照

很多人奇怪,千古明君,居然出生年月都不清楚。其實在那個年代很正常,那一年是公元598年,隋朝的開皇十八年,這一年楊堅的兒子楊勇離奇失蹤了,然後另立楊廣為太子,多麼滑稽,李世民出生,楊廣變成了太子。當時的楊堅還是在發展農業,提倡節儉,可以説在楊堅任內,隋朝還算是國運不錯,百姓休養生息。後來楊廣修建隋朝大運河,疏通了水路運輸,不過這件事倒是勞民傷財,導致百姓負擔過重,很多人都死於徭役。

百姓一旦負擔過重就會造反了,於是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其中就有李世民家的瓦崗寨兄弟,竇建德等許多起義軍,楊廣試圖用殘酷的鎮壓滅掉農民起義,卻不知道這樣越來越助漲百姓的反心,很多人都加入了起義隊伍。李世民稍微大一點的時候,隋朝天下已經是岌岌可危了,李世民跟隨父親打仗,他看出了要想奪取天下,最重要的不是有錢,不是有軍隊,而是得人心,百姓相信你,才能抓住這天下,所以他和李淵的隊伍才能在那麼多的起義軍中脱穎而出。至於他具體屬相是蛇或者是馬,就無法考證了,畢竟生於戰亂之時,況且自己父親還是隋朝的“反賊”,大家估計都沒那麼在意李世民的屬相和具體出生年月了。

唐太宗李世民不徇私的故事

唐太宗是歷史唐朝第二代君主,也是唐朝開國功臣,在他統治期間,唐朝是很興榮的,而當時的大臣也都很忠誠,有什麼事,都是敢於直言進諫,不會刻意阿諛奉承。李世民在要求羣臣時,也是很嚴格要求自己的,不會隨意徇私。

唐太宗像

一次,還是他做秦王時,就在門下做事的官員犯了錯,找來求他饒恕,李世民有些為難,念及舊情,想要赦免他的罪,不撤他的官職,可是遭到了魏徵反對,覺得他做秦王時,在他手下的人數頗多,如今都是天下四處都有,要是都犯點事,就找他徇私舞弊,他都要念及舊情,饒過他們,那那些進諫的官員不就無法聲張正義了,所以覺得那樣做可能讓進諫的官員寒心,以後不願直言提議事情了。

李世民聽了魏徵的話,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還很贊成,覺得魏徵説的沒錯,自己以前是秦王,只是一個府邸的主子,什麼事隨意些,也沒什麼關係,可是做了皇上,就是全天下的主子了,就得為天下人做主,做事就不可以為了私人情面,而不估計結果,所以當即就將那個官員撤職,並送了些禮物,將他送出了宮去,讓那個官員只得含淚離去。

當然一批忠臣,就少不了一個明君,如果君主昏庸,作為如同陪伴老虎的臣子來説,為了活命,難免會虛言假話敷衍皇上,所以李世民對自己也是要求嚴格的,只要是忠言,都會採納。

唐太宗與魏徵的關係

《諫太宗十思疏》這是一篇很多人上學時候背誦過的課文,講述的就是魏徵勸諫唐太宗的一些事情。

魏徵劇照

魏徵是一代良相,很正直,正直得皇帝都覺得這老頭很兇。李世民喜歡看一些隋煬帝的事情,他問魏徵,為什麼隋煬帝文化水平也不錯,怎麼幹出那麼多荒唐事,魏徵告訴他,隋煬帝雖然知道很多道理,卻不奉行,以自我為中心,不聽取他人意見,閉塞言路才會導致那些荒唐行為。太宗覺得魏徵説得很好,所以在李世民的一生中,他一直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和建議,綜合大家的意見去處理國家事務。

魏徵對於太宗的態度,就像嚴厲的父親對待兒子一樣,他從不留情面,有一次和太宗在朝堂爭執,面紅耳赤,魏徵卻毫不讓步,太宗下朝之後就對皇后説,遲早有一天殺了這老傢伙,皇后卻勸説太宗,君主英明,大臣才會直言進諫,太宗一下就明白了。

從太宗第一次正式接觸魏徵,太宗就被他吸引了,因為魏徵是因為被告發幫助太子,並勸説太子殺掉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就問魏徵為何挑撥他們兄弟感情,當大家都以為魏徵要玩完的時候,魏徵卻説如果太子聽他的話殺了李世民,事情便不一樣了,太宗不但沒有怪罪,反而覺得魏徵很正直,於是就留作己用。

可以説,唐太宗的人生不能缺了魏徵,如果缺了他,太宗也許並沒有那時的政治成就,魏徵的一生也少不了太宗,正是太宗給了魏徵展示自己政治才華的機會。他們是一代明君成就了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