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們喜歡打扮,小時候不喜歡打扮。這些方面有很大的差距。父母不注意他們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經典

小蘭最近發現5歲的女兒開始喜歡打扮起來了,最近每次帶她逛商場也由之前吵鬧着要吃的和要玩具變成了現在想要買衣服。

在每天出門之前也開始詢問她“媽媽,你看我今天穿的衣服好看嗎?”同時還會露出一種期待她誇獎的樣子。

每逢她在旁邊化妝的時候,孩子還會在旁邊一直撒嬌“媽媽,我也想用一下你的口紅。”

小蘭對此就開始上了心“難道愛美是天性?從兒童期就開始了?”小蘭仔細回想自己小時候的表現,她記得自己並沒有那麼“愛臭美”啊。

把這件事情和家裏其他人也説了,孩子的姥姥笑着説“你怎麼沒有啊,小時候你也喜歡穿着花裙子亂跑,你已經忘了?”

01

孩子愛美、愛打扮是天性

有育兒專家表示:孩子在2.5歲-5歲時會進入審美的敏感期,這個時候孩子會對自己和周圍的環境具有一定的審美要求。

在1795年,德國一位著名作家也提出了“美育”的概念,美育也被稱為是審美教育,這位作家曾經號召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增添對孩子的審美教育,讓孩子認識美,發展美,逐漸的開始發展美。

02

從小喜歡打扮的孩子,和不喜歡打扮的孩子有很大的差別:

1、打扮的孩子更為自信

黃磊關於孩子的教育一直被很多人稱道,而他的大女兒黃多多也是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同時也很優秀。

不過這個十幾歲的女孩卻屢屢因為打扮上微博熱搜,但是每次被拍時,多多展現在眾人面前是很自信。

有網友表示多多和其他星二代有所不同,她渾身散發出的那種自信和美麗是很多星二代所不具有的。

著名的主持人董卿,一直被人認為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代表,但是她自己卻一直覺得自己不好看。

而這其中的緣由就是因為在董卿小的時候父親從來不允許她打扮、照,也不允許她買新衣服,甚至正處於愛美年齡的董卿在一次照的時候,他的告訴她:“馬鈴薯再打扮也不過是土豆。”這深深傷害了她的自尊心。

在長大之後,董卿花了很長的時間才開始理解人都是有好美之心的,也才開始慢慢的注重自己的外表。

2、喜歡打扮的孩子,更敢於表達自己

喜歡打扮的孩子往往會對自己的評價也更高,因此也對自己的想法擁有更多的自信。

因此喜歡打扮的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會更加勇敢的表達自己,不壓抑自己的內心想法,希望能夠得到他人對自己想法的認同,同時喜歡打扮的孩子也會擁有更多的快樂。

與喜歡打扮自己的孩子有所不同的是,不喜歡錶達自己的孩子往往會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有時候甚至會為了取悦他人而認同他們並不認同的看法,在未來,這種不喜歡錶達自己的孩子,也很有可能會放棄追尋自己真正的夢想。

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打扮自己的孩子,往往擁有更多的自信和表達自己的慾望,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這兩方面發展的不是特別好,將會對孩子未來造成重大的影響。

03

家長應該允許孩子“愛美”的能力

1、允許孩子對美的追求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孩子喜歡打扮自己的時候,不應該對孩子進行制止,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擁有愛美的權利,無論這個孩子年齡的大小,家長都應該予以孩子的選擇尊重。

在孩子愛打扮、愛美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符合家長審美的情況,認為孩子的生命是錯誤的。

但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孩子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也是孩子探索美的過程,家長應該予以孩子這一個過程尊重。

2、適當的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引導

有一些家長認為,在尊重孩子的選擇美的過程時,不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意見,允許還是把自己的打扮搞的“一團糟”,但其實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

家長可以在孩子在詢問自己“媽媽,我這樣美不美”的時候,給予孩子一些中肯的意見,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美”,這樣在孩子打扮自己的時候,也不會出現令家長匪夷所思的美了

一定程度上,“愛美”的能力並不單指孩子喜歡打扮自己,更多的在於孩子的審美能力。

04

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木心先生曾經説過:沒有審美能力是一種絕症,這種絕症是知識也救不了的。

美國大學哲學系教授張世英也曾經説過:人生當中有4種境界,一種是欲求境界,一種是求知境界,一種是道德境界,一種是審美境界。其中,審美境界是最高境界。

而家長對於孩子的審美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

其實兒童的心理發展並不是一種偶然,也並不完全受到外界的環境刺激,更多的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而審美能力就是促進孩子探索熱情的根本。

05

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1、從細節開始

現在很多的孩子因為往返於家庭與學校當中,所以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美。

但是家長可以嘗試着從日的一些細節當中讓孩子接觸到生活的美。

例如從學校回家的路上的花草、停留在花瓣上的蝴蝶,甚至是水果拼盤當中的不同色彩美,都能夠有效的鍛鍊孩子的審美能力。

擁有一定審美能力的孩子,相對於其他同齡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心思往往更加細膩,更加了解到事物之間一些微妙的聯繫,也能夠更好地萌生出關於藝術的靈感。

2、儘可能的讓孩子接觸到自然

美國你先跟周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格雷泰爾·維倫通過觀察和研究孩子們對於大自然的興趣以及從自然當中獲得的成就感。

發現擁有更多參與户外活動的孩子,比在家中的孩子,擁有更好的審美能力,也能夠有效的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雖然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夠接觸到自然的機會很少,但是家長應該有意識的為孩子騰出一些時間,讓孩子到户外進行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有利於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還能有效的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提升孩子的成就感。

孩子愛美是天性,每一個愛美的孩子也擁有超凡的審美能力,這對孩子日後也能夠形成很好的影響,家長應該尊重孩子愛美,有意識的引導孩子的愛美,就會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