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駱賓王簡介
駱賓王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詩人,是“初唐四傑”之一,字觀光,浙江義烏人。駱賓王的父親曾是青州博昌縣令,死於在任期間,而其父死的時候駱賓王還尚且年幼,便只能流落他方,在窮困潦倒中生活。
駱賓王像
直到永輝年間,駱賓王成為了李元慶的府屬,憑藉着自己的才能被封為東台詳正學士,但因他犯事被降職,發配到了西域,駐守邊疆。在此期間,他寫了很多邊塞詩。到了公元678年,駱賓王被調任為武功主簿,之後有過兩次升遷,官至侍御史。當時正是武則天當政,對於受傳統思想影響的駱賓王而言,認為女子執政是極為諷刺的,故駱賓王便多次上書諷刺武則天的行為,致使他受到了牢獄之災。在他入獄的第二年遇到特赦才得以被釋放,被派到臨海作縣丞,後來他自動放棄官位,過起了雲遊的生活。公元684年,駱賓王成為徐敬業的府屬,參與了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自立為女皇事件,並寫下了《為徐敬業討武瞾榭》這篇氣勢磅礴的名作。同年十一月,徐敬業起義失敗,被誅殺,駱賓王則下落不明。對於駱賓王的死,有多種説法,一説是駱賓王被徐敬業的部將王那相所殺,還有一説是駱賓王逃了出來,最後出家為僧。
駱賓王七歲便能寫詩,被人稱為是“神童”,據説朗朗上口的《詠鵝》正是他七歲時候作的。駱賓王擅作七言歌行,比較出名的是初唐時期較為罕見的長篇《帝京篇》,在當時被認為是千古絕唱。駱賓王在五律詩、駢文上也有具有時代意義的代表之作,如《為徐敬業討武瞾榭》,他的詩作是“初唐四傑”中最多的。
駱賓王是哪個朝代的
駱賓王是唐初著名詩人,字觀光,在烏傷城北的一個風景誘人、環境幽美、叫駱家塘的一個小村莊裏,他出身寒門,七歲能夠作詩,眾多人稱之神童,《詠鵝》就是當時的作品。他和楊炯、盧照鄰、王勃合稱初唐四傑。他是漢族人,出生於姿州,也就是現如今的浙江義烏一帶。
駱賓王墓
他還曾長時間呆在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駱賓王的父親是青州博昌縣令,在他任職期間去世了,他生活在寓博山,後來移居到兗州瑕丘縣,在貧困和落魄的生活條件下度過了早年歲月。後來,他由長安主簿入朝當官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時治理朝政政,駱賓王多次上書反對她稱帝統治,因此得罪了她,最後被關入獄中。駱賓王在獄中寫了著名的《在獄詠蟬》。
684年,武則天廢中宗自立,也就在這一年的九月,徐敬業在揚州計劃謀反,駱賓王成為他的幕僚,並被任命為藝文令,掌管文書等機密文件。在同年十一月,徐敬業起兵失敗被殺害了,而駱賓王則下落不明。
在他的一生中有兩條路,有着截然相反的結局,雖説他作為一名官吏在從政這條道路上充滿荊棘和坎坷,可是他在詩人這條路上可謂是順風順水。而這兩條不同的人道路也可以説是相互應影響的,當政治呈現出下降趨勢的時候,他的文學成就就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作為一名既是歷史人物又是詩人,格外引人關注。
送別駱賓王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這是駱賓王所做的《送別》,是一首五言絕句。雖然這是一首題為送別的詩,可是卻是駱賓王的抒情詠志。
送別駱賓王圖
這首詩表達出了一種豪邁奔放的感覺,在那個還不太穩定的時期,描寫了悲涼的時刻,面對着就要離別的人們,駱賓王慷慨激昂。大致的意思是男兒們殺上戰場,大多都是馬革裹屍,現在一旦分別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面,不如就此喝酒喝個痛快吧。
駱賓王所生活的朝代正是武則天統治時期,他對自己的際遇憤憤不平,長期的鬱郁不得志,讓他把感情都寫進了自己的詩詞當中。他對武則天的統治感到深深的不滿,對她的罪惡滔天更是厭惡不已。心裏也是期待着匡復唐王朝的一天,自己能得到更好的際遇。可是武則天在位期間,他的那種沉淪壓抑的境地,讓他更加的沉入到苦悶之中。
《送別》這首詩表達的正是駱賓王這種胸有大志卻不得抱,只能鬱悶痛苦的感情。詩中並沒有描寫朋友或者親人送別的任何場景,也沒有説明駱賓王送別的是什麼人,然而卻表達出了不忍離別,更怕從此後再不相見的強烈惋惜不捨得情誼,將心中的鬱郁和慷慨發揮的淋漓盡致,雖然略去了一切對於離別的描寫,可是表達的感情反而更加強烈,以至於這首詩到現在也為人們所傳誦。
駱賓王武則天
武則天,名武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功過無數,是頗具傳奇性色彩的一個偉大的女性。之後,武則天志得意滿,漸漸開始安於享樂,不僅重用一些奸佞殘暴的官員,而且開始了自己享樂的日子,身邊有着許多的男寵。
武則天像
駱賓王就是在這個時候在武則天的統治時期,任長安主簿,雖然這時候的駱賓王遭受了許多的挫折,可是他依舊是有些恃才傲物,有着讀書人的清高,對於武則天這樣的傳奇人物,他更多的看到的卻是武則天如何的殘暴,如何的不安於室。心裏認為武則天“牝雞司晨,唯家之索”,多次上書嘲諷,後來在獄中又做了《在獄詠蟬》,表明了自己空有抱負卻無法施展,對社會的不滿以及對匡復唐朝天下的渴望。
光宅元年(684),武則天廢去剛登基的中宗李顯,另立李旦為帝,武則天正準備着自己登基做皇帝,正在這時,開國元勳李績的後人李敬業在揚州發兵起義,駱賓王為其做文,名為《代李敬業討武曌檄》,文中將武則天的所作所為罵的淋漓盡致,用詞激烈,氣勢磅礴,讓當時的很多人對武則天恨之入骨,對他卻是敬佩不已。而武則天本是愛才之人,她在科舉上提出了“殿試”,開創了歷史的先河,就連後來武則天看到都可惜的認為,這樣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卻沒有儘早的發現攬為己用,實在是可惜。
後來李敬業兵敗,駱賓王不知所蹤。
駱賓王的一生
駱賓王,公元619年出生在婺州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在七歲所做的《詠鵝》一直流傳至今,千年不衰,也因為這個典故,他從小被人稱作神童。
駱賓王解釋圖
他出生的地方是義烏的一個小村子駱家塘,原本駱氏在當地是大氏族,祖父也曾是個地方官員,父親是才華橫溢的才子,在他出生的時候,雖然駱氏已經大不如從前,可是嚴謹明禮的家風卻是一直沒有改變。
駱賓王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極有才華的人,最後他的名字是取自《周易·觀·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從此之後,他的名字就是賓王,字觀光。意思即是希望他長大成人之後能夠有一番作為,進入仕途,輔佐明君,光耀門楣,並且成為一個有品德有聲望的高官員,最好能體察民情,幫助天下的黎明蒼生,為天下的黎民百姓謀福。
可是當時那個年代,社會動盪,武則天獨霸天下,寵幸奸佞,殘暴不仁,駱賓王認為她是個穢亂宮闈的罪人,幾次上書諷刺,被打入牢獄之中兩年有餘,後來李敬業起兵時,他作為幕僚先聲奪人,寫下了氣勢磅礴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成功的為李敬業造勢,可是兵敗垂成,駱賓王從此消聲覓跡,是死是活都沒有人知道。《資治通鑑》説他與李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説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説他“亡命不知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