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袁世凱兒子
袁世凱一生總共有17個兒子,在這裏小編自然不可能一個一個的介紹過來,就挑其中比較典型,比較有名的幾個來簡要的介紹一下。大兒子袁克定是他的原配夫人所生,雖然早年的時候做過“皇子夢”曾經鼓動袁世凱稱帝,但是後來日軍侵華期間能夠拒絕和日軍合作還算是守住了良知底線,最後享年81歲。
袁克定的影視形象
袁世凱這麼多兒子裏面最有才的就是袁克文,和大哥想要做“皇子”不同,袁克文對於權勢沒有太大的興趣,有着一股子文人氣質,他和袁世凱的政見經常不和,早在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的時候就引以為恥,之後在袁世凱稱帝的時候更是寫了首所謂的“反詩”,因此不得不逃到了上海,在上海期間,袁克文投奔了青幫,成為了青幫的一個頭目,也曾收過一些門徒,但是大多都是一些文藝界的人。袁克文文采不錯,也繼承了文人一貫的風流的毛病,可以説是走到哪風流到哪。
如果説袁克文是最有才的,那麼袁克桓就是最有錢的,袁克桓的生母就是袁世凱家中管理家務的楊氏,在這位母親的教導下,袁克桓很小就有了不錯的經濟頭腦,在袁世凱死後,他分到了好些有名的工業工廠的股票,在他的建設下,這些個工廠都有着長足的發展,以至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他的行動都會影響着天京的股價。後來在抗戰時期,袁克桓將江南水泥廠改造成了南京的難民營,收留了很多的南京難民,並且因為拒絕資助日本人,他的兒子一度被日本人抓去坐牢。
袁世凱簡介
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力最大的人物之一,也是近代最具有爭議的人物之一,他出生於咸豐年間,目睹了國家危難,社會動盪,百姓疾苦,積極投身於政治當中,為中國的近代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他竊國的行為也讓他受到了無數的辱罵。
袁世凱照片
袁世凱出生在一個大家族裏面,小時候的袁世凱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華和遠大的志向,稍大之後,袁世凱努力讀書希望能夠考取一個功名,但是兩次都沒有什麼好的結果,這也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之後在第三次考試之前,朝鮮的叛亂改變了他的一生。當時作為清朝屬國的朝鮮發生政變,袁世凱東渡朝鮮,領兵平叛,他因為作戰勇猛被評為首功。之後袁世凱被留在了朝鮮,協助朝鮮訓練軍隊,在這段時間,袁世凱挫敗了朝鮮當地的政變和日本人分裂朝鮮的陰謀,受到李鴻章的重用,總督朝鮮主管一方。
後來袁世凱眼見清軍被洋人摧枯拉朽般擊潰,心中誕生了效仿西方人練兵的想法,後來袁世凱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成為了清朝政府的一大支柱,而隨着李鴻章的去世,袁世凱更是成為了清朝之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在《辛丑條約》之後,袁世凱積極尋求變法,努力推行新政,為新中國的近代化建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辛亥革命爆發之後,袁世凱被清廷委以重任成為了內閣大臣,之後又努力勸告清帝退位,實現了清朝到民國的和平過渡。但是之後袁世凱爭權奪利,甚至復辟封建王朝,招來了全國人民的反對,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污點,最後袁世凱因病去世,享年57歲。
袁世凱當了幾天皇帝
袁世凱的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他晚年時期的宣佈稱帝,這一舉動讓他成為了有名的“竊國大盜”成為了近代史上有名的奸雄,受到了無數人的責罵,那麼這次袁世凱稱帝到底持續了多長時間呢?具體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袁世凱劇照
袁世凱雖然想要稱帝,但是很不幸的,他只當了83天的皇帝就不得不宣佈退位了。早在辛亥革命爆發之後,袁世凱就成為了清政府的一大支柱,之後他又逼迫清帝退位,使得中國得以和平地結束封建王朝的統治,之後經過雙方協商,袁世凱成為了中華民國大總統,這時候的袁世凱因為逼清帝退位,結束清朝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讚,認為他是一個治世能臣,但是之後隨着宋教仁案的爆發,袁世凱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雖然他改內閣製為總統制,加強了總統的權利,但是其實已經使得全國上下民心不一。
之後因為中日之間《二十一條》事件,國內諸人不得不暫時停止對於袁世凱的討伐,一致對外,因此這次談判,中國雖然最後簽訂的條約依舊很不平等,但是比起最初的條約已經好了很多。因此袁世凱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但是好景不長,做“總統”總是不如做“皇帝”來得好,袁世凱的野心讓他選擇了君主立憲制,在一些人的支持下,他宣佈廢除原有制度,自稱皇帝,建立中華帝國,但是這個舉措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一時之間議論紛紛,反抗者競相起兵,為了安撫四方,袁世凱在稱帝83天之後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最後在國人的謾罵中因病去世。
袁世凱為什麼要稱帝
袁世凱稱帝是眾所周知的,那麼袁世凱為什麼要稱帝呢?當時袁世凱已經是國民大總統可以説是站在了頂峯上了,為什麼還要冒着巨大的風險去稱帝,難道他就沒想過可能會造成的後果嗎?
袁世凱稱帝
一般來説很多人都以為袁世凱的復辟是想要當那種古代的封建皇帝,但是其實袁世凱是要做君主立憲體制下的皇帝,這兩者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説真正大總統的權勢一點都不在正常君主立憲制的君主之下,那麼袁世凱為什麼還要去稱帝呢?首先袁世凱的時代侷限性是不可忽視的,出生於封建王朝的袁世凱對於權力最高的地位“皇帝”有着自己的渴望,這是他會選擇稱帝的一大原因。
袁世凱稱帝還和當時的局勢有關係,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其實是由地方的各種軍閥勢力掌控的,他根本不能調動地方的勢力,這樣導致了國家內部其實還未統一,所以其實當時的中華民國只能説是一個明面上的國家,內部依舊是四分五裂的,所以他需要增強中央集權,約束地方勢力,達到真正一統國家的目的,同時他也得到了不少軍閥的支持才敢重建君主立憲制,但是誰知道剛一稱帝,這羣人就反水了。
其次當時孫中山等人雖説讓權給袁世凱讓他當了大總統,但是卻臨時改成內閣制,導致議會權利過大,議員們大多又是沒有什麼執政經驗的人,所以內部很混亂,政治混亂,國家自然很難發展起來,而袁世凱又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所以他不會容忍作為議會的傀儡,自然要進行改革,所以在一羣人的支持下轉而建立君主立憲制度,而袁世凱自己走上了稱帝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