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切到底是什麼?在藏傳佛教體系裏處於什麼地位?
不請自來,本人藏族~
仁波切這個詞感覺都被朝陽區人民給玩兒壞了!
仁波切,有時也譯成仁波欽~在藏語裏寫成“རིན་པོ་ཆེ་”,仁波(རིན་པོ་)就是價值的意思,切(ཆེ་)的字面意思是大,兩個詞連在一起,形成固定搭配,就是價值高的意思,一般理解成珍貴、寶貴、有價值等~
首先呢,仁波切並不是只用來形容人。比如我們有一座雪山叫做“岡仁波切”,“岡”是雪的意思,是説這是一個很珍貴的雪山,是西藏首屈一指的神山。
然後呢,當仁波切是拿來説人的時候,不是隻有活佛才能成為仁波切,普通人也可以成為仁波切。只要你不管是在品行上、學識上等各方面,都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大家就會説你是仁波切。
那麼問題來了!活佛是什麼東東捏?活佛是漢語裏的説法,其實更準確的應該是翻譯為“轉世者”,在佛教裏認為這個人有能力決定自己的轉世的,轉世後他可以選擇出家,也可以選擇不出家。不出家就會過着類似像漢語裏説的“在家居士”一樣的生活,所以結婚生子很正常。
另外,由於在解放前的西藏,基本上學校都是以寺廟的形式存在,寺廟裏的學員自然都是僧人。他們在寺廟裏學習各種知識,主要是大小五明學,這其中包含醫學呀、邏輯學、語言學等等,因此,一般能夠能被大家稱為仁波切的都是僧人。
很多人的誤區就在於覺得活佛必須是僧人,仁波切也必須是僧人,所以感覺活佛=仁波切……
總之呢,仁波切就是寶貴的 XX,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雪山等等。不一定非得是活佛,只要你學識夠淵博,為人夠好,得到大家的認可就可以是仁波切~但由於西藏的宗教氛圍,大家會很敬佩懂佛的人,所以現在大多的仁波切會是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