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司馬遷女兒
在史書上雖然沒有記載司馬遷有沒有兒子,但是司馬遷女兒卻是有明確記載的。而且司馬遷的女兒還嫁了個非常好的丈夫,只是司馬遷女兒姓名不可靠,也就只能稱之為“司馬遷之女”了。
影視劇中的司馬遷
司馬遷的女兒後來嫁給了楊敞,這個楊敞是誰的呢?我們都知道漢武帝死後幼子漢昭帝即位,漢武帝的託孤重臣霍光,楊敞原先就是霍光身邊的人。但是後來楊敞行事小心謹慎,又非常有才能,霍光非常賞識他,後來楊敞官職丞相,一時位極人臣。楊敞和司馬遷智能表有兩個兒子,一個名叫楊忠,另一個叫楊惲。
相傳司馬遷的《史記》成書之後就是藏在女兒處的,第一個讀者就是他的外孫楊惲。楊惲非常喜歡《史記》,第一次讀到《史記》楊惲就對它愛不釋手,深深地被這本書的內容給吸引住了。之後楊惲還一字一句地把《史記》給讀了好幾遍,每一次讀《史記》他都會熱淚盈眶,為自己外祖父的遭遇而感到惋惜。後來楊惲在政治上也有所成就,在漢宣帝時期,楊惲還被封為了平通侯。當時稱朝政清明,楊惲覺得是時候讓自己祖父這部著作重見天日了,所以就上書漢宣帝,將《史記》拿了出來,於是天下人就能讀到這本偉大的著作了。
從某個角度來説,如果沒有司馬遷的女兒,司馬遷的這本史記想要與天下人分享,可能還要再等上一些時間吧。
司馬遷退禮
司馬遷退禮的故事是一個出現在小學教材中的故事,史書上具體沒有記載。這個故事講的是司馬遷拒不收禮的事。
司馬遷畫像
當時司馬遷已經是太史令了,有一天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派了僕人給司馬遷送了一份禮物。司馬遷的女兒小心翼翼的把禮物打開,裏面裝了一對晶瑩剔透上好的玉璧。小女兒不禁驚呼,這對玉璧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寶啊。在屋中寫《史記》的司馬遷聽到了女兒的聲音,於是就放下筆出來一看究竟。司馬遷看着玉璧,把它拿在手上仔細看了看,稱讚道,真是白璧無瑕啊。女兒聽到了司馬遷的稱讚,心裏很高心,拿着玉璧不肯放下。司馬遷就語重心長的和女兒説,白璧最可貴之處就是因為它沒有瑕疵,這就和我們人是一個道理。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太史令,不敢自比這麼好的白璧,但是把這白璧收下,那麼思想上的瑕疵就要多了。女兒聽了司馬遷的話,就把玉璧還給僕人,退還給李廣利了。
這個故事其實多半是杜撰的,退禮的故事有很多,大概是將別人退禮的故事算在了司馬遷的頭上。但是這篇文章中所表現的司馬遷公正無私、淡泊名利的精神卻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歷史上的司馬遷也確實是這樣一個人,作為歷史的記錄者,司馬遷必須做到公正才能夠將歷史書寫好,而從司馬遷沒有錢為自己贖這死罪之身,就知道司馬遷也是個淡泊名利,不看重錢財的人了。
司馬遷遊歷
司馬遷出生在一個小康之家,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也是一個史官,家裏的條件還不錯。後來司馬談到長安區做官,就讓司馬遷到全國各地去遊歷。古人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所以這也是司馬遷有如此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司馬遷
十歲的時候,司馬遷來到了漢朝的都城,長安。當時的長安可以説是非常的繁榮,國力空前強大,經濟繁榮,百家爭鳴。這個時期,張騫奉命出使匈奴、衞青霍去病又大破匈奴,文化空前的繁盛。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司馬遷能夠有豐富的見聞,激發了司馬遷寫史的興趣。
大概是二十歲的時候,司馬遷就開始了外出遊歷,史書上記載司馬遷先是南遊江、淮,就是今天的江南、淮南地區了。之後又去了會稽(今紹興),還去到了相傳是大禹葬身的九疑山。之後要到了廣西、貴州一帶的沅水、湘水一帶。之後又北上,到了山東汶水、泗水等地,在這一帶還考察了許多戰國時期的縣市等。之後司馬遷又到了河南一帶,考察舊時的梁國、楚地等遺蹟。司馬遷還去了四川巴蜀一帶,可以説是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也正是因為年輕時候的遊歷經歷,司馬遷收集到了民間大量的傳説、舊聞、古事等素材,為司馬遷日後的寫作積累了大量的原始材料,當然司馬遷也是對這些傳聞進行了認真摘選,沒有將那些無稽之談的話也編入到《史記》中。
司馬遷為什麼把陳涉歸入世家
在《史記》中,人物傳記主要是分為三類來歸納的,主要依據就是人物的地位。收錄皇帝的叫“本紀”,收錄諸侯的叫“世家”,還有就是收錄一些有傑出貢獻的人士的叫“列傳”。但是這個分類也只是一個大致的分類,其中也有幾個是例外的。
《漢武大帝》的司馬遷形象
如,沒有當過皇帝卻被歸類到“本紀”裏的項羽,還有不是王侯卻被歸入“世家”一類的孔子,還有就是隻是一個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卻也被司馬遷歸入到“世家”的陳涉。所以説,這個分類的方法,只是一個大致方向上的分類,具體到每個人的時候,還要看這個人的功績和司馬遷個人的喜好來進行分類的,當然這個是極少數的例子了。
陳涉就是陳勝,是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對推翻秦朝的統治有着重要的作用,發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農民起義。因此,司馬遷對陳涉這種能夠為百姓着想,在強權之下揭竿而起不願為人魚肉的勇氣非常的敬佩,因此破例將陳涉收錄到了“世家”之中。還引用賈誼的《過秦論》來代替自己對陳涉的評價,司馬遷對陳涉的感情可見一斑。
其實從這些方面也能看出,司馬遷的歷史除了尊重史實之外,還尊重自己內心的情感。司馬遷用自己的價值觀為人們去判斷千百年來這些為人的功績,並將他們的事情傳給下一代,所以司馬遷對歷史上許多人物的看法,影響着後世許多人對歷史人物的態度。
陳涉世家司馬遷
《陳涉世家》是司馬遷著作《史記》中的一篇傳記,講的是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歷史故事。陳涉世家司馬遷都具體寫了哪些事件呢?
《陳涉世家》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圖
在《陳涉世家》這篇傳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司馬遷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進行了細緻的描寫,《陳涉世家》完整而真實的再現了這次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過程和結局,並對陳涉在反抗秦朝暴政的鬥爭精神進行了詳細刻畫,體現了陳涉在農民起義的重要作用和他洞察時局的能力,以及優秀的組織才能。在司馬遷的《陳涉世家》中還反映出我國古代農民階級的智慧和敢於抗爭的反抗精神。
另外《陳涉世家》也形象的表現了陳勝和吳廣這兩個人物形象。兩個人雖都是農民出身,但陳勝胸懷大志,十分有政治遠見。他有智慧有勇氣,具有組織羣眾、謀劃起義和領導戰爭的傑出才能,因此成為農民起義中的傑出代表。司馬遷對吳廣的描寫略微簡單,但從他和陳勝謀劃起義、誘殺將尉等事件中能夠看出,吳廣是一個機智多謀和勇敢無畏的人。從陳勝吳廣身上,我們看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敢於反抗暴政的偉大精神和英雄氣概。
司馬遷同時對農民起義軍內部的矛盾鬥爭進行了描寫,真實敍述了陳勝起義勝利,稱王后的驕縱心理,漸漸變得貪圖享樂、脱離羣眾,體現了農民階級自身的侷限性。司馬遷巧妙的把握了這次農民起義的發展進程,同時又善於用語言、動作以及神態刻畫人物形象,從而真實生動的為人們再現了這段農民起義歷史。
司馬遷的《陳涉世家》讓後人瞭解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歷史圖景,對於我國的歷史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司馬遷為什麼受宮刑
漢武帝統治時期吏法非常的嚴酷,加之漢武帝生性殘酷,因此在統治上也多用嚴刑懲罰犯錯之人。嚴刑拷打必多冤獄,就連司馬遷這樣的清官也沒能倖免。
司馬遷雕像
司馬遷之所以被處以宮刑,用今天的話説就是太耿直。當時李陵因為被單于圍困而導致彈盡糧絕,無奈之下只好投降匈奴,成為了戰俘。漢武帝為此大怒,牆頭草般的羣臣也來不及繼續恭維李陵,轉而紛紛進言對李陵表示不恥。漢武帝問想聽太史令司馬遷的意見,司馬遷卻耿直地説,李陵向來是個勤謹奉上,寬仁待下,忠君愛國的好將士,怎麼可能説投降就投降,他可能心裏還想着,哪日能夠迴歸朝廷,再為國盡忠。司馬遷説的違逆了漢武帝的意思,於是漢武帝就把司馬遷打入了鐵牢。
後來,漢武帝派公孫敖去匈奴接李陵,公孫敖無功而返,怕漢武帝怪罪,公孫敖誣告李陵正在匈奴練兵,要奉單于之命進攻長安。漢武帝信以為真,盛怒之下下令殺死了李陵一家妻兒老小,為李陵説話的司馬遷也因此受到了牽連,按律當斬。但是漢朝當時可以以宮刑代替死刑,司馬遷心中還有宏偉的理想,背上還有祖輩們的遺願,因此司馬遷選擇了接受宮刑,保住了性命。
也正是司馬遷這個選擇,後世才得以看見《史記》這部經典的鉅著,司馬遷忍辱負重,承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完成了這部著作,是中國人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