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漢高祖劉邦墓外形規格怎麼樣 項羽劉邦鴻門宴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漢高祖劉邦墓

漢高祖劉邦墓,在現在的陝西省咸陽市的東面一個叫做窯店鎮的地方,這個漢高祖劉邦墓是劉邦好呂后合葬的墓地。這座長陵東西並列着兩座陵寢,西邊是漢高祖的墓,東邊是呂后的墓。

重修的劉邦墓

在劉邦稱帝后的第二年就開始建造陵墓了,古代皇帝都有這癖好,剛登基就建造陵墓。這座陵墓是一個微縮版的長安城,劉邦可能是想着死了到那邊還能繼續坐鎮國都。與長安城只隔了一條渭河,他估計死了也想監督自己的子孫們怎麼樣治理國家的。漢長陵的墓地規模雖然不是最大的,不過陪葬墓卻是最多的,就是説劉邦的身邊陪着他的人不少,都在他墓地附近埋下了。看來漢高祖劉邦墓不寂寞,很多人都去追隨他了。

劉邦的長陵裏面,按照古代的規矩,皇后,嬪妃都不可能跟皇帝的墓並排的,而且呂后的墓居然跟他的規模差不多,這一點也是呂后對自己的功勞的認可,她可能覺得她對西漢的貢獻不輸於漢高祖劉邦,所以墓自然要一樣的規制。

劉邦也效仿了古代的地方,整了不少兵馬俑,主要是意思自己去那個世界要有人送葬啊,這些兵馬俑就是這作用。後來的考古發現中不僅僅是這些兵馬俑,還有就是挖打了一個皇后的玉璽,也就是呂后的。

應該説漢高祖劉邦墓地還算是一個帝王的規制,只是呂后的墓不像以前皇后的墓地,她認為她跟高祖的功勞一樣,所以去跟高祖墓湊個熱鬧。

劉邦之後的皇帝

劉邦之後的皇帝,單單就西漢來説的話,有十幾位。劉邦之後的皇帝,比較沒用的是他兒子,看來,虎父還是會有犬子的。縱觀整個封建社會,似乎父親英勇善戰,打下江山,坐穩江山的,兒子那一輩似乎都不行,這大概是因為皇帝老子忙於打仗,勝利之後忙於朝政,一下子就忘了管理了,這位官二代就腐化了,開始吃喝玩樂,不思進取了。

漢武帝劉徹像

劉盈這傢伙就是性格太軟弱了,這一點劉邦應該也有責任,小時候被劉邦差點扔掉,當了太子還差點被劉邦廢掉,當了皇帝還被自己的親媽控制了,一輩子很短,卻沒能過幾天安生日子。

呂后就不用多説了,她一直控制朝政,直到去世。後來的劉恆和兒子劉啓,一個是漢文帝,一個是漢景帝,合起來就是“文景之治”,劉邦的這個兒子和孫子還是很努力的,劉恆是真的為百姓考慮的,他的皇宮裏面吃穿住用行都是一切從簡,他希望省點錢,讓百姓負擔輕一點,減輕賦税。這父子兩還重視農業,親自下地耕作。由於社會安定,所以經濟迅速發展,到後來,錢太多,據説串錢的繩子都斷了,沒法計算庫存的錢。而這兩位賺來的錢,給後來自己的後人漢武帝劉徹征伐匈奴提供了物質基礎。

之後就是劉徹的兒子劉佛陵,這位皇帝倒黴就倒黴在,年幼登基,自己母親被殺了,可能是呂后的陰影,大臣們才想出這個主意的。再後來的劉病已,他主要貢獻是確立儒家思想。西漢後面的皇帝不值得一提了,基本就是頹廢了。

劉邦之後的皇帝,有人勵精圖治,有人頹廢一生,總的來説,前半部分還是優秀的,後半部分就基本沒救了。

鄭少秋演的劉邦

鄭少秋出演劉邦的電視劇是《楚漢驕雄》,這是香港無線電視(TVB)於2004年播出的一部古裝電視劇,全劇共三十集,講述的是劉邦和項羽兩人的恩怨糾葛。

鄭少秋演的劉邦

《楚漢驕雄》講的是秦末時期,由於秦朝的暴政,導致農民起義不斷。劉邦和項羽本是一對好兄弟,一個出身大楚貴族,一個是市井小民;一個胸懷大志,一個無心爭霸天下;一個最後烏江自刎,一個最後一統天下。“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霸王自刎”這些經典的歷史故事,劇中也都涉及到了。劇中的劉邦和史書上描寫的劉邦有些不同,劇中的劉邦少了一點野心,多了一些無奈。劇中的劉邦本雖然沒有爭霸天下的想法,但是項羽不想放過他,逼得劉邦不得不與他生死相向。

鄭少秋,香港著名演員、歌手,生於廣東台山,原名黃可中,後隨繼父改名鄭少秋。出身書香門第的鄭少秋,從小就有着很好地中文天賦,但他沒有像父親期望的那樣做一個學者,反而做了父親不喜歡的“戲子”。鄭少秋從小對錶演非常的感興趣,16歲的鄭少秋開始報考各種表演培訓班,進行各種表演培訓,鄭少秋在表演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007年,香港評出的“百大香港經典電視角色”,有七個是鄭少秋出演的角色。鄭少秋在歌唱方面也是獲得了很大的成就的,2006年他曾獲得香港樂壇榮譽大獎“金針獎”。出演劉邦的時候,鄭少秋已經57歲了。

劉邦這一角色是鄭少秋主動請纓的,當初製片人想要他出演西楚霸王項羽。但是,鄭少秋通過對歷史的瞭解,開始喜歡上了劉邦這一角色,所以嚮導演組提出要出演劉邦。鄭少秋演的劉邦,性格多變,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性格的劉邦出現在你的眼前,將劉邦這一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


項羽劉邦鴻門宴

縱觀從古到今,看過大大小小飯局設宴。相比來説,影響最大的要數《鴻門宴》了。一頓飯“吃了”近兩千年的時間。吃了一頓飯,項羽是賠了夫人折了兵,而劉邦是得了便宜還賣乖。《鴻門宴》,一頓飯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影視作品裏有它,書籍裏有它,就連高考作文裏也是少不了它。

《鴻門宴》圖

千百載過去,這一段扣人心絃的歷史故事,經過不少人的闡釋,吟唱,表演等藝術形式的展現下,演繹成了一段傳奇,至今還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同情之聲。《鴻門宴》裏所展現的歷史可謂是最經典的,但在如今的時代,這一段歷史仍然是一個熱點。京劇裏《霸王別姬》、琵琶曲裏有《十面埋伏》。而在影視劇方面更是有電視劇《楚漢風雲》,電影《王的盛宴》等諸多作品,無一不將這段歷史重現在人們面前。

歷史上的《鴻門宴》並不是論宴會是何等的豐盛,而體現的是劉邦和項羽之間矛盾,更是楚漢相爭的轉折點。所謂“一年定生死,一宴定天下”。在這場宴會中,劉邦和項羽一展英雄本色,席間上一系列的明爭暗鬥直接影響到了農民起義和楚漢相爭的結局。當然,這場飯局也深刻的影響了劉邦和項羽命運,項羽戰敗、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建立王朝,成為漢高祖。

《鴻門宴》帶來的直接影響還有:劉邦開創了史上“布衣天子”的局面,結束了封建君主主義思想。

項羽為何不殺劉邦

鴻門宴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事件,很多人都對項羽不殺劉邦一事耿耿於懷,説項羽心慈手軟,固執己見,不聽范增的建議。他們認為如果當初殺掉劉邦,就沒有後來的楚漢爭雄,項羽也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其實,項羽不殺劉邦是正確的。

《楚漢爭雄》項羽和劉邦

從項羽本身來看,首先他是個仁義之人,不屑於用一些陰暗的手段對付別人,況且這個人還是曾經的兄弟;其次,狂妄的項羽覺得沒有必要殺劉邦,畢竟當時項羽的勢力可以説是最大的,劉邦還不能與他匹敵。

從形勢上看,項羽也殺不了劉邦。如果他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不一定能得到其他諸侯的支持。當時劉邦和項羽同屬楚懷王的部下,他們的間隙也只能算是內部事情,況且年輕的項羽在政見上並不成熟。劉邦帶着寶物去謝罪,而且奉上咸陽和關中,把自己的功勞和為王的機會讓給了項羽,還説是為項羽入關做準備。其實他也沒有必要讓出的,因為楚懷王承諾過先入關就可以稱王。劉邦的做法確實高明,既表現了崇高的道義,還明示自己沒有稱王的野心。項羽若在此時殺掉劉邦,必然會讓其他諸侯心存不滿,逐漸失去威望。要是劉邦的將士因此反抗,項羽就算贏了,也必然會損耗兵力。假使項羽有心收歸劉邦兵力,也沒有那麼容易,先前就殺掉了二十萬投降的秦朝士兵,現在劉邦軍中這麼多的秦人也不可能為他所用。項羽當時需要做的是藉着鉅鹿之戰的戰功樹立自己威望,而不是殺劉邦。

劉邦為什麼殺張良

網上有人問劉邦為什麼殺張良,畢竟劉邦在登基後殺了不少有功之人。自古帝王,都有戰國勾踐那樣兔死狗烹的行為,一旦國家鞏固了,就會猜忌身邊的功臣,想方設法除掉,以絕後患。其實歷史上張良的善終的,與其説劉邦為什麼殺張良不如説劉邦為什麼不殺張良來的貼切。

劉邦與張良

張良是一代謀聖,以他的智謀怎麼會看不出劉邦的心思。他知道劉邦坐在皇位上一直不安心,總覺得要剷除掉那些威脅漢室江山的人,所以認為應儘早離開,就像戰國的范蠡一樣。張良向來身子弱,經常生病,早在劉邦入關後,他就因為生病經常不出門,後來劉邦的江山趨於穩定了,他也就漸漸隱退了。除了參與劉邦想廢立太子一事外,基本上遠離政治核心,在劉邦剷除異性王時也幾乎不參與。

劉邦封給張良的食邑是齊國的三萬户,張良推辭了,只要了第一次見到劉邦的留地就離開了。他説:“秦滅了韓國後,自己就成為平民,現在作為一個平民能夠受封為侯並得到萬户的食邑,已經很知足了。現在國家日漸穩定,朝中事有人謀劃,為韓國報仇和封侯的願望也實現了,此生足矣。”據説張良到張師山附近的黃袍山過着隱居的生活,偶爾也會授課,也有説他去修道了。

劉邦沒有殺張良,一方面是張良自身的因素,他看清形勢,能夠及時隱退,不貪戀權位,協助劉邦奪得江山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給韓國報仇和推翻暴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劉邦信任張良,數次得到張良的救助,況且張良沒有異性王的兵權,在朝中也沒有實際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