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朱學派宣揚了什麼 楊朱之狗講述了什麼故事

楊朱學派宣揚了什麼

楊朱學派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一個學派,楊朱是戰國時期的魏國人,又名陽子居。楊朱本來是一個隱士,所以對於他的生平還有他的著作等,後世都無法一一探知。

楊朱

但是楊朱創立的學派卻向後世客觀的闡述了楊朱本人的發展意義,這對後世許多學派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啓示意義,就算是到了今天,我們還是可以用楊朱學派的觀點來對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進行闡述。在楊朱學派中楊朱是創始人,之後的告子,子華子,還有詹子都是楊朱學派的發展者之一。

當時因為墨子提出了他的擁有極端道德主義的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中對道德的要求已經超出了人的極限,所以楊朱就站出來反對墨子了。楊朱認為做人就要“保性全真,不以物累形”。意思就是要提倡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本性來生活,不能被外物所累,要在生活中不斷加強自我認識,從而達到認識自我的目的。這就如同老子對宗教提出質疑一樣,楊朱開始對道德的起源產生了質疑,也提出了自己的反思。

楊朱認為,人性的道德只是外物,人性本來就和水一樣,是至清至純的,但是加上土,水就變得渾濁了。所以道德就像是強加在人身上的習慣風俗,這一個觀點可以説是最早的從心理角度出發的,發現了達爾文演化現象的先秦思想家。但是因為漢朝獨尊儒術的政策,所以楊朱學派也就和墨家思想一樣,消失在了兩漢之時。

楊朱之狗講述了什麼故事

楊朱之狗這個故事其實並不是字面上看起來的這樣,是來介紹楊朱的狗的,而且這個故事還和楊朱的弟弟有關。這則故事非常的精煉,但是卻也藴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

楊朱畫像

話説楊朱家中有一個弟弟名叫楊布,有一天楊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來們,運氣不好,一出門就碰上了下大雨。於是楊布就脱掉了白色的衣服,穿上了黑色的衣服回到了家中。等到楊布回家的時候,家裏的狗卻朝着他開始叫起來,還撲了過來要咬楊布。楊布心裏也氣,自己養的狗卻要來咬自己,於是楊布怒氣衝衝的拿着木棒要去打這條狗。楊朱看到了,就對楊不説,你別打它了,你自己都可能會犯這種錯誤的,要是你自己的狗出去的時候還是白色,回來的時候卻變成了黑色,你自己會不會覺得奇怪?

這一則故事雖然短小卻告訴了我們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就是如果是你自己變了樣子,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了。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之前不同的時候,我們自己首先要從自己的身上找一下原因,不然就會像楊布那樣,自己變了一身衣服,狗認不出他來了,他還要怪狗了。

雖然今天我們都知道,狗能夠分辨親疏主要的方法是通過氣味,並不是因為衣服或者長相這種直觀的東西。但是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是依舊深刻的,今天還是有很多人,朋友之間感情變味之後,從不考慮是自己變了,而都説是“他”變了。

楊朱的幸福觀是什麼

楊朱並沒有系統的來整理過自己的幸福觀,也許在當時他自己對幸福觀這個概念都沒有認識,但是我們總結楊朱的思想,也能從今天人的思想出發,對楊朱的幸福觀也能探知一二。

楊朱畫像

後人將楊朱學派歸納到道家的範疇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道家認為有意義的生活,就是滿足自己身體慾望的生活。我們可以粗略的理解為,這個就是道家的幸福觀,因為如果一個人的身體上的各種慾望都能得到滿足的話,這個人可以説是幸福的。而楊朱學派在這一點上,和道家思想有着非常驚人的相似,因為楊朱學派的核心思想就是“貴己”,提出了人自己的重要性,生命的重要性。所以在這一點上,楊朱學派和道家的思想有着非常高的一致性,都是從人出發的。

從被後世的“一毛不拔”上面我們也能知道,楊朱認為的幸福是在保存自己的基礎上,對別人對自己的掠奪和自己對別人的掠奪都表示反對的,所以還是回到了中心思想中的“貴己”上了。人應該滿足自己身體上的慾望,重視人本身,而輕視人身邊的外物。應該説,楊朱的這個觀點,從理論上肯定了普通人生活的意義,也為道家思想提供了一種與儒家思想不同的價值觀。認為普通的百姓就應該心安理得的追求知足常樂還有長壽為目的,這樣的思想使得中國的社會不至於太過浮躁和不安。


列子楊朱篇主要內容講什麼

在《列子》中也有關於楊朱的一篇文章,被稱為是《列子·楊朱篇》,這篇文章又名叫做《達生》,是為數不多的記載楊朱的文章之一。

楊朱

在這篇文章中,楊朱把名和實的關係兩兩分開,認為名實不一定時相符的,實也未必就依附於名。楊朱列舉了,管仲、堯、舜、伯夷、叔齊等人生平的際遇,來論證社會上的種種的“實名貧,偽名富”的不公平的現象。楊朱認為只有死亡才能夠徹底解決這世界上的高低貴賤的差別,死後所有的道德的光環,仁義的加持,都將會消失,不管是賢德的還是愚笨的都同樣會化作累累白骨。

從這個角度,楊朱又反觀人類着充滿苦難的歷史進程和漂泊無定又短暫的人生。所以楊朱認為人能夠把握的就是當下的東西,美食、衣服等等嗎,與當下的物質享受比起來,任何生前的虛名和死後的榮耀都是桎梏人的枷鎖罷了。有的人顧忌這生活中刑罰的尺度,道德的教誨,為人處世瞻前顧後,都想留得生前身後名,這不過是做了禮教和名利的傀儡。

最後楊朱害怕自己的觀點又太過矯枉過正,所以又開始了論事名實之論,又論證了名和實不能夠完全割裂。但是除了人本來的欲求之外,還要去追求過多的功名利祿,這個就是我們所説的貪得無厭了。但是後來楊朱的學説遭到了曲解和反駁,所以留下了“自私”的千古惡名。

楊朱哭歧路實則在哭什麼

楊朱哭歧路是關於楊朱的一個小故事,在三國的時候,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也曾經詠詩來寫這個小故事,名曰《詠懷·楊朱泣歧路》。

楊朱畫像

有一次楊朱鄰居家的一隻羊逃跑了,鄰居十分的着急,全家出動在找羊,但是鄰居覺得人手不夠,於是就問楊朱要他的僕人能否也一同幫忙尋找,於是楊朱就説,不過是丟了一隻羊,為什麼要那麼多人去找。鄰居就説,因為村外面有非常多的岔路所以很難尋找。楊朱不好意思,於是就叫了僕人出去找羊。

過了不一會,出去找羊的人都回來了,楊朱就問,羊找到了嗎?鄰居説沒找到,跑走了。楊朱非常的詫異,驚訝道,怎麼會沒有找到。鄰居於是就説,村外的歧路,歧路中還有歧路,簡直就像蜘蛛網一樣錯綜複雜,都不知道追哪一條路才好。於是無奈之下,只好就回來了。

楊朱聽了之後,臉上就露出了悲傷的神色,很長時間都沒有一句話,也沒有一個笑容。後來楊朱有一次外出,來到了一條四通八達的路面面,一時不知道往哪裏走,想起了鄰居丟羊的事情,,就情不自禁的哭了起來。

其實很多人聽了這個故事之後都會想,不過是迷途而已,一個大男人怎麼至於哭鼻子。其實不盡然,楊朱是戰國時期的隱士,我們都知道一個做隱士,無外乎是天下太亂,或者自己沒有辦法得到賞識。當時戰國,能施展抱負的地方太多,但是能去的地方卻太少,所以楊朱哭的不是自己的迷路了,而是自己迷茫的人生。

楊朱墨翟各自的觀點是什麼

墨子和楊朱的觀點是對立的,因此在很多人看來都有非常尖鋭的矛盾。墨子的觀點是兼愛天下,摩頂放踵利天下,而楊朱則是一毛不拔,連拔根汗毛對天下人有利都不拔,兩個人的思想矛盾可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且孟子對兩個人的介紹也只能看出來,他們兩個都是非常走極端的人。一個只有自己,一個沒有自己。

楊朱畫像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麼,其實不盡然,因為種種原因,後世特別是儒家的學者對楊朱的觀點都進行了極端化的解讀,導致了楊朱的觀點看起來非常的“自私”和“墮落”。事實則非然,楊朱的原意是,古時候的人,要他損害自己的利益而去讓利給天下人,他也是不會讓的,但是如果要天下人要養自己一個人,他也是不會答應的。如果人人都不損害自己的利益,人人又都不去謀取別人的利益,那麼天下就大治了。

而墨子的原話和孟子所傳達的也不盡相同了,墨子認為如果損害一個人的利益能夠保護天下人的利益,也不能夠損害一個人去保護天下人的利益;但是如果損害自己的利益能夠保存天下人的利益能夠保存天下人的利益,那就可以損害自己的利益以利天下了。

所以這裏就有很多的誤解了,楊朱雖然一毛不拔但是卻也一毛不取,墨子兼愛天下,但卻只損自己。這才是最真實的楊朱學派和墨家思想,許多精華都是被孟子等儒家學者給自動屏蔽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91 字。

轉載請註明: 楊朱學派宣揚了什麼 楊朱之狗講述了什麼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