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死後,如果王允重用這兩個人,也許就沒有三國了

東漢末,所有野心不小的軍閥都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大將軍何進。何進為了除掉宦官集團,請董卓進京,結果引狼入室。他臨死前肯定腸子都悔青了。

但是董卓做了別人不敢做的事,廢弘農王立漢獻帝,摧毀劉氏皇權的同時,也讓各路軍閥覬覦權力的野心大增。

董卓死後,如果王允重用這兩個人,也許就沒有三國了

王允獻貂蟬(劇照)

司徒王允忍辱負重,假意順從董卓,然後用離間計除掉董卓。立下如此大功,王允威名大振,頗有點居功自傲。

那是初平三年(192年)。王允滿以為朝廷可以高枕無憂了,處理政務變得固執,不再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執意處死哭董卓的名臣蔡邕,王允顯然有立威的意圖。

然而,當時的局勢遠比王允想象的要複雜。他走錯了一步棋,結果被董卓的部下殺死,漢王朝的基業隨之徹底崩潰。

董卓死後,如果王允重用這兩個人,也許就沒有三國了

董卓

王允做錯了什麼事呢?

簡單來説就兩個字,用人。如果王允用對了人,可以迅速穩定天下形勢,讓漢王朝的國祚加以延續。那樣的話,三國羣雄的好戲就不得不延遲。

董卓死之前,已經遷都長安,躲到關中去了。以袁紹為盟主的討董聯軍聲勢浩大,在關東蓄勢待發。不過各路軍頭都心懷異志,希望別人先出兵,保存自己的實力。這種情況下,誰也不傻,你不動我也不動。聯軍變成了吃瓜羣眾,隨後開始窩裏鬥。

真正鐵了心要打董卓的,只有兩個牛人,曹操和孫堅。曹操在初平元年曾獨自帶兵西征董卓,因寡不敵眾,在滎陽慘敗。而孫堅的表現最搶眼,以少量兵力作戰一年多,屢屢獲勝,還打跑了親自出戰的董卓和呂布,收復洛陽。

曹操劇照

可是董卓死的時候,孫堅也死於襄陽。小霸王孫策隆重登場。

王允低估了關東的局勢,同時也保持着警惕。董卓死後,王允清楚袁紹心懷鬼胎,自然不會徵召他入關。這時候,能入關鎮住場子的人選,也就剩下曹操和孫策了。由於劉備當時還不成氣候,這裏不討論。

曹操兵敗滎陽,對朝廷而言其志可嘉。孫堅雖然死了,孫策的勇猛不亞於其父。如果這兩人有一個到關中,董卓的部將李榷、郭汜之流根本鬧不起來,王允也就不會有殺身之禍,東漢也不會那麼快就分崩離析。

小霸王孫策劇照

有人説,王允當然不會任用曹操,那樣無疑於何進放董卓進京,再來一次引狼入室。其實,以當時的局面來看,曹操入關不會威脅到漢室。

董卓死的時候,曹操正在青州和黃巾軍作戰,兵力不多,還沒有收降黃巾軍。曹操雖然很有野心,但董卓不是他除掉的,而是王允。曹操即便入關,不論從哪方面來講,威望根本不足以撼動王允的地位,更威脅不到朝廷。

何況當時的曹操的野心也沒那麼大。早在中平四年(187年),冀州刺史王芬和許攸等人謀劃廢掉漢靈帝、改立新君的時候,曾鼓動曹操加入。曹操卻認為,廢立皇帝的大事是天下最不祥的,明確表示拒絕。

王允只要以朝廷的名義籠絡曹操,再加以約束,曹操如此精明的人,才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企圖架空皇權。那他就是第二個董卓,讓自己變成眾矢之的。

董卓死後,如果王允重用這兩個人,也許就沒有三國了

如果王允不放心曹操,還可以讓小霸王孫策也入關,分別加以委任。孫策和他父親一樣,當時對漢室還是忠心耿耿的,更容易控制。

曹操和孫策入關後,王允再聯合名將皇甫嵩,掌控涼州兵馬,那麼袁紹、袁術的部隊就不得不聽朝廷號令,劉表、公孫瓚等人也不敢割據一方。各路軍隊集中對付黃巾軍,平定天下並不太難,東漢的國運還能得以延續。

至於董卓的部將李榷、郭汜等人,在曹操和孫策的眼皮底下,肯定不敢造反。因為他們起初對王允的親信宋翼和王弘都很忌憚,遲遲不敢加害王允。而宋翼和王弘只不過是平庸之輩。如果換曹操和孫策在場,李榷、郭汜之流要麼乖乖聽話,要麼死路一條。

然而,王允只信任宋翼和王弘等人,又和呂布鬧崩,陷入危境卻不自知。關中沒有一個像樣的強勢人物坐鎮,李榷和郭汜抓到機會,不造反才怪。於是關中被攪得天翻地覆,東漢徹底崩盤,開啓了三國亂世。

王允是個不錯的官員,但其眼光和能力終究有所不足。搞一搞計謀除掉董卓,已經相當不容易了。他的氣量恐怕也容不下曹操、孫策這樣的人物。東漢滅亡和他有直接的關係。

誠然,這只是一種“事後諸葛亮”的分析,歷史終究無法改變。

感謝您在無意中看到這篇文章,顏值都這麼高了,還願意看看小編的文章。祝您天天的有個好心情,抬頭見喜,低頭撿錢,男人越活越瀟灑,女人越活越漂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3 字。

轉載請註明: 董卓死後,如果王允重用這兩個人,也許就沒有三國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