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外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朝難逃“胡運不過百年”的斷言,清朝卻能存續將近三百年,究其本質原因,正是源自滿清政權的主動漢化,認可漢文化、學習漢文化,並利用漢文化體系實行全國性統治。
滿清的漢化,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其漢化程度之深,從歷任皇帝的書法水平中便可見一斑。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後的第一位皇帝是順治,隨後便是後世知名度極高的康熙、雍正和乾隆。這四位雖然都是清朝早期的皇帝,但其漢語書法造詣卻足以驚豔世人。以下,我們就不妨一一介紹,欣賞比對一番。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廟號世祖,6歲登基,14歲親政,24歲駕崩,在位18年。後世對於順治帝的瞭解,大多僅限於篤信佛教和獨寵董鄂妃,實際上,他是一位被嚴重低估的皇帝,其能力才學,都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在治國方針上,順治一直堅守以漢治漢用人方略,大膽任用漢臣,遏制滿洲親貴的勢力,並以此實現了穩定清初局勢的目的。在個人修養上,順治更是以身作則,努力學習漢文化,其中不僅包括禮法、制度,也包括詩文、書法。
以下兩幅書法是順治皇帝真跡欣賞: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廟號聖祖,8歲登基,14歲親政,69歲駕崩,在位61年。康熙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在文治武功上,也堪稱千古典範。康熙在位期間,擒鰲拜、平三藩、戰沙俄、收台灣、三戰葛爾丹、聯絡蒙古各部,堅持大規模用兵,為國土完整和統一做出巨大貢獻。與此同時,康熙皇帝還特別注重自己的文化修養,他自幼接受漢文化教育,熟讀四書五經,尤其擅長書法。
康熙的老師是清初著名書法家沈荃,受其影響,極其推崇董其昌,學習“董體”風格,兼具“顏骨趙姿”之美。康熙的書法造詣極高,對此,他本人也十分自信,經常不惜筆墨,御筆題字,山東曲阜孔廟的“萬世師表”以及南京明孝陵的“治隆唐宋”便是其中的佳作。清朝的內廷書法,由康熙走向了興盛。
以下六幅書法是康熙皇帝真跡欣賞: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廟號世宗,45歲登基,58歲駕崩,在位13年。雍正在“九子奪嫡”中勝出,與父祖沖齡即位不同,他登基時已是中年,各方面都非常成熟了。
雍正堪稱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在位期間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每年只在生日時休息一天,其餘時間幾乎全部奉獻給了朝政事務,13年間,僅在數萬件奏摺中所寫下的批語就多達1000多萬字。這些奏摺現存於故宮博物院,所以,雍正的真跡留存量巨大,但真正的書法作品卻不多,從中可見,與父親康熙一樣,雍正的書法風格受董其昌影響很大。
以下六幅書法是雍正皇帝真跡欣賞:
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廟號高宗,25歲登基,85歲禪位,89歲駕崩,在位60年,實際執掌最高權力63年有餘,創歷史之最。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文藝皇帝,雖然詩詞比不上李後主,書法比不上宋徽宗,但他貴在熱愛、貴在堅持,一生筆耕不輟,寫詩寫書法,他不僅是史上寫詩最多的皇帝,同時也是史上留存題字最多的皇帝,故宮收藏的歷代帝后書法中,有將近一半都是出自乾隆之手。
與父祖書法受董其昌影響不同,乾隆推崇的書法家是趙孟頫,他的書法中透露出“趙體”的遒媚與秀逸,筆法圓熟,自成一體。
以下八幅書法是乾隆皇帝真跡欣賞:
通過以上對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皇帝真跡的欣賞和比對,各位讀者認為誰的書法更勝一籌呢?歡迎留言各抒己見。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