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渾源老字號:百年老藥店“和成恆”的前世與今生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經典


在北嶽恆山腳下的渾源古城,只要上些歲數的人都知道,在古城最繁華的石橋街曾經有一家百年老藥店名叫“和成恆”。和成恆在清末、民國初名聲極好,而且價格公道,貧富無欺,且掌櫃的醫術極為高明,並深究各種藥性,是當時名噪一時的好郎中。

和成恆創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大約1840年左右,其創辦人是來自河北省武安縣龍泉鎮的武成寬。據《武安縣誌》説,武家曾是醫藥世家,其祖上曾為明代的御醫,後不知何故,家道破落,至武成寬已經淪落為鄉野郎中了。一次武成寬在遊方行醫時,偶然從一個遊售蜂蜜的遠方親戚口中得知,説北嶽恆山腳下渾源州繁華無比,而且附近山上盛產上等黃芪。聽到這個消息,武成寬便輾轉來到了渾源。


來到渾源後,經過仔細觀察、多方走訪,最後租下了城內私塾李七先生的兩間房子,開起了“和成恆”藥鋪,武成寬一面行醫,一面自己做藥,加上醫術精湛,經營有方,不到三年功夫,積蓄了大量錢財後,高價買下了渾源最繁華處石橋街的薛家臨街鋪面,從此和成恆步入了高速發展的時候。

據《大同衞生志.傳統中醫藥》卷一(96頁)記載,和成恆曾在民國11年即1922年,渾源遭大瘟疫期間,自制“麻杏石甘湯”銷售,每服九克,售價九個銅元,日銷售量200-300服,持續達數月盈門溢户,利益大增。其時,武成寬已年邁,其子武修仁又名武壽山全盤負責經營。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其子武修仁接手後,除了正常的行醫、經驗中草藥以外,大量收購、屯集恆山黃芪,並進軍當時的天津中草藥市場。並在天津大夥巷和怡和街薛家衚衕購置了五處房產,對黃芪進行深加工,藥行名稱仍叫“和成恆”。短短几年內,“和成恆”的黃芪譽滿津門,可以説在當時的天津是頭一份,幾天天天門庭若市,車水馬龍,應接不暇,故而為武修仁贏得了“黃芪王”之美譽。

“和成恆”的黃芪不僅暢銷北平、武漢、廣州,其大多數出口到了東南亞、甚至銷往美洲。當武家後人回憶説,當時“和成恆”的黃芪是外籍商人認可的唯一品牌,威望極高。


由於武修仁善於經驗,為和成恆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以至於後來抗美援朝時期,武修仁的妻子怡少艾竟然倡議渾源商界為志願軍湊買戰鬥機,並帶頭捐獻鉅款。其時武修仁老先生已六十五歲,已經重病癱瘓在牀。

怡少艾是武修仁先生的繼妻,生於渾源州城大石頭巷,是地地道道的渾源人。其祖上舉人出生,名已無考,但仕途坎坷,並未取得一官半職,後來投身於時任兩廣總督的林則徐任幕僚,一生的亮點是參與了虎門銷煙。怡家在渾源是詩書人家,實屬小康之列。只是怡少艾的父親在民國縣政府充當秘書期間,染上了吸食大煙的惡習,以至家道破落,貧窮不堪,萬般無奈之下將年僅二十四歲怡少艾嫁於五十九歲的武修仁。


1953年武修仁先生病故渾源,遵老先生落葉歸根之遺願,歸河北省武安縣龍泉鎮安葬。後來怡少艾定居天津。渾源“和成恆”交於本家怡守謙代管,1956年公私合營,和成恆搖身一變成為渾源縣藥材公司,從此再無“和成恆”這個百年老店了。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和成恆”這塊木製的大招牌依然存在,保留在渾源有關部門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