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過韓國濟州島的話,一定對當地的柑桔深加工產品印象深刻。無論是在免税店、土特產商店還是桔園旁的小店裏,柑桔巧克力、柑桔餅乾、柑桔維C片、柑桔香皂等一系列產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如今,崇明長興島的前小桔創意農場裏也有了讓人目不暇接的柑桔深加工產品。這些深加工產品不僅改變了柑桔給人的“低端水果”印象,還能讓從業者實實在在獲利,有些產品的利潤比直接賣桔子要高十多倍。
柑桔深加工產品受歡迎
桔醬、桔花酥、小青柑普洱茶、巧克力小桔片……在前小桔創意農場,十多種包裝精美的桔子產品成了遊客臨走時喜歡帶走的伴手禮。
前小桔創始人之一顏文峯介紹,其實前小桔在幾年前就開始嘗試開發桔子深加工產品,但過程很曲折。比如,在南方歷史悠久的柑普茶(將未成熟的青柑除去果肉、加入普洱茶)就不適合崇明,原因是崇明種植的柑桔品種“宮川”表皮油性不足。
通過多次失敗、反覆嘗試,顏文峯發現,有一種桔子深加工產品很適合崇明:桔醬。崇明桔子桔核少,便於製成桔醬;崇明桔子味道酸甜,令桔醬口感更豐富。有了桔醬為基礎,還能製作更多桔味食品。
但在桔醬生產環節又出了問題:代加工的食品廠拿着製作好的桔醬展示給顏文峯看,外觀和口感都令人滿意,可請專業機構一檢測,裏面含有多種食品添加劑的成分。“雖然都是食品級的添加劑,對人體無害,但我們的要求是純天然熬製,不能有任何添加劑。”顏文峯將這批產品統統銷燬,另起爐灶,終於生產出了符合要求的桔醬產品。
除此之外,前小桔開發的桔花酥、巧克力小桔片等產品也在國內市場獨樹一幟。“去年底,韓國濟州島的相關人員受邀參觀前小桔農場,在看到我們有如此豐富的柑桔深加工產品時,他們臉上露出了複雜的表情,然後紛紛豎起了大拇指!”顏文峯笑着説。
產業複合發展助桔農恢復信心
記者瞭解到,崇明柑桔種植面積頂峯時有10多萬畝,如今已減至5萬多畝。有桔農表示,種植面積減少的原因之一,在於人們往往會將柑桔貼上“低端水果”的標籤,桔農對於種桔子賺錢也就缺乏信心。
如何讓種桔子成為一項賺錢的事業?在崇明,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近年來,一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積極探索新路子,前小桔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韓國的柑桔都有着高價格、高附加值,我們為什麼做不到?上海本身是個擁有兩千多萬人口的巨大市場,崇明柑桔產業有着巨大的發展空間。”出於這個理由,前小桔的幾位合夥人建立了這個農場。
從2016年開園至今,佔地360畝、坐落於上海長興島郊野公園西入口處的前小桔創意農場堅持在不斷提升柑桔品質的基礎上走“三位一體”的發展道路,即將柑桔單一生產鮮果模式變為鮮果、柑桔衍伸品和柑桔文化體驗相結合的複合發展之路。
“現在,我們農場裏的柑桔賣到10元一斤依然供不應求,幾十元一份的深加工產品銷量可觀,這讓大家恢復了對崇明柑桔的信心。”顏文峯告訴記者,近兩年來,隨着“崇明金沙橘”品牌的建立,普通崇明柑桔的零售價也從最低谷時的每斤幾毛錢,恢復到了每斤近2元。
深加工產品附加值可提高十倍
顏文峯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一瓶170克的桔醬需要用掉一斤左右的鮮果,算上加工和包裝的費用,成本在5元左右,售價為18元。“也就是説,做成桔醬的話,一斤鮮果可以賺10多元;而如果單單賣果子,一斤鮮果只能賺近1元。兩相比較,利潤差十多倍。而且,做桔醬不僅附加值高,消耗的鮮果量也大,今後我們還可以直接和桔農簽訂協議,要求他們按照標準種植,我們統一收購,這樣桔農就不會為桔子銷售而發愁了。”
不過,到目前為止,前小桔的各種桔子深加工產品都還沒有大批量生產。除了還在不斷改進口感,提升品質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穩定的代加工廠。
記者瞭解到,一方面,柑桔深加工產品的種類繁多,生產流程複雜,產品的生產也需要滿足前小桔的高標準,很多工廠難以達標;另一方面,由於柑桔類水果產出時間的季節性很強,往往只能在柑桔上市的一個月內進行加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前小桔與代加工廠的合作。目前,除了一款桔味醬鴨是前小桔與崇明本土企業老杜鴨鴨合作生產之外,其他的柑桔深加工產品均由不在崇明的代加工廠進行生產。
前小桔的計劃是在崇明建立自己的柑桔產品加工廠,屆時,從桔園採摘到參觀桔子加工廠,市民遊客可以親自參與制作、品嚐桔子深加工產品。顏文峯對此信心很足:“再給我們三、五年時間,我們有信心做得比濟州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