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中國釣魚雜誌
圖片 | 網絡
有句諺語稱:“夏釣深。”儘管這是通過釣界前輩總結出來的一句經驗之説並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對魚類這種冷血變温動物在水域環境中的生存習性和生活習慣來説,不能單以四季的春夏秋冬這樣來劃分
要根據温差變化 注重選擇深淺
有句諺語稱:“夏釣深。”儘管這是通過釣界前輩總結出來的一句經驗之説並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對魚類這種冷血變温動物在水域環境中的生存習性和生活習慣來説,不能單以四季的春夏秋冬這樣來劃分,還應具體到各個節氣中初、仲、暮的三個時段、六個節氣和當時晴、陰、雨的温差變化來決定釣位的深淺,才更科學、更實際和更合理。
就南方的初夏而言,即便是晴天,最高温度也不過30℃左右,若是上午10點鐘前和下午5點鐘後的早晚或老陰天,還會只在25〜28℃之間。這種更適合魚類的水温環境則使它們常常要到近岸淺水處遊弋覓食。故而,在常年立夏、小滿的初夏時節垂釣,不能片面地按所指盛夏時節那樣一定要釣得很深,一般在2.5〜3米就比較合適。尤其早晚和連續數日的老陰天,釣點越深,魚兒就越是稀少。所以,“初夏釣位莫太深,早晚陰天更要近”就成了大家的一句口頭禪。
要根據水面地貌 力求找準釣位
1.寬河釣窄窄釣寬,不佔凸地就佔彎。這是因為若水域特別寬大遼闊,尤其魚兒非常活躍期間,它們多愛竄至窄處遊弋覓食。反之,要是水面過於狹窄,它們又常居寬處隱蔽藏身。凸地,向河心延伸,更是魚兒上下游弋的必經之道。河岸兩邊的彎道處,水草密集,浮游動植物較多,且能避風躲浪,恰是魚兒覓食棲息的安全港。
2.方正池塘守四角,長堰直岸釣中間。選擇池塘四角,是鑑於四角常常是魚兒沿岸遊弋至轉換方位的彎時,多有稍事逗留的習慣。且此處不管風向如何,始終有兩角處於下風口,天然浮游動植物較多。水面無凸凹的長堰直岸,夏天,魚兒多在中腰段兩岸的壁坎處遊弋覓食。
3.岔河流水釣進口,捱到草邊好下竿。岔河主支流的進水口,天然浮游動植物多。尤其灘足,常有上游魚兒戲水而下,下游魚兒逆水而上這種現象,更有利布窩。釣魚挨草,這是因為草叢周邊天然食料豐富,水勢平穩,能避風浪,對魚兒春盛子,夏避陽,冬取暖,都有益處,釣者若在這裏給它們“送餐上桌”,一般都能釣則多獲。
4.深淺水界找坑當,亂石橋墩樹樁邊。河底有坑當壕溝,水面有大石暗礁和橋墩樹樁的這些地方,一般水位較深,是大魚最愛棲息的藏身之地。深淺水位的交界處,高坎低窪,鯽魚、鯉魚經常在此嬉戲追逐,易聚、易釣。
其實,最佳釣位的選擇,還遠不止以上這些,但值得一提的是:若是晴天垂釣,不管位置選在哪裏,人面朝向都應與日照相反。即上午釣東、下午釣西,才能避免竿身人影給魚兒造成視覺影響。
要靈活使用釣具 適當調整組合
釣事中,一直以來,有人常年主釣鯽魚,也有人一進入暮春初夏就改為專攻大魚。因此,由於魚種的大小不同,各自使用的釣具當然也就不一。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就初夏而言,隨着一天天和一天內時間與氣温,水温與釣點以及魚種與釣法的變化,對釣大釣小都不可機械性地認識,而應在釣具使用上靈活地隨之變化而變化。尤其使用了魚種食性味覺相同或相近的釣餌,更要注意防止以弱難勝強和以強不適弱這種難中魚和中了魚又跑魚,甚至造成折竿斷線的現象發生。
此外,調整釣具組合,除了釣點的遠近與竿線的長短,釣魚的大小與鈎線的粗細要相適應這個最基本常識外,尤其要注重對浮漂與鈎、墜、餌這種沉浮力進行靈鈍性的調整。否則,就會產生“想釣浮時鈎觸底;想要底釣鈎懸起;想釣靈敏變遲鈍;該釣遲鈍成靈敏”這種弊端而大大影響上鈎率。
要按照魚種習性 適時改變釣法
改變釣法,是釣者根據當時天情、釣場水情和魚情出現的不同情況而臨時採取的一種應變措施。
前面説過,初夏,由於氣温、水温,按晴天與陰天,中午與早晚不同的變化而變化。所以,釣者除了在釣具組合上要與所釣魚種相適應外,在釣技、釣法上,也應根據自己所想釣魚種的習性,有針對性地作出以下三大改變。
1.晴日黃昏和陰天,底釣鯽鯉近要淺。鯽魚和鯉魚均屬於底層魚類。所以,一般只適宜底釣。而鯉魚還有喜歡陽光,但怕強光這種習性特點,所以,初夏若出現多雲遮日天氣和晴天在太陽落西的黃昏時分,它就顯得更加活躍饞嘴,容易上鈎。
2.晴日午時釣草鰱,鈎莫觸底半水懸。初夏的晴天午時,其水温高,一般會比早晚和陰天高出4〜6℃。這陣,屬非底層類的草魚和鰱魚,都會按它們自己的生存習性,分別在中下層和上中層活動遊竄。所以,釣者不僅要採取懸釣法進行垂釣,其懸釣水位的高低深淺,還應按草魚和鰱鱅的實際泳層來確定而切不可都只簡單的依靠加重或減輕鉛墜來完成。這樣,就很難取得懸釣兩種魚的各自真實效。
3.魚不咬鈎用拖釣,事半功倍不會少。如果由於異常天氣或其他某種原因少見,甚至根本沒有魚兒咬鈎,可按照各種淡水魚,尤其是鯽魚普遍有追餌攆食的共同習慣,臨時改底釣、懸釣為拖釣,變釣死窩為牽活魚,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聽説轉發文章
會帶來好運哦
中國釣魚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