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文化史上,有一件鎮國重器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發現和被人爭奪的一段歷史,是非常有趣且驚心動魄的,每個曾經佔有的主人都歷過曲折的人生故事,此物便是毛公鼎。
清道光末年,毛公鼎在陝西省岐山縣被發現,第一位主人是山東濰縣人陳介祺。陳介祺是道光二十五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是中國近百年著名的金石家。他得到此鼎後,歡喜異常,把它秘密藏了起來,輕易不肯給人一見。
後來,陳介祺把鼎內的銘文精拓出來,供給一班專門研究古史、金石文字的學者參考。此後,知道毛公鼎的人漸漸多了起來,過了不久,就有很多人向陳介祺索取拓本,陳介祺也窮於應付,索性拓了之後公開拍賣,但價錢定的很高,以杜絕人們的要求,並省去很多麻煩。
陳介祺之所以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私藏毛公鼎,這是有原因的,那個時代,有些達官貴人頗好風雅,不肖者就利用權勢,知道某人藏有著名金石書畫,就想弄到手上為快。縱觀歷史,有些人因為藏有好東西,往往弄得傾家蕩產,甚至賠上性命,陳介祺有鑑於此,就把毛公鼎深藏起來。
陳介祺去世三十年後,一個喜歡收藏的滿洲大臣端方(官至直隸總督),就垂涎陳家的毛公鼎,據説端方利用勢力和金錢把毛公鼎強買了過來,陳氏後人在萬不得已中才答應賣給端方。陳家的一個親戚説,當毛公鼎成交之後,將出大門,陳氏一家人都列隊送它,就像失去親人一樣揮淚再拜而別。
端方得到毛公鼎後不久,就把直隸總督給丟了。此後毛公鼎屢易其主。有個時期,美國人辛浦森曾出價到六七萬美元,想據為己有,因為國人反對得厲害,美元也無能為力。
1925年,毛公鼎為葉恭綽先生所得,所付出的代價極高,因為葉恭綽個人無能無力,所以與朋友合資買了下來。是否葉先生知道外國人要買,所以就先下手為強,糾集朋友先把它買到手,以便保存文物。詳細的情況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期間,葉恭綽先生在香港被日本人綁架到上海,因經濟關係,葉先生就和毛公鼎的“股東”商量,把它賣了,以救一時之急。於是,毛公鼎就給上海一個著名富商陳詠仁買了。
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大權,陳詠仁多財,又藏有毛公鼎,於是便被戴笠所垂涎,他派人威脅恐嚇,勒令陳詠仁交出毛公鼎。其實戴笠對文物是不感興趣的,他之所以關心毛公鼎,無非是想利用此重器獻給上司邀功邀寵罷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陳詠仁因為私藏毛公鼎被囚禁好幾個月,後來花了很多錢,又託了很多關係,才把“漢奸”的罪名洗清,於1946年8月被釋出獄,而毛公鼎作為“贓物”被充公,轉交中央博物院收藏。從此後,毛公鼎就深藏在倉庫中,不見天日。
關於毛公鼎的年代和形制,這裏大概介紹一下,根據一般金石家的意見,認為它是西周成王至宣王之間的產品,因為銘文中沒有記載年份,不能確定它是哪一個周王時代的東西。毛公鼎高53.8公分,口徑47.9公分,重34705公斤,腹內銘文32行,左右各16行,共500字。至於“毛公”是個什麼人,至今也沒有研究出來,只知道他的名叫“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