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最損教師的三句話

社會上最損教師的三句話

1、“選擇教師職業,就是選擇清貧”。

這句話的本意是:要求教師要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從事教師職業就應該堅持職業操守,不要過於功利,崇拜金錢,要耐得住寂寞和清心。

但是,現代社會,某些人曲解了此話的本意,將“教師”有意貼上“清貧”的標籤,只要求老師奉獻、付出,不考慮老師的正常要求和合理索取。這也是不對的!

實際上,教師也是普通人不是神,教師也有自己的子女家庭,教師只是一個謀生的職業。教師作為知識分子中的一員,他們也是通過自身努力學習,經歷了高等教育,獲得了教師職業資格,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夠走上教師崗位的。一方面高要求,苛責教師要靜心教書,無私奉獻;另一方面又不適當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知識掉價,斯文掃地,這既不利於國家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是不仁道的行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發展關鍵在教師。“教師”一詞最早出現在《學記》中:“教師者所以學為君也。”古代的教師主要傳授軍事技巧,其次才是文化。父母則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教會他們日常勞動和生活經驗。教師真正成為一種職業是在堯舜禹時期,出現了“成均”,也就是所謂的大學,專門將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老人敬養起來,那些老人則負責教育下一代。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自古以來,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歷來就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但是,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現代社會,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進入教師行業的門檻也很高;另一方面,由於老師的工資每年增長的幅度遠遠趕不上市場物價的增長幅度,教師的待遇顯得較低,教師職業的幸福感降低;加之市場經濟的金錢觀念和趨利原則,使人們對教師職業的尊敬度下降,社會地位下降。這不利於教育的發展。

有人將老師比作“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認為此比喻不妥!老師應該做“電燈”,既照亮別人,也要温暖自己。所以,社會上,不要給老師扣太多的“帽子”,搞什麼道德綁架,應多從人文的角度關心教師、體諒教師,少些形式主義,少一些“檢查”“填表”,減輕教師負擔,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活的有尊嚴,使他們真正能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

社會上最損教師的三句話
2、“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句話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之口,是陳老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原意應該這樣理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反映的是學生觀——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學生作為教育對象,首先要承認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過教育使他成長進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教好”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同的學生千差萬別,讓他們思想學習各個方面都齊步走,是不可能的。就短期説,只要每個學生都在自身原來基礎上有所進步,就應該被認為是“教好”了。出於職業要求和職業道德,“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是對教師的一種激勵—要求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水平。

但是,後來此話被某些人曲解。對老師求全責備,實施道德綁架。的確是“站着説話不腰疼”!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校長或教育行政官員也常用此話來批評教師、苛責教師,從而引起了廣大一線教師的反感!這句話一方面反映了社會及家長對教育的高度期望,希望孩子跟着老師學到更多知識,成人成才;另一方面,教育也不是萬能的,否則,那社會還要法律、警察和監獄幹什麼。畢竟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各自的個性差異,不可能在各個方面都能全面發展。家庭應該接受人才的差異性,更應該理解一個人才的培養學校的責任大,家庭的責任更大。教育的成功在於學校,更在於家庭。而社會上,有些人不在教育的第一線,根本不知道教育的真實情況,卻總喜歡對教育指手畫腳。這是一種怪現象!因此,社會和家長不應該對教師有成見,過分苛刻,用這句話來對教師實施道德綁架;教育行政人員或校長更不應用這句話來苛責教師,把教育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歸罪於教師“不會教”上。這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也是不利於教育發展的。

社會上最損教師的三句話
3、“課上不講課下講”。

“課上不講課下講”出自2018年3月16日國家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記者會上談中小學減負問題的講話。陳寶生部長表示,要從五個方面減負,其中老師要按照大綱足額授課,絕不允許課上不講課下講、課上少講課後講,甚至鼓勵引導學生參加培訓。

現在,一提到老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拿“課上不講課下講”來説事兒,惡意曲解教育部長的講話。好像天底下,所有教師都是這樣的?這樣毫不負責人的亂説,也是不對的。所以,此話也引起了廣大教師的反感!

那麼,社會上“課上不講課下講”是否真的存在呢?我想,肯定有,但絕對是極少極少數。我們不能因為極少數教師違反師德,而詆譭整個教師羣體的良好形象。事實上,在當前教育主管部門嚴厲禁止在職在編教師有償補課的高壓政策下,絕大多數教師是循規蹈矩的。倒是社會上,某些教育培訓機構,為了招攬生源,搞惡性競爭,隨意杜撰出來的。嚴格意義上説,社會上的教育培訓機構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要進一步規範培訓行為,從事音樂繪畫、體育健身、舞蹈跆拳道等學生興趣愛好方面的培訓學習是可以的,只要合規合法,應該大力提倡;但是應該嚴禁教育培訓機構一味為了經濟利益,從事語數外、物理、化學等文化課程的學習培訓,它助長了應試教育的惡性循環,要阻斷他們搞惡性競爭的源頭,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以免破壞正常的教育生態。

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一個良心職業。面對一羣可愛的孩子,試問有哪一個老師能做出“課上不講課下講”這種違背師德的事情?我想,絕大多數教師是不會的。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呢?我覺得還是部分家長的心理因素在作怪,現在的家長會把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很大的原因歸結為老師,不會去從自身找原因。再説,在當前的教育評價機制下,現在很多學校大幅提升教學成績在績效、評優和職稱申報中的權重,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試排名壓的老師喘不過氣來,在不允許補課的大環境下,老師恨不得把45分鐘課堂時間掰成450分鐘來用,恨不得把所有知識細節全部掏出來。怎麼會出現“課上不講課下講”的情況?這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都一邊倒地認為教師“課上不講課後補課講”,這是被某些人嚴重忽悠造成的結果,更是很多人嚴重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造成的後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10 字。

轉載請註明: 社會上最損教師的三句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