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與中原的頻繁之爭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集團,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鄂爾多斯建立國家。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全盛時期是從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驅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河西走廊,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
匈奴與中原的頻繁之爭
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史記索隱》引張晏的話説:“淳維以殷時奔北邊。”意即夏的後裔淳維,在商朝時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了匈奴。還有一説認為,移居北地的夏之後裔,是夏桀的兒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即是中國所稱的匈奴。
真正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鬥是在漢朝。漢初前201年,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冒頓單于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計逃脱,之後開始與匈奴和親。其後的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單于獲勝據漠北,呼韓邪單于前51年南下投靠漢朝。前33年呼韓邪單于娶王昭君與漢修好。
匈奴與中原的頻繁之爭
48年,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兩部,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從此北匈奴就從中國古書中消失。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生內訌。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歸漢。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
4世紀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乘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的混亂時期,劉淵起兵佔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自稱漢王,311年劉淵子劉聰攻佔洛陽,316年攻佔長安,滅西晉。史稱前趙或漢趙。
匈奴與中原的頻繁之爭
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劉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後投奔羌人的後秦。後自認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連,在河套地區創立夏國,史稱胡夏。425年赫連勃勃卒,子赫連昌繼位。428年北魏俘赫連昌。赫連昌弟赫連定在平涼自稱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連定,夏亡。夏國的國都統萬城是作為遊牧民族的匈奴在東亞留下的唯一的遺蹟。
匈奴融入靠近高麗的鮮卑的宇文氏部落,進入朝鮮半島。後來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權,後被漢族外戚楊堅所篡。楊堅創立隋朝,統一中原。匈奴後來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華夏族。匈奴後裔漢化後,所改漢姓有劉、賀、叢、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和山東等地。
匈奴與中原的頻繁之爭
參考:內蒙古頻道《國家人文歷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5 字。

轉載請註明: 匈奴與中原的頻繁之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