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也是可以操作的,我們的世界就是這麼“唯心”

01 

在人的一生中,每天都在努力學習、工作、生活。

我們都想在生活裏創造驚喜和機遇,得到更多成功和幸福的體驗。

因此,善用頭腦,尤為重要。

大腦這個核心器官,在我們的人生裏,擔當着重要使命,它是為我們提供思考力和源源不斷靈感的“CPU”。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無時無刻不在使用着它做出重要決策和選擇。

也許,你以為自己是個絕妙的駕駛員,手握引擎,牢牢操控大腦這台智能飛行器,穩穩航行在自己的人生軌道里。

但其實,很多時候,你未必真的在和你的大腦合夥協作,它已經“脱軌”了而不自知,當你不瞭解它的“真面目”時,就會被它“擺一道”!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場景:上課時,你在走神,卻突然被老師逼着上台發言,內心慌亂,似乎有個聲音怯怯地在給自己打退堂鼓,腦子空白一片,你只好硬着頭皮,語無倫次結結巴巴又窘迫的説上幾句。

這種時刻,恐懼、羞愧的念頭從你內心源源不斷地冒出來,所有的注意都集中在負面感受上,語言腦區被抑制,詞不達意,語序混亂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假如你是一個瞭解大腦運行模式的人,你就會知道,如何在上台前調整心態,鼓舞自己,嘗試自己主動去激活語言腦區,讓自己的大腦“上道”一些。

甚至在演講之前,你就迅速在頭腦裏演繹了一遍自己該如何面對這種場面,你將不再戰戰兢兢不知所措,而是遊刃有餘從容淡定,並最終突破侷限,把事情做好。

那我們該如何訓練思維,與大腦良好合作呢?

02 

明確心之所向,問問自己,“我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米·卡迪在TED上分享了一個她自己的故事。

卡迪從小就是品學兼優的孩子,周圍人也一直誇她很聰明。

可是在她19歲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她平坦的人生多了一些崎嶇:頭部嚴重受傷,被別人告知智商下降了兩個標準差,不得不從大學休學。

“我對此滿心抗拒,但必須承認,當你核心的自我定位被奪走時——對我而言是「我不再聰明瞭」——再也沒有什麼事比這更讓你感到無力的了,我當時真是絕望極了。”

但是卡迪並沒有放棄,她回到學校,打着「天道酬勤」,「勤能補拙」的口號安慰和鼓勵自己,並且最終比同齡人多花了4年的時間完成了大學學業。

之後,她的恩師也引薦她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但在這樣一所一流的大學裏,卡迪卻總是懷疑自己:我不該在這裏,我這種能力這種智商的人在這種頂尖人才彙集的象牙塔裏,簡直就是欺騙別人。

越是遇到困難,越是付出努力卻屢遭挫敗的時候,卡迪就越是懷疑自己,總是帶着消極的想法,這讓她總是表現得非常糟糕。

在第一學年公開演講前的那個晚上,她害怕極了,覺得自己的低能和低智商會在演講中暴露無遺,被人發現,所以她給導師打了電話説她要退學。

導師告訴她要放下那些負面的想法,要相信自己做得到。最後卡迪聽了導師的話,決定拋棄了一直以來自我質疑的想法——「我太笨了,我配不上」,並開始鼓起勇氣告訴自己——「我要變得優秀,我可以做得和別人一樣好」。

5年後她從普林斯頓畢業,後來去了哈佛大學。

對於艾米·卡迪來説,人生逆襲的秘訣就——

明確地告訴大腦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斷傳遞這份想要的心情,而不要因為內心的恐懼而放大那些消極的念頭。

任何時候大腦都在聽你説的話,並且它會透過你傳遞給它的想法和言語,策劃出一個個契合你當下想法的人生場景。

當你對自己説:“壓力大到我要窒息了,工作多到快把我逼死了”,你就是在告訴自己的大腦你不想做這件事,然後大腦就會認為你不願意做那件事。

最後的結果就是你一直在拖延,做事漫不經心,最終半途而廢。

你要用非常具體,仔細且明確的話語,來告訴大腦你想要什麼。當你要做一件於你而言很重的事情時,你要説:“我希望做這件事,我享受它,是我選擇了它。”

如此,你的大腦才會自發地去捕捉那些有價值的信息,主動地調整好你的身心狀態,進而讓你往做好這件事情的方向推進。

03 

改變認知,讓自己把要做的事情和快樂聯繫起來

大腦本能地會趨利避害,它願意把你帶向快樂,並使你遠離痛苦。

比如你吃了盒過期的罐頭,讓你噁心到想吐,很長一段時間,每當你逛超市,你都不會拿起罐頭,因為避開痛苦就是你的本能。

反言之,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嚐到了甜頭,和快樂建立了聯繫,你就會樂此不疲地去做那件事情,甚至上癮。

李笑來老師在《時間的朋友》這本書中講了一個有趣的事:

大部分人都把背單詞當作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往往記住的也只是開篇以A打頭的單詞。

實際上,正是因為我們把背單詞和痛苦聯繫在了一起,所以我們對每個單詞的記憶都包含痛苦,而大腦為了保護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這些單詞遺忘,避免痛苦。

所以,在背單詞的時候,或者更一般地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把這件事情和快樂聯繫起來,把它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來處理。

李笑來老師的一個朋友就分享了他背單詞的做法:

當他終於搞明白自己要拿獎學金就得有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高分的時候,他被單詞量嚇了一跳,但他用了兩天説服自己,這應該是件快樂的事情。

他是這麼算的:一共要搞定20000個單詞,而如果背熟了單詞並且獲得了每年四萬美元的獎學金,那每個單詞大約值2美元,摺合人民幣就是15元左右。

想到這些,他終於説服自己:背單詞是非常快樂的。

他每天強迫自己背下200個單詞,在晚上驗收成果。

每當自己記住了一個單詞的時候,他就想象自己又賺了十幾塊錢。

所以他每天睡覺的時候總是心滿意足,因為今天又賺了近3000元。

就這樣,當他把背單詞和快樂建立了聯繫之後,他就非常樂意去做那件事情。

做任何一件事情時候,大腦都會去捕捉我們對於這件事情的感受和想法,並將這件事情與痛苦掛鈎,抑或是和快樂關聯。

一個人每天都有很多選擇,最關鍵的,就是改變自己的認知,把你想要去做或者拖延去做的事情和快樂相關聯吧,試試看,你會瞬間動力滿滿!

04 

心想事成,要“心享”+“視成”

大腦只對兩種東西有反應:1.你腦子裏想象的畫面。2.你對自己説的話。

跟自我的對話,在前文已經詳細描述了,這裏重點關注的是我們頭腦裏想象的畫面。

著名運動心理訓練師加里·麥克(Gary Mack)在著作中寫過有關巴西足球運動員貝利的取勝之道。

貝利告訴加里,自己在每場比賽前都會「觀看」一些固定節目。

他會提前一小時來到更衣室,找個僻靜的角落,然後躺在地上,頭枕着毛巾,蓋好眼睛。

貝利解釋了自己是如何開始在內心深處觀看一部講述自己兒時在巴西海灘上踢足球的“電影”的。

他讓這場“電影”喚起自己關於沙子、照在背上的温暖陽光以及輕撫着太陽穴的微微海風的美好記憶。

然後,他又會清晰地記起足球比賽在當時帶給他的興奮和快樂,他讓自己沉浸在對於足球比賽的熱愛之中,重温那些兒時的美好記憶,讓自己在比賽前感受這一切。

他向加里描述了自己是如何開始並觀察自己的回憶的,他回憶起世界大賽中的最偉大的時刻。

他談到他使自己一遍又一遍地感受和享受對於勝利感覺的強烈渴望,想象自己在比賽中發揮出巔峯水準。

最後,貝利告訴加里,他能看到自己在即將到來的比賽中表現出的樣子:他發揮出色,取得了進球,輕輕鬆鬆就可以帶球越過防守者,這些由強烈的欣喜和勝利感組成的積極圖像最終構成了他的內心電影。

他在比賽尚未發生時想象着一切:觀眾、氛圍、球場、主隊、客隊,他看到自己像冠軍一樣勢不可擋。

最重要的是,他告訴加里,起作用的不僅僅是視覺和影像,而是要讓自己感覺到與成功有關的情感,他指出自己強烈地感受到這種感覺有多棒。

貝利正是通過與大腦緊密合作,進行積極的觀想,在比賽前給思想找了個容身之所,然後在腦海裏不斷預演、想象,感受勝利,在心理上為勝利做好準備。

在你大腦深處的想象中,你可以不斷播放和觀看自己內心世界的高光錄像,可以再一次回想起自己對事業的熱愛,感受到要做的事情帶給自己的快樂和那份勝利的感覺。

與大腦一起想象,可以讓自己在心理上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做好準備,贏得心理優勢。

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情,那就利用你的大腦去想象你是如何把這件事情做成的,勾勒出越多的細節,你的大腦就越容易配合你做出正確的回應,為你在真正的實踐中積蓄力量。

05 

心想事成的秘訣是什麼?

“心悦享之,想象和體會任務達成後的歡欣體驗” + “積極畫面的視覺化觀想”

好了,今天有沒有更瞭解我們的大腦呢?

牢記大腦的特點,我們才能利用好大腦的心智力量,真正地成就自己,加油。

文/會明諮詢師助理張老師責任編輯:一隻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31 字。

轉載請註明: 心想事成也是可以操作的,我們的世界就是這麼“唯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