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會議總方針介紹 八七會議的意義是什麼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1927年8月7日這一天,湖北的漢口召開了具有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重要的轉折意義的“八七會議”,那麼“八七會議”總方針是什麼呢?

“八七會議”紀念館場景

在“八七會議”上,與會人員除了對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做了嚴厲地批判之外,為之後的中國共產黨要走的路線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土地革命指的是中國中長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地主、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對於土地的要求的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指的便是要運用武裝鬥爭來推翻反革命振全,從而在中國建立起革命平民的民權的城市政府。

“八七會議”上決定了將最積極的、堅強的、有鬥爭經驗的同志調派到各主要省區,發動和領導農民暴動,並組織工農革命軍隊,從而建立工農革命政權來解決農民土地問題。

同時,中國共產黨意識到了軍事的極端重要性,只有軍事上佔有了優勢,才能更大機會地獲取政權。於是,軍事鬥爭成為了黨的工作重心,並着重發動農民進行秋收起義。

因為“八七會議”上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的制定,使得中國革命由大革命失敗轉化為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使得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正確的新的道路,這對於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來説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八七會議的意義

1927年的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漢口召開了八七會議。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八七會議佔有重要的地位。那麼“八七會議”的意義是什麼呢?

“八七會議”紀念館場景

“八七會議”的意義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在“八七會議”上,總結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在我黨的錯誤帶領。

其次,“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新的鬥爭方針。在這次會議上,我黨認清了武裝鬥爭的極端重要性,並且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論斷。同時,在這次會議上,我黨認識到了武裝鬥爭不能單方面的進行,而是要與土地革命相結合,進而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最後,“八七會議”上將我黨的隊伍進行了改編,選舉形成了以瞿秋白為首的新的黨中央領導機構。為當時處於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瞭道路,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標誌着中國革命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的轉變。

“八七會議”召開在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挫折的情況之下,它將失敗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挽救了大革命失敗所造成的娥危機,實現了黨的戰略轉變。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開始由城市轉向農村,是我黨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八七會議背景

“八七會議”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着重大的轉折意義,那麼“八七會議”背景是什麼呢?

“八七會議”紀念館場景

“八七會議”的召開,是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之後。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兩黨的共同合作之下領導的。1924年的1月,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上,孫中山重新闡述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這一次會議也標誌着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

兩黨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促使了全國範圍內的革命形勢發生改變。一方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運動迅速發展,一方面是以五卅運動為核心的反帝國運動日益高漲。在兩次的東征之後,鞏固了廣東的革命根據地,但是同時,各派的軍閥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之下混戰不休。

1927年,在蔣介石和汪精衞的先後叛變之下,導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當時的中國革命和處在一個十分緊急的關頭。就在這個關係到黨和革命事業的前途與命運的關鍵時刻,在1927年的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漢口召開了緊急會議。而這個在漢口緊急召開的會議便是所謂的“八七會議”。

“八七會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召開的,因此,“八七會議”在中國共產黨的的士上佔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召開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八七會議的主要內容

作為一次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會議,“八七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八七會議”紀念館場景

“八七會議”的主要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在這個緊急關頭召開的會議上,由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作了關於《黨的過去錯誤及新的路線》的報告和結論。也就是總結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的經驗,指出當時在黨所存在的問題,並對之後要走的路線做了相應的報告。

會上,羅明納茲就《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草案的主要內容作了發言,在他之後,毛澤東等人也先後發言,對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作了尖鋭地批判,指出陳獨秀在農民、軍事等問題上的錯誤,撤消了陳獨秀總書記的職務。同時,強調了軍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著名的“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論斷便出自這一次會議。

其次,會議上將土地革命與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作為黨在新時期的總方針,並討論了國共兩黨關係、土地革命、武裝鬥爭等相關問題,將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最主要的人物。

最後,在這次會議上,選舉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蘇兆徵、向忠發、瞿秋白、羅亦農、顧順章、王荷波、李維漢、彭湃、任弼時等人為政治局委員;鄧中夏、周恩來、毛澤東、彭公達、張太雷、張國燾、李立三等人為候補委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9 字。

轉載請註明: 八七會議總方針介紹 八七會議的意義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