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陶淵明有寫過情詩嗎 對陶淵明的評價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陶淵明情詩

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情詩僅此一首,那就是《閒情賦》。《閒情賦》在陶淵明的詩歌作品中,極具特色。無論是從作品的風格還是其思想意義來賞析,都與其他詩歌作品截然不同,此賦獨具韻味。

陶淵明情詩《閒情賦》

陶淵明情詩《閒情賦》描繪的是一位傾城傾國的絕世美女。作者非常的仰慕她,對她朝思暮想。由此情不自禁的產生幻想,想象自己日夜陪伴在她的身側,與她形影不離。如此陪伴還不夠,甚至要把自己變成依附在美女身上的物件。如此濃烈的愛慕之情,讓人不禁讚歎。

陶淵明情詩《閒情賦》為前序和正文兩部分組成。全篇辭賦結構新穎,運用了大量的誇張想象,豐富了內容;還巧妙地運用了比興的修辭手法,讓作者的情絲繚繞在字裏行間,慕念之情逐漸遞增,很有創造性。辭賦中描寫的語言華麗無比、辭藻優美、變化莫測又清新自然,作者盡心盡力的描寫美女的傾城傾國之容貌風采。作者日夜想念的這位女子不僅擁有美麗的外表,內心還具有高尚的品德及崇高的志向。這是一位美貌與智慧並存的絕世美女。

陶淵明情詩《閒情賦》共有十個“願”。這十個“願”壓抑着作者如火焰般的愛慕之情,雖然表面上是很激動、熱情,但通觀總體而言,作者的情感基調還是十分的低沉。特別是辭賦的最後一節,作者的愛慕之心被壓抑成一汪死水。全篇辭賦看似積極追求外表下,隱喻着悲觀消極的心理。

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被世人成為靖節先生,家鄉位於潯陽柴桑。他是東晉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頗為著名的偉大詩人、辭賦家,擁有眾多優秀作品流傳於世。陶淵明曾踏入仕途,先後出任過江州祭酒、建威參軍等官職,最後一次出仕擔任的是彭澤縣令這一官職,上任八十幾天後就辭官離開,就此歸隱田園。

陶淵明

陶淵明的家境最初並不差,畢竟從關於他父親擁有小妾的歷史記載來看,他的家境不會差到哪裏去,而自他父親去世後,他們家才逐步走向沒落。從陶淵明的詩作中可以發現到了他二十歲的時候,他們家的生活已經相當貧寒了。

陶淵明自小就學習儒家經典,喜好悠閒寧靜的環境,早年陶淵明曾受過儒家和道家的教育與思想薰陶,因此他曾身懷遠大志向,也曾非常向往自然,這為他之後辭官歸隱田園打下基礎。陶淵明在二十歲的時候踏入官場,開始他為官生涯,以求生計。而在官場動盪欺負十幾年,喜好自然悠閒生活的陶淵明早已厭倦了那種充滿利益算計的官場生活,最終還是選擇辭官歸隱田園,遠離塵世官場。

陶淵明的成就並不在官場,最大的成就還是在文學方面。陶淵明在文學方面的才華極高,所著詩作文章皆是極為優秀的作品,他所著的文學作品流傳至今的共有137篇,其中詩歌125首,文章12篇,被後世之人編集成《陶淵明集》。

對陶淵明的評價

對於陶淵明的評價,用幾句話都不能完全説清陶淵明到底有多優秀,總的來説,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詩人,可以説是漢魏南北朝八百年間最為傑出的詩人。在世人眼中,陶淵明還是一個悠閒飄逸、不熱衷於名利的詩人,就好似一個不在世俗之中的隱士,他的諸多詩作都表達了他歸自然生活的喜愛與對官場之類的厭惡。

陶淵明畫像

陶淵明雖然自二十歲時為求生計踏入官場,但是功名利祿並沒有使得陶淵明隨波逐流,與官場上那些為了利益算計他人的那類人一樣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忘記自己的本心。陶淵明自幼就是喜好寧靜悠閒的人,也因此十幾年的官場生涯並沒有讓他被利益矇蔽雙眼,反而使他更為厭惡充滿利益的官場生活,使他最終決定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可見陶淵明是個淡泊名利的人,寧願迴歸田園過清寒的生活,也不不願在官場中沉浮。

陶淵明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那些他所寫的詩歌,他所寫的那些詩作中不管是飲酒詩,還是詠懷詩,亦或是田園詩,都是極佳的詩文作品,被世人紛紛傳頌與讚揚。即使是現今,仍然有人將陶淵明的詩作作為自己的精神標杆,雖然在現今社會中,沒有人能夠做到如陶淵明那般遠離塵世與利益,放棄所有歸隱山林以逃避利益競爭,但是卻可以學習陶淵明身上那種安貧樂道、不隨波逐流的精神品質。


 

陶淵明勸學

陶淵明在隱居田園生活時,臨村的一位少年跑來向他請教學習的方法。陶淵明聽後哈哈大笑,向少年舉了兩個事例告誡他世間上並沒有什麼學習的妙法。陶淵明的一番話令少年幡然醒悟,欣然歸去。

陶淵明勸學

少年敬佩陶淵明博學多才,便去拜訪:“您的學識這麼淵博,可是在年少讀書時運用了什麼技巧和方法?能否告知我,讓我現在也和您一樣的博學。”陶淵明聽了,莞爾一笑:“世間上那有什麼學習的妙法,這是無稽之談。學習本不能一蹴而就的事情,淵博的只是也不是一日積成的。”説着,陶淵明把少年帶到了農田邊,指着農田裏的禾苗説:“你仔細看一會兒,看看這些莊稼是不是在長高?”少年否認。陶淵明因勢利導:“你眼前看到的這些莊稼沒有在長高,可是,它們是時時刻刻都在生長的,只是我們無法看到而已。就像學習也一樣,我們每天學習,知識就每天積累,積少成多就自然博學多才了”

接着,又指向河邊的大磨石問少年:“你看那塊石頭,為什麼有一塊地方凹進去了?”少年回答:“是被磨損的。”“那你見過它是在哪一天被磨成凹面的嗎?”“沒見過。”陶淵明含有深意一笑:“石磨上的凹面是農夫日積月累的在上面磨刀導致的,就像滴水穿石的道理一樣。反之,如果農夫沒有天天磨刀,石磨不會有凹面,那麼他們的刀會變鈍”。少年聽了陶淵明的一席話,茅塞頓開,似有所悟的拜謝而歸。

少年離開後,陶淵明欣然起筆:“勤學如春……日有所虧。”學習就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沒有任何速成的辦法及途徑。唯有勤奮與持之以恆才是最佳的辦法。

陶淵明紀念館

陶淵明紀念館建立在江西省廬山西麓九江縣城沙河街東北隅,是人物歷史紀念館,為紀念東晉偉大的詩人陶淵明。陶淵明紀念館原先館址在陶靖節祠,位於縣南25公里面陽山靖節墓左前麓。

陶淵明紀念館

1982年,人們將陶靖節祠按照原貌搬遷到江西省的陶淵明紀念館,陶靖節祠內部的雕像、石刻等均得到全面的修復。2005年,正值陶淵明誕生至今1640週年,人們再次對陶淵明紀念館進行再次的修復,此次修復花費了三十多萬元。修復好後的陶淵明紀念館將內部分化為陶公墓、陶靖節祠等多個景區。

陶淵明紀念館面積1600平方米。館內收藏了很多記錄陶淵明生前事蹟、著作、照片、名人書畫等等,《陶淵明集》有三十多部線裝的,清康熙十一年的蔣薰本是現存時間最早的。陶淵明紀念館還有陶淵明生活年代的珍貴文物。

陶淵明館內的景點主要分為三大塊:歸來亭、陶靖節祠和陶淵明墓。

歸來亭的名字是為了紀念陶淵明起的,出自《歸去來兮辭》:“雲無心……而知還”。喻指陶淵明十多年來糾結在宦官生涯和歸隱家園之間的矛盾心理,終於離開仕途歸隱田居時就像被禁錮的鳥兒飛還家園那樣快活自由。

陶靖節祠最早建立於北宋宣和初年,建立的過程斷斷續續,直到嘉靖十二年才正式竣工。如今是我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經過批准最後搬遷到今天陶淵明紀念館的地址。

陶淵明墓,位於江西省九江縣。曾遭遇過自然和人為的災害,後來進行多次的修繕,保存還是比較完好的。為了紀念陶淵明和方便後人敬仰、憑弔,1995年進行了原貌修復。如今,陶淵明墓整體的環境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