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泰國政體和英國相似,為何總髮生軍事政變,軍隊到底聽誰的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經典

説起泰國,曾經有一個順口溜這樣形容它:政局多動盪,軍隊常政變,政府總下台,國王最穩固。説的是自從泰國1932年第一次軍事政變,學習英國搞君主立憲制以來,幾十年裏發生的軍事政變達20餘次之多,總理換了27任,內閣重組52次。

雖然民選政府和軍政府更替頻繁,但上一任泰國國王普密蓬卻始終是民眾仰望,巋然不動的偶像,到2016年離世時止,其在位時間長達70年。

這不禁讓人疑惑,泰國當年的立憲革命學習於英國,政體和英國相似,為何作為國家專政機器的軍隊,頻頻發動軍事政變,軍隊究竟聽命於誰呢?

(泰國軍隊軍事政變)

一、軍隊主導的君主立憲革命

1688年“光榮革命”爆發後,英國成為首個從君主立憲制民主國家,君主保留地位,但沒有政治權力。此後幾百年間,世界上許多國家紛紛效仿,只是隨着各國國情的不同,所效仿的君主立憲制也逐漸變了樣,看上去形似而神不似,泰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

1932年,一羣打着人民黨旗號的泰國下層文官和軍隊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君主專制,當時軍方向拉瑪七世攤牌,交出權力可以像英國王室那樣保留國王名義和地位,否則就強制退位。無奈之下的拉瑪七世,只得選擇交權,以保住王室富貴的生活。

(拉瑪九世普密蓬)

可人民黨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政黨,既不具有組織體系,也不存在施政綱領,而只是一幫想要奪取權力的文官和軍官的組合,這和其他國家由具有先進政治理念的政黨發起的革命完全不同,其結果也自然不同。

所謂槍桿子裏面出政權,在這個臨時組合的人民黨內,軍人們認為整個奪權行動中出力最多,理應執掌權力,而文官們則希望軍人們參照英國憲法模式,聽命於民選政府。於是一旦文官政府觸犯軍方利益,軍方就通過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直到新的民選政府出來才還政於民。而曾經的專制封建君主泰王,則按照抄來的英國憲 法,成為泰國的精神領袖,沒有任何參政權。

(深入農村的普密蓬)

二、泰王室王權振興之路

可以看出,泰國在1932年發起的君主立憲制變革政變,其實就是文官和軍隊聯合發起的一場奪權鬥爭而已,和民主根本不沾邊,在打着君主立憲的旗幟奪取皇權後,強勢的軍隊成為國家的絕對主宰,而民選政府只是軍隊管理國家的代言人,一旦代言人不聽話,軍隊可以隨時發動軍事政變趕他下台。

拉瑪八世莫名其妙去世後,他的弟弟普密蓬繼承泰王位,當時的權力已經被1932年推動立憲革命的頌堪元帥抓在手中,據普密蓬回憶,當時他想對治國發表見解,還沒開口就被人以不懂政治打斷了,於是他只好閉嘴。

1957年,頌堪也被他手下的沙立元帥推翻,而在背後出謀劃策提供支持的,正是新的泰王拉瑪九世普密蓬。

(普密蓬下田割稻子)

作為回報,也為了穩固統治,沙立提出了“民族、佛教、國王三位一體”的口號,還修改了憲法,恢復了王室跪拜禮儀,賦予國王國家元首、三軍統帥的執政權和軍權,泰國軍隊改名為泰國皇家軍隊,效忠於國王,同時國王還是佛教的守護者。

就連參議員和民選的政府總理,也必須經過國王簽字同意,才能上任,而且無論是軍隊元帥還是總理,見了國王都得下跪,曾經只是精神領袖的泰國國王,在普密蓬運作下,再次集軍政佛大權於一身。

三、軍方和王室的結盟

軍方藉助國王的民意招牌來實現穩定統治,而泰王普密蓬則利用軍政府的資金支持,在民間大搞水利和基建,以及替代種植 ,從而收穫大量民望,在雙方緊密合作下,從沙立軍政府起,軍人一直執政到1973年,而普密蓬國王的威信也如日中天,深受民眾愛戴。

(陸軍元帥巴育跪見普密蓬)

上世紀70年代,蘇美冷戰如火如荼,意識形態之爭遍及全球,泰國軍政府再次面臨挑戰,擁有頗高民望的王室沒有成為民主運動的對象,反對派不再提廢除王權,而是要軍政府還政於民,為此先後爆發了兩次大規模抗議。

拉瑪九世普密蓬趁勢而起,他接見反對派,並宣佈廢除軍政府他儂元帥的總理職務,改由反對派人士擔任,事態得以平息,新憲法中國王為三軍統帥和國家元首的稱謂實至名歸。

可是沒過多久利益受到衝擊的軍政府再次發動政變,普密蓬憑着極高的民望,又一次平息了事態。

從此後,反對派寄望於泰王主持公道,敦促軍政府交出權力;而軍方在遭到民眾遊行抗議時,也仰仗泰王消除影響;泰國民眾面對政局動盪,則希望國王出面,維護社會穩定。

(前總理英拉向王室詩琳通公主行禮)

就這樣,泰國王室在軍政府和反對派角力中,左右逢源漁翁得利,權勢和影響力不斷達到巔峯。

他信上台後,不斷給底層民眾增加福利,打擊軍隊壟斷,其名望和民間支持率直逼普密蓬,這讓泰王感到了威脅,於是支持陸軍再一次發動了軍事政變,還逼迫他信流亡海外。後來英拉上台,繼續他們的政策,結果被軍隊再一次政變推翻,此後軍政府牢牢把控執政權,再也沒有放手。

所以在泰國,君主立憲只是一個幌子,在如今的憲法體系下,泰國國王成為至高無上的權力擁有者,而軍隊和民選政府,只不過是他維護統治相互制衡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