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0,我們如何做家長?于丹教授與您一起重新認識孩子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經典

疫情、網課、渣娃家長應該怎麼做,你把孩子當閨蜜孩子跟你藏秘密,如何跟孩子建立高質量的溝通關係,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還是管出來,孩子怎麼變成我們家庭生活中最熟的陌生人?這些困擾無數家庭的棘手問題我們給您錦囊妙計。

10月31日,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主辦的“新時期家庭教育的挑戰與機遇”論壇,整合多學科的交叉資源,通過線上直播的新動作,呈現了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家庭教育的“親子秘籍”,新華社、人民網等主流媒體的觀看流量突破百萬。本次直播由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知名教育學、心理學的領域大咖,以及幼、小、中名園名校的掌門人們共同打開話題。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淼,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偉出席論壇並致辭。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於丹教授主持本次論壇。

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於丹教授主持論壇

2020,我們如何做家長?于丹教授給你通關秘籍

直播期間于丹教授重磅發佈《新時期家長的角色意識培養與親子互動能力提升》報告,科學揭示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小神獸”與父母們的甜與酸。新冠疫情爆發後,久不開學的“小神獸”與父母之間的家庭問題第一時間引起了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團隊的敏鋭捕捉。研究團隊迅速就疫情期間家庭生活習慣、家庭教育情況、親子關係問題等開展了在線調查,共回收有效樣本數量13339份,從家庭互動模式、家庭媒介素養、家庭時間秩序、勞動習慣養成四個版塊探討了疫情期間暴露了哪些家庭教育問題。

你和孩子真的可以平等對話麼?

在家庭互動模式方面,在場的“缺席”是普遍的家庭問題。疫情期間,父母雖居家但有效陪伴不足或互動方式有誤是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從調查數據來看,近半家庭的日常溝通中孩子觀點得不到充分表達。關於疫情的各類信息,親子之間大多是父母向孩子的單向輸入,缺少真正意義上的互動。社交媒體的使用大於家庭成員的交流。親子閲讀行為是瞭解真相,建立信任,有效溝通形成的重要途徑,但就調查顯示,我們的家庭普遍缺乏親子閲讀習慣的養成,在閲讀內容上家長缺乏對有效閲讀材料搜索的能力。

于丹教授發佈《新時期家長的角色意識培養與親子互動能力提升》報告

“信息疫情”帶來家庭次生焦慮

在家庭媒介素養方面,“信息疫情”帶來了一場家庭式的集體焦慮。疫情期間,社交媒體的信息流動讓所有人都處在了共振和共情的情緒中,人們的感受比平時更強烈,一些偽命題、偽信息給家庭帶來此起彼伏的精神焦慮。調查發現,家長與孩子討論疫情防護的內容過於集中,輕視了由疫情延伸出來的公德教育、社會責任、理性視野等,如何判斷海量信息的真偽,平撫焦慮、恐慌、憂慮等情緒,幫助孩子建立生命座標和公民意識成為新的挑戰。

建立家庭時間行動表:自律-自尊-自由

在家庭時間秩序方面,疫情“大假期”打破了家庭學習與工作時間表,月亮不睡我不睡,我是人間小寶貝成為家庭常態。約32%的家庭在疫情期間家庭作息規律被洗牌,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家庭作息混亂尤為突出,佔分析人羣的50%。此外,家長引導的示範缺位,4成家長傾向給孩子灌輸規律作息的道理,自身沒有做出角色示範。散漫的家長如何培養自律的孩子?

“灑掃應對進退之節”

在兒童勞動習慣養成方面,多數家長習慣性的將孩子排除在家庭勞動之外,勞動在兒童心裏不易形成責任意識,只停留在興趣層面。我們的數據顯示,65%的孩子表示願意參與家庭勞動,但是在行為上較積極,能夠經常參與勞動的孩子並不多。時間不夠用已經不是孩子參與勞動的阻力,疫情期間45%的家長不願意與孩子共同參與家庭勞動,認為沒必要、平添不必要的麻煩。

錦囊妙計:家長角色意識培養與親子互動能力提升建議

于丹教授由此研究提出政策性建議。首先,通過多樣的方式分年齡和階段激活孩子的行為習慣。一個家庭能夠帶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不是數字而是行為習慣的養成。其次,用70%的情緒保證30%的內容。調節語言模式,增進親子溝通。用飽滿的狀態接納情緒、積極傾聽,也能給予孩子拒絕溝通的權利。第三,在“有限選擇”的共謀中,建立家庭時間秩序。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和參與規則的制定,從中懂得尊重與合作,並逐漸建立秩序感。

   “親子”的意義不光是陪伴孩子的成長,也是家長自我成長的過程。一個人最重要的生活場域是家庭,在家裏重新認識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同時也應該接受孩子給予我們的引領和反哺。

嘉賓從左到右陳麗、張淼、朱永新、于丹、丁大偉、伍小軍、林丹華

主題發言跨學科專家建言獻策

蘇州大學教授、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以《好關係才有好教育》為題分享了對於人、教育和關係的認識。人的生命有三種表現形式,第一種表現形式是生命的長度,第二種表現形式是生命的寬度,第三種表現形式是生命的高度。教育的本質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拓展生命的長度、寬度和高度。建立關係是創造教育非常重要的前提,好關係才有好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教授以《兒童年齡發展特點與親子關係互動模式差異分析》為題分享了對建立良好親子互動的建議。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主要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從被動到主動到自動的轉變,孩子的自我管理呈現為從無律到他律到自律的過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成長與家庭幸福至關重要,而早期的親子依戀關係尤為重要,她建議家長要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以培養良性的親子互動模式。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林丹華做了《新時期家庭教育的挑戰與關鍵對策》的主題分享。新冠疫情對家庭關係的影響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持續。新時期提升家庭教育的關鍵舉措是培養富有彈性的家庭功能,提升家庭在壓力下的調整和適應能力,構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家庭環境和氛圍,加強對困境兒童及家庭的關懷,建設“學校-家庭-社會”多元互動的社會化教育生態系統。

從左到右分別是林丹華、霍雨佳、王華、吳建民、吳媛媛、籍穎、于丹教授

多維對話建言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的家庭教育

下午的直播,由幼、小、中名園名校的掌門人們拉開帷幕。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校長王華、北京市三帆中學德育副主任兼團委書記籍穎、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校長吳建民、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幼兒園副園長兼龍樾分園執行園長吳媛媛幾位全教育資源的掌舵人,通過各大流量平台的交互分發,實時高效的與線上觀眾交流互動。

從左到右分別是王華校長、籍穎書記、吳建民校長、吳媛媛園長、于丹教授

你把孩子當閨蜜孩子跟你藏秘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還是管出來,孩子怎麼變成我們家庭生活中最熟的陌生人,二胎時代如何平衡兩個孩子管理方式?孩子交朋友,家長到底要不要干涉,“年糕”娃娃怎麼脱敏,説少了沒用説多了嫌煩如何給孩子講道理,是採用虎媽式教育還是放手讓孩子自然成長,手機比媽親電子產品到底怎麼用…...直播期間一系列困擾無數家庭的棘手問題紛沓而至,近五百位家長“尋醫問藥”尋求科學專業的教育方法,對話嘉賓也在往來的互動中晾乾貨、出實招,逐一給出錦囊妙計,真正實現了零門檻、零距離、零時差的為各個年齡段的家長朋友們“貼着地皮開藥方”。4個多小時的在線互動直播,累計獲得了超過百萬人次的瀏覽觀看,再創歷史新高。

多年來,家庭教育一直成為社會關切的熱點話題,北師大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作為首都高端智庫,成立伊始就將研究、傳播中華傳統家教家風作為工作重點。“新時期家庭教育的挑戰與機遇”論壇由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發起並舉辦,即是研究院研究工作的延續和提升,也是對新形勢下家庭教育暴露問題的積極回應,體現了首都高端智庫突出的問題意識與可貴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