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松攝
中國網3月29日訊 2022年3月28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宣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正式上線,這標誌着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邁出了關鍵一步。其中首次上線的“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簡稱“智慧高教”平台)備受關注。打開平台網站,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醫學大家鍾南山、著名敦煌學者樊錦,眾多名師大家的課程映入眼簾。
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的先手棋
近年來,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我國先後舉辦中國慕課大會、世界慕課大會,系統推進慕課與在線教學的“建、用、學、管”,中國慕課與在線教育發展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2月底,我國上線慕課數量超過5萬門,選課人次近8億,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次超過3億,慕課數量和學習人數均居世界第一。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部組織全國高校利用慕課與在線教學開展了一場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掀起了一場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截至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數字化改革不斷深化,高校教師使用混合式教學比例已經從疫情前的34.8%提升至84.2%,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術、標準、方法、評價等在內的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方案。
“匯聚國內外最好大學、最好老師、建設最好課程,成為全球課程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用户最多的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這是我們的建設目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教育部面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教育教學需求,啓動實施“高等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一項重要舉措。
高等教育數字化進程的新階段
作為長期關注慕課教學的教師,我瀏覽了“智慧高教”平台後,確實有些“小興奮”,這標誌着高等教育數字化進程中一個新階段的到來,清華大學於歆傑教授表示。本次“智慧高教”平台的建設,採用了先進的智聯網引擎技術,實現了服務智能化、數據精準化、管理全量化,為學習者提供多種個性化學習智慧服務,實現了在線學分課程教與學大數據監測。武漢理工大學校長楊宗凱表示,“智慧高教”平台為創新教學模式、豐富資源供給、改革評價方式、優化教育治理等奠定了基礎,開啓了教育數字化轉型新階段。
平台首批上線的2萬門課程是從1800所高校建設的5萬門課程中精選的優質課程,課程覆蓋了13個學科92個專業類,集成了全網優質高等教育課程資源。“我認為智慧高教平台特別強調資源的集成與應用。教師和學習者可以在其中以課程、專業、高校、平台、專題等為線索,搜索找到感興趣的海量學習資源。這種模式遠比過去師生要廣泛瀏覽各個慕課平台才能找到最合適的資源要更高效。”於歆傑教授表示。
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兼威海校區校長徐曉飛表示,“對於教育管理者,平台提供的教與學大數據分析研判服務是非常急需的內容。”此次平台建設,推進新常態下的在線教學建、用、學、管全過程智慧化治理,給老師裝上“千里眼”和“順風耳”,通過支持開展無感式、伴隨式數據採集,客觀記錄學生學習過程,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態評價與實時反饋,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學生學習進程與學習質量,並實施精準干預。此外,還可實現評價結果可視化,為管理、決策者提供豐富的文字、數據、圖形、圖像等直觀信息,從而提高教育決策與管理水平。
如何通過平台支撐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從而助力提質量促公平,也成為被採訪者十分關注的問題。據悉,平台一方面通過為高水平大學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助力一流高校共建一流課程,提高教育質量;另一方面,深入實施“慕課西部行計劃”,促進“強校帶弱校”,幫助西部高校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助推教育公平,通過匯聚各類優質教育資源,讓每個大學生都能享有優質的線上教育資源。
揚帆出海,為世界高等教育貢獻中國力量
疫情以來,中國推出了首批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台,併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聯盟,推薦給全世界大學生和全球學習者使用。以愛課程、學堂在線為代表的國內優質平台上線醫學與疫情防控、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等八個領域的優秀課程。本次平台建設鏈接了“愛課程”和“學堂在線”國際版,為全世界大學生和全球學習者提供近千門多語種、國際化課程,為海內外學生提供零距離的學習服務。此外,近年來,已有《漢語與文化交際》等200餘門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優質慕課登陸edX、Coursera、Future Learn、FUN等國外著名課程平台,面向世界各國學子開放學習。
“智慧高教”平台的正式推出和持續應用,將成為數字化時代高等教育的學習範式、教學範式創新的重要載體,將深刻改變教師的教、改變學生的學、改變教育的管、改變教學的形態,為持續推進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質量革命,加快實現高等教育強國夢作出重要貢獻。